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1821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03/144284 (79%)
造访人次 : 50819180      在线人数 : 73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8210


    题名: 台灣家族企業資源配置
    Resource Allocation of Family Firms in Taiwan
    作者: 陳彥伶
    Chen, Yen-Ling
    贡献者: 蘇威傑
    Su, Wei-Chieh
    陳彥伶
    Chen, Yen-Ling
    关键词: 家族企業
    社會情感財富
    產業環境速度
    創新
    社會資本
    Family business
    Socio-emotional wealth
    Industry environment velocity
    Innovation
    Social capital
    日期: 2018
    上传时间: 2018-07-03 17:22:50 (UTC+8)
    摘要: 家族企業是台灣經濟發展成長來源之一,而創新是企業成長動能。本研究討論台灣家族企業的資源配置與安排,對創新活動有何影響。將從四個面向著手,分別是人力資本、財務資本、管理機制與社會資本,若一家族企業給予員工教育培訓機會、落實多角化以分散風險、引進獨立董事確保家族勢力不會影響企業策略,以及建立外部利害關係人連結,這樣可以說企業提供了永續發展及創新的發揮空間。
    透過蒐集台灣六間家族企業之二手資料,將六間家族企業依照產業環境與家族社會情感財富區隔成四個象限,有創業型、保守型、懶散型以及轉換型,每個象限企業有不同作為,且創新發揮空間也不一樣。如創業型象限的企業在落實創新活動的資源及機會較多,而保守型象限的企業由於處在低速產業環境,因此在制定創新策略反應上較不及處在高速產業環境的企業。另外,懶散型象限的企業受家族影響力及產業環境限制,有家族鬥爭、管理防禦等現象出現,因此創新活動發揮空間有限。而轉換型象限企業是出現在企業原先沒有跟隨創新腳步,以致必須轉型以求生存,又有轉換成功及轉換失敗兩類。
    研究結果發現處在高速產業環境下的企業傾向建立垂直面的社會資本,而處在低速產業環境下的企業傾向建立水平面的社會資本。
    In Taiwan, family firms are sourc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s engine for business growth.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resources allocation of family firms affect innovation activities. We target at four factors: human capital, financial capital, governance mechanism and social capital respectively. If a family firm provides employees training opportunities, diversifies business to spread risks, sets up independent director mechanism to separate family power from business and builds shareholders connection. We conclude it supports robust long term future of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for family firms.
    This study dichotomizes industry environment and family SEW objectives. It differentiates four categories: Entrepreneurial Innovators, Conservative Innovators, Tardy Innovators and Turnarounds. Entrepreneurial innovators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innovation activities; however, conservative innovators’ reaction to innovation is slower because of low-velocity environment. Also, tardy innovators exist family conflict and management entrenchment due to family power, which may restrict innovation. About turnarounds innovators, sometimes founder failed to provide the next generation with resources and skills to innovate so that they transform to survive. W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successful or not.
    The results show that family firms belong to high-velocity environment tend to build vertical social capital, and those firms in low-velocity prefer horizontal on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研究報告及書籍
    吳思華(2003)。策略九說。台北市:臉譜。
    湯明哲(2011)。策略精論基礎篇。台北市:旗標。
    許士軍等人(2016)。2016華人家族企業報告。台灣董事學會。
    曾煌鈞(2017)。淺談家族企業之治理。證券暨期貨月刊。
    虞成全等人(2017)。生技醫療產業展望報告。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楊明經等人(2018)。全球汽車產業未來趨勢報告。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期刊雜誌
    陳彥淳(2010)。王文淵讓看衰他的法人跌破眼鏡。財訊。341期。
    陳彥淳(2010)。獨家採訪王文淵,5小時完整告白:總裁位子不是我搶來的是王文洋的爸爸交給我的! 。財訊。341期。
    陳彥淳(2010)。台塑十寶重要投資據點 海外成長雙引擎:中國與越南。財訊。341期。
    黃琴雅(2011)。大同經營權爭奪戰 史上最慘烈。財訊。366期。
    郭庭昱(2011)。搶大同,搶到肥肉還是雞肋?。財訊。366期。
    金可風(2014)。大同集團的蛻變正悄悄展開。財訊。453期。
    呂俊儀(2014)。澎湖空難 林明昇最沈重的一堂課。財訊。456期。
    游筱燕(2015)。國產集團再陷風暴 林明昇接班大考驗。財訊。470期。
    姚惠珍(2015)。辜成允:我終於無愧於我的姓氏。財訊。474期。
    陳彥淳(2016)。長榮下一步,張國煒非唯一接班人。財訊。495期。
    陳彥淳(2016)。長榮集團進入張國華主導時代 張國煒總裁夢碎 大房大團結。財訊。497期。
    孫蓉萍(2016)。接手復興航空各方勢力總盤點。財訊。517期。
    段詩潔(2017)。敏盛集團盛弘 抓緊醫療產業三隻金雞楊弘仁:健檢、長照與醫管最有前景。財訊。519期。
    萬年生、鄧寧、梁任瑋(2016)。斷尾求生!興航怎麼走到收攤這步?。今周刊。1040期。
    李昭安(2016)。復興航空解散 最該搞懂的兩件事。今周刊。1042期。
    劉俞青、林鳳琪(2017)。辜成允驟逝 兩岸水泥王國誰接班?。今周刊。1049期。
    劉俞青(2017)。大同董監改選搞怪 《公司法》非修不可。今周刊。1059期。
    陳洛克(2017)。臨危受命神救援 張安平下個挑戰是?。今周刊。1059期。
    劉俞青(2017)。穩坐台灣汽車王國寶座 蘇純興這樣經營和泰的!。今周刊。1066期。
    劉俞青(2017)。30年賺一百億!揭祕和泰「賣車幫」驚人財力。今周刊。1066期。
    劉俞青(2017)。靠一張張A3報告 讓股東們50年不吵架。今周刊。1066期。
    謝金河(2017)。酣睡的經營者與迷糊的股東。今周刊。1088期。
    黃靖萱(2009)。石化業標竿 大和解後,台塑的下一步。天下雜誌。434期。
    江逸之(2011)。打造全球最大水泥廠。天下雜誌。422期。
    黃靖萱(2011)。台塑王朝不會變天。天下雜誌。431期。
    莊素玉(2011)。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十年後,台塑不只是石化公司。天下雜誌。434期。
    莊素玉、官振萱(2011)。王永慶:就是一步一步做。天下雜誌。309期。
    洪震宇(2011)。垂直整合 凝煉產業巨人。天下雜誌。322期。
    楊艾俐(2011)。王永慶:強讓若,富助貧。天下雜誌。324期。
    楊艾俐、藍麗娟(2011)。照制度做,領導人自然產生。天下雜誌。333期。
    黃靖萱(2011)。王永慶交棒 台塑七人小組接班。天下雜誌。348期。
    黃靖萱(2011)。百年辜家的烙印與榮華。天下雜誌。462期。
    莊素玉、黃亦筠(2011)。台泥董事長辜成允變革有成。天下雜誌。374期。
    熊毅晰(2011)。和泰汽車:對員工要像對客戶一樣好。天下雜誌。484期。
    蘇育琪(2012)。台塑經營大哥本色。天下雜誌。161期。
    吳琬瑜(2012)。堅持工業人使命 林挺生。天下雜誌。200期。
    李明軒(2012)。要懂得界定下一波潮流。天下雜誌。232期。
    游常山(2012)。王文潮打造家族創業新典範。天下雜誌。253期。
    楊瑪利、黃寂椀(2012)。辜成允背水一戰。天下雜誌。254期。
    楊艾俐(2012)。張安平 同時下四盤棋的人。天下雜誌。256期。
    陳名君(2012)。整合資訊串連醫院孤島。天下雜誌。288期。
    楊艾俐(2012)。人生落幕,傳奇不朽。天下雜誌。408期。
    熊毅晰(2013)。辜成允 把水泥當手機賣。天下雜誌。522期。
    熊毅晰(2014)。改革 別怕得罪人。天下雜誌。541期。
    呂國禎(2014)。台塑百年不分家的新挑戰。天下雜誌。562期。
    謝明玲(2015)。長榮、復興航空 少主接班命運大不同。天下雜誌。
    劉光瑩(2015)。復興空難過後/在生死之前,我們還剩下什麼?。天下雜誌。
    呂國禎(2015)。台塑董監改選 王家全面退出四大董事長職位。天下雜誌。
    呂國禎(2015)。說好的台化接班呢?。天下雜誌。576期。
    呂國禎(2016)。辜成允:環保價值鏈,拚正能量經濟。天下雜誌。591期。
    陳良榕(2016)。家族企業 變身全球新顯學。天下雜誌。597期。
    游任博(2016)。威航掰掰!台籍廉航為何在台灣難以生存?。天下雜誌。
    謝明玲(2016)。興航解散 台灣航空業三大衝擊。天下雜誌。
    Nancy(2016)。創商機、增營收 台泥經營CSR十年有成。天下雜誌。
    熊毅晰(2017)。出身台灣第一家族 辜成允如何帶領台泥轉型?。天下雜誌。
    Jeffrey A. Sheehan(2017)。辜成允:我喜歡被低估。天下雜誌。
    呂國禎(2017)。意外接掌水泥 張安平:別說我不懂水泥。天下雜誌。
    嚴珮華(2017)。林郭文豔如何以寡敵眾,阻止「中資」非法介入大同?。天下雜誌。
    尤子彥(2010)。復興航空 從集團賠錢貨變金雞母。商業周刊。1177期。
    林宏達(2011)。三大關鍵疑點 林蔚山未脫離險境。商業周刊。1214期。
    無作者(2011)。家族企業接班 好人才拍歹找。商業周刊。1235期。
    尤子彥(2013)。裕隆、和泰都輸不起的十月戰爭。商業周刊。1350期。
    萬年生(2014)。復航失事 卡住最敢衝航空老董。商業周刊。1394期。
    吳美慧(2014)。台灣最厲害的老二 王永在辭世。商業周刊。1412期。
    吳美慧(2015)。王文潮透露 台塑決策小組可能生變。商業周刊。1428期。
    無作者(2015)。家族接班大師 看七成上市台企困境。商業周刊。1459期。
    林淑慧(2016)。李寶珠智慧布局 台塑王國二代共治。商業周刊。1503期。
    林淑慧、林洧楨(2016)。興航董座超跑式決策 六年玩完啟示錄。商業周刊。1515期。
    尤子彥(2016)。中港台關鍵報告:交棒,應視同危機處理。商業周刊。1519期。
    李瑞華(2017)。專業經理人發揮價值三大關鍵。哈佛商業評論。2017年5月號。
    網站
    嚴文廷、邱瓊平(2015)。復航才隔半年多又墜機!機齡不到8個月。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Login.action?id=5064417。
    邱莞仁(2015)。辜成允:企業管理重在人。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Login.action?id=5066750。
    產業價值鏈資訊平台資料,http://ic.tpex.org.tw/。
    敏盛醫療體系官網,http://www.e-ms.com.tw/homepage.aspx。
    盛弘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官網,http://www.share-hope.com/tc/index.php。
    和泰汽車官網,https://pressroom.hotaimotor.com.tw/zh/。
    台塑企業官網,http://www.fpg.com.tw/j2fpgs/index.jsp。
    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官網,https://www.fcfc-plastics.com/。
    台泥企業團官網,http://www.taiwancement.com/#About_1_6。
    年報
    和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2016。
    台塑關係企業,2015。
    台泥企業團,2015。
    台泥企業團,2016。
    復興航空,2016。
    大同股份有限公司,2016。
    英文部分
    1. Ang, J. S., Cole, R. A., & Lin, J. W. (2000).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e, 55(1), 81-106.
    2. Ahlstrom, D. (2010). “Innovation and growth: How business contributes to socie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4(3), 11-24.
    3. Barth, E., Gulbrandsen, T., & Schønea, P. (2005). “Family ownership and productivity: The role of owner-management,”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11(1-2), 107-127.
    4. Braunerhjelm, P., Ding, D., & Thulin, P. (2016). Does Innovation Lead to Firm Growth? Explorative versus Exploitative Innovations.
    5. Davis, P. S., & Harveston, P. D. (1998).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on the family business succession process: A multi-generational perspective,”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2(3), 31-53.
    6. Denis, D. J., Denis, D. K., & Sarin, A. (1997).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op executive turnover,”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45(2), 193-221.
    7. Donnelley, R. G. (1988). “The family business,” Family Business Review, 1(4), 427-445.
    8. Gomez-Mejia, L. R., Cruz, C., Berrone, P., & De Castro, J. (2011). The bind that ties: Socioemotional wealth preservation in family firms.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 5(1), 653-707.
    9. McCarthy, I. P., Lawrence, T. B., Wixted, B., & Gordon, B. R. (2010). “A multidimensional conceptu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veloc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5(4), 604-626.
    10. Miller, D., Le Breton-Miller, I., Lester, R. H., & Cannella Jr, A. A. (2007). “Are family firms really superior performers?”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13(5), 829-858.
    11. Miller, D., Wright, M., Breton-Miller, I. L., & Scholes, L. (2015). Resources and innovation in family businesses: The Janus-face of socioemotional preference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58(1), 20-40.
    12. Nafukho, F. M., Hairston, N., & Brooks, K. (2004). “Human capital theory: Implications for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7(4), 545-551.
    13. Shanker, M. C., & Astrachan, J. H. (1996). “Myths and realities: Family businesses’ contribution to the US economy–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family business statistics,” Family Business Review, 9(2), 107-123.
    14. Smith, B. F., & Amoako-Adu, B. (1999). “Management succession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family controlled firms,”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5(4), 341-36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
    10535104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53510461
    数据类型: thesis
    DOI: 10.6814/THE.NCCU.IB.008.2018.F06
    显示于类别:[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 ]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046101.pdf2257KbAdobe PDF2861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