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8270
|
Title: | 根據華語教學語法的框架探討有搭配限制的初級動賓詞組之研究與教學實踐─以英語為母語的華語學習者為例 A Chinese Pedagogical Grammar Study of V+NP phrases and teaching practice for English-Speaking beginning level CFL learners |
Authors: | 謝宜真 Hsieh, Yi-Chen |
Contributors: | 黃麗儀 Huang, Li-Yi 謝宜真 Hsieh, Yi-Chen |
Keywords: | 有搭配限制的初級「動賓詞組」 華語教學語法 以學習者為中心 英語為母語的初級華語學習者 情境主題 教學實踐 Pedagogical grammar Collocation of V+NP phrases English-speaking beginning level CFL learners Learner-oriented Situation-based Communication skills |
Date: | 2018 |
Issue Date: | 2018-07-03 17:30:52 (UTC+8) |
Abstract: | 本研究主要探討初級華語階段,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習得有搭配限制的「動賓詞組」的情況。本研究將30組有搭配限制的初級華語「動賓詞組」依據及物動詞的華語語義劃分成三種搭配類型:[單義及物動詞+名詞賓語]詞組、[多義及物動詞+名詞賓語]詞組與[近義及物動詞+名詞賓語]詞組,並依華語教學語法的框架訂定:(1)詞頻、跨語言差距、學習者習得研究三項評定指標,作為初級「動賓詞組」教學難易度的分級依據;(2)動賓語義搭配、情境主題二項參考指標,作為教材編製和教學實踐的依據。接著,根據研究結果編製初級「動賓詞組」的教材樣課。 為了實踐以學習者為中心與華語教學語法的理念,本研究有搭配限制的初級「動賓詞組」教學難易度分級表優先排序順位原則為:學習者習得研究排序→跨語言差距排序→詞頻排序,讓後續的教材規劃能更貼近學習者的習得過程。本研究發現學習者此方面的習得情形總的來說以[多義及物動詞+名詞賓語]詞組最為嚴重,[近義及物動詞+名詞賓語]詞組次之,[單義及物動詞+名詞賓語]詞組較好。之後,根據此以學習者習得情形為主的教學難易度分級表以及教材編寫理念的十大原則編製有搭配限制的初級華語「動賓詞組」教材。基於考量初級華語學習者的情境需求與難易度,每一課動賓詞組的教學編排順序皆根據教學難易度分級表,由易到難安排教學的順序,共計十課。 本研究以〈第七課:坐飛機來台灣玩〉為例,編製詳細的教學內容並進行教學實踐。教學內容方面,由交通旅遊的情境帶出「動賓詞組」,從易到難的教學順序呈現教學重點,再透過任務型活動讓學習者能夠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此外,本教材以「分詞斷句」的形式呈現,讓初級華語學習者能逐步習慣華語的閱讀方式。教學實踐方面,在教學之前,受試者對於本課的「坐 + 交通工具」語義掌握最差,「帶 / 拿 + 東西」語義次之,最後是「換 + 交通工具」與「換 + 衣物類」語義。經過教學之後,學習者皆能從漢字形體的理解連結到動賓搭配的概念,並能在情境中產出正確的句子。 傳統的初級「動賓詞組」教學缺乏客觀有系統地呈現學習重點;華語教材的及物動詞大多也只有簡單的字形、語音、詞類標記、注釋及例句。這樣的方式容易讓學習者產生片面或錯誤的認知,而且對於教學順序與情境主題的搭配也缺乏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考量,以致增加學習者的學習負擔。因此,本研究針對有搭配限制的初級華語「動賓詞組」,除了整合「動賓詞組」所需著重的各方面教學重點外,還考量到學習者的習得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與教學排序,期望能提供華語教師具體且符合華語教學語法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建議,實際提升此方面的教學效果。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target the output of V+NP phrases of English-speaking beginning level CFL learners, and to apply Pedagogical Grammar to the teaching of V+NP phrases. In this study, I have classified thirty V+NP phrases found in current popular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for beginners into three different categories, based on a set of three evaluation guidelines of Pedagogical Grammar: easy to learn, moderately difficult, and difficult to learn. I also have divided V+NP phrases into three types: verb with one meaning, verb with two or more meanings, and verbs with similar meanings. The English-speaking beginning level CFL learners in my study made most errors in phrases with a verb with two or more meanings, followed by those with verbs with similar meanings, and fewest in those with a verb with one meaning. I have claimed that students need a learner-oriented, situation-based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 that follows Pedagogical Grammar principles. Thus, I have suggested, with reference to my research findings in this study, that each unit of the textbook should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earner’s communicative needs in a specific real life situation, and that appropriate V+NP phrases should be introduced in each unit. Unlike traditional CFL textbooks, this book is designed for English-speaking beginning level CFL learners to learn V+NP phrases step by step, from easy to difficult; i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ollocation between the main verb and its object in order to pin down the meaning of the verb precise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V+NP phrases can thus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 full sample lesson, Unit 7 on Traveling to Taiwan by Plane, is provided. A remedial teaching of Unit 7 has proved that the learning V+NP phrases of a verb with two or more meanings, of verbs with similar meanings, and of a verb with one meaning are improved. |
Reference: | 王季香(2011)。漢語慣用語動賓詞組的語法分析及其TCSL語法教學策略。應華學報,(9),175-204。 王硯農、焦龐顒(1984)。漢語常用動詞搭配詞典(英語注釋)。北京:北京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吳云芳、段慧明、俞士汶(2005)。動詞對賓語的語義選擇限制。語言文字應用,2,121-128。 李琼、李志(2010)。動賓語義搭配框架描述要素。長江大學學報,33(1),46-49。 李裕德(1998)。現代漢語詞語搭配。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慧、鄭航、陳豔華(2015)。基於漢語中介語語料庫的「V單+X」語塊使用情況及其偏誤類型分析。西華師範大學學報,(3),72-78。 辛平、方菊(2012)。動賓搭配內部差異性及分析。東北師大學報,3,122-125。 呂文華(2014)。對外漢語教學語法講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何寶璋(2107)。華語教學語法再思考。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學術講座,12月27日。 何德華(2009)。華語教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正中書局。 竺家寧(1999)。漢語詞彙學。台北:五南。 信世昌 主編(2001)。華語文閱讀策略之教程發展與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信世昌 主編(2010)。華語教學基礎詞庫1.0版。台北:文鶴。 胡鴻、褚佩如(1999)。集合式詞彙教學探討。世界漢語教學,4,26-33。 師大國語教學中心 主編(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一冊與第二冊)。台北:正中書局。 崔希亮(2016)。語言理解與認知(修訂版)。上海:學林出版社。 張郁雯(2004)。詞彙分級研究。華語文能力測驗編製:研究與實務。台北:遠流,83-102。 張莉萍(2002)。華語文能力測驗理論與實務。台北:師大書苑。 張莉萍(2003-2004)。華語文詞彙與句型分級方式初探。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2-2411-H-003-045) 張莉萍(2010)。華語文能力指標難度分析。台灣華語文教學學會年會暨研討會。 張莉萍(2011)。對應於歐洲共同架構的華語詞彙量。華語文教學研究,9(2),77-96。 張莉萍、陳鳳儀(2005)。華語詞彙分級初探。第六屆漢語辭彙語義學研討會會後論文集。新加坡:新加坡中文與東方語言信息處理學會,250-260。 陳立元(2005)。漢語把字句教學語法。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秀君、高虹(2014)。馬來西亞獨中生認知「拿」類手部動作動詞的機制-以「V+N」動賓結構為例。台灣華語教學研究,8,19-40。 陳建生、夏曉燕、姚堯(2011)。認知詞彙學。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郭生玉(1991)。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市:精華書局。 黃光雄、簡茂發主編(1991)。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游紅明(2011)。韓國學生動詞詞組習得偏誤分析之二─與主幹成分相關的偏誤─基於中介語語料庫的研究。青年文學家,(17),121-122。 游紅明(2011)。韓國學生動詞詞組習得偏誤分析之三─原因及對策探析─基於中介語語料庫的研究。青年文學家,(17),121-122。 傅國忠(2008)。華語詞彙教學排序法初探。2008亞洲太平洋地區華語文教學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307-318。桃園市:中原大學。 曾文璇(2014)。華語八千詞詞彙分級研究。華語學刊,1(16),22-33。 程江霞(2010)。以動詞性詞組為核心的對外漢語初級階段教學。語文學刊,(6),139-140。 黃麗儀(2011)。現代漢語詞彙搭配予以學習者習得認知過程為中心的詞彙教學實踐。中原華語文學報,(8),43-56。 葉德明(1995)。華語文常用詞彙頻率等級統整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83-0501-H-003-002) 葉德明(1997)。外籍學生中文閱讀策略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86-2411-H-003-004) 葉德明(1997)。華語文常用詞彙頻率等級統整研究。華文世界,85,14-22。 葉德明 主編(2005)。遠東生活華語(第一冊與第二冊)。台北:遠東圖書。 齊滬揚(2005)。對外漢語教學語法。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趙元任 著、丁邦新 譯(2002)。中國話的文法(增訂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趙元任 著、呂叔湘 譯(2005)。漢語口語語法。北京:商務印書館。 趙金銘 編(2009)。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台北:新學林。 趙金銘(2010)。漢語句法結構與對外漢語教學。中國語文,(3),277-288。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2015)。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台北:師大書苑。 劉珣 主編(2007)。新實用漢語課本(繁體版)(第一冊與第二冊)。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劉英林 主編(2001)。漢語水平詞彙與漢字等級大綱。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蔡雅薰(2009)。華語文教材分級研製原理之建構。臺北:正中書局。 蔡笑雨(2014)。對外漢語單音節動詞教學研究。黑龍江省:黑龍江大學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鄧守信(1984)。漢語及物性關係的語意研究。台北:學生書局。 鄧守信(2003)。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總則。第七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世界華文,176-184。 鄧守信(2009)。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台北:文鶴。 鄧守信 主編(2015)。當代中文課程(第一冊與第二冊)。台北:聯經。 鄭錦全(1998)。從計量理解語言認知。漢語計量與計算研究。香港:香港城市大學,15-30。 鄭重(2012)。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動詞及動詞短語教學。學語文,(4),35。 謝宜真(2017)。從英語動詞「play」探討漢語動賓結構的搭配關係─以英語、日語與韓語的初級華語學習者為實驗對象。第七屆「開創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之新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桃園市:中原大學。 蘇新春(1997)。漢語詞義學。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蘇新春(2002)。漢語詞彙計量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Brown, H. D. (2007).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Fifth ed.). 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Inc. Prator, C. (1967). Hierarchy of Difficulty. Brown, H. Douglas. (2007).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Fifth ed.) (pp. 250-251). 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Inc. Firth, J. (1957). Modes of Mean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1934-1951 (pp. 190-215).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ado, R. (1957).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Liu, Y., Yao, T., Bi, N., Ge, L., & Shi, Y. (2006). Integrated Chinese 中文聽說讀寫(third ed.). Boston: Cheng & Tsui. Stockwell, R., Bowen, J., & Martin, J. (1965). Hierarchy of Difficulty.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s of English and Spanish (pp. 282-291).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網路資源: FLATICON. (2017年10月17日). 擷取自 https://www.flaticon.com/ Kahoot! (2017年10月17日). 擷取自 https://create.kahoot.it/#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與工業技術研究院。(2017年7月21日)。TOCFL華語詞彙通。擷取自: http://huayutools.mtc.ntnu.edu.tw/ts/index.Aspx 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2017年7月21日)。華語八千詞。擷取自 http://www.sc-top.org.tw/ 漢考國際。(2017年7月21日)。HSK詞彙表。漢語考試服務網。擷取自 http://www.chinesetest.cn/godownload.do 郭穎雯(2004)。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詞組教學,廣州華苑(2)。擷取自 http://www.chinesetest.cn/godownload.do(2017年12月30日) 中文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 (2018年1月8日). 擷取自 http://www.pinyin.info/rules/pinyinrules.html#x4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華語文教學碩博士學位學程 104161006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161006 |
Data Type: | thesis |
DOI: | 10.6814/THE.NCCU.TCSL.003.2018.A07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華語文教學博/碩士學位學程]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100601.pdf | 3808Kb | Adobe PDF2 | 521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