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1742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1/144292 (79%)
Visitors : 50942034      Online Users : 99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7427


    Title: 林美香歌仔戲劇生涯與表演藝術研究
    A study on Lin Mei Xiang `s career of Gezai opera and performing arts
    Authors: 馮祺婷
    Contributors: 蔡欣欣
    馮祺婷
    Keywords: 歌仔戲
    外臺歌仔戲
    現代劇場歌仔戲
    旦角藝術
    Date: 2013
    Issue Date: 2018-06-01 15:51:50 (UTC+8)
    Abstract: 林美香外臺演出風靡一時,擁有眾多「戲箱」(戲迷),外臺演出時期,演出地點甚至擴及菲律賓、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也曾參與華視的歌仔戲演出,並錄製公視節目「包羅萬象歌仔調」,投入「現代劇場歌仔戲」的演出,參與了歌仔戲演變歷程與發展。
    本文分為五章,藉由林美香的整個演藝生命史,探究其師承對象或是吸取的戲曲菁華,並立體的呈現其在歌仔戲演出史上的表現與成就,以其個人風華記錄期能保存歌仔戲發展的歷史軌跡與藝術轉變。
    首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與文獻回顧。第二章介紹林美香身世背景與養成訓練,著重描述林美香受到父親林天成及「新南隆歌劇團」的薰陶。第三章書寫林美香的嶄露頭角與多元嘗試,討論其於北部的外臺戲班可謂極具代表性的民權歌劇團成為當家小旦,其後嘗試在不同型態的演出場域,展現多元的表演藝術,前往東南亞獻藝、參與電視歌仔戲的演出與錄製及投入現代劇場歌仔戲的演出。第四章探究林美香的音韻唱腔的特色與旦角藝術。第五章為結論,論述林美香在臺灣歌仔戲演員多方發展的特色及本文侷限,期許未來在研究歌仔戲的領域上有更多人參與,讓更多資料能被看見,保留歌仔戲的菁華。
    Reference: 一、 專論著作
    曾永義《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臺北:聯經,1988。
    黃慧琥《民權歌劇團外臺歌仔戲的音樂運用》,臺北:臺大音樂學研究所,2000。
    邱坤良《陳澄三與拱樂社—臺灣戲劇史一個研究個案》,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
    心籌備處,2001。
    楊馥菱《臺閩歌仔戲之比較研究》,臺北縣:學海,2001。
    洪惟助編《崑曲辭典》,宜蘭:傳藝中心,2002。
    林鶴宜、蔡欣欣輯著《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宜蘭:傳藝中心,
    2004。
    蔡欣欣編著《戲說.說戲:內臺歌仔戲口述劇本》,宜蘭:傳統藝術中心,2005。
    蔡欣欣《臺灣歌仔戲史論與演出評述》,臺北:里仁,2005。
    林茂賢《歌仔戲表演型態研究》,臺北:前衛,2006。
    徐亞湘《日治時期臺灣戲曲史論:現代化作用下的劇種與劇場》,臺北:南天,2006。
    陳墨《中國武俠電影史》,臺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
    林鶴宜《從田野出發:歷史視角下的臺灣戲曲》,臺北:稻鄉,2007。
    周寧主編《東南亞華語戲劇史》下冊,廈門:廈門大學,2007。
    許水順《新加坡福建戲1963-2005》,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廟聯誼會,2007。
    李麗〈菲律賓華語戲劇〉《東南亞華語戲劇史》,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
    林鶴宜、許美惠《淬煉-陳剩的演藝風華和他的時代》,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2008。
    蔡欣欣《月明冰雪闌-有情阿嬷洪明雪的歌仔戲人生》,臺北縣板橋市:北縣文化局,2008。
    江秋華《二十世紀末期臺北地區外臺歌仔戲演員表演概念探析》,臺北縣板橋市:稻鄉,2010。
    林永昌《觀眾視野下的臺灣歌仔戲發展史》,臺中市:天空數位圖書,2011。
    蔡欣欣《璀璨明霞:歌仔戲影視三棲紅星小明明劇藝人生》,宜蘭: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2011。
    蔡欣欣《臺灣戲曲景觀》,臺北市:國家,2011。
    施德玉《新北市口述歷史‧傳統藝術類:鄉土戲樂全才林竹岸》,新北市:新北市文化局,2012。
    二、 學位論文
    黃慧琥《民權歌劇團外臺歌仔戲的音樂運用》,臺北:臺大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邱美慈《陳美雲演藝史及其演出本三種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戲劇所碩士論文,2003。
    陳銀桂《小咪(陳鳳桂)演藝生涯研究─從歌舞劇團到歌仔戲界》,臺北:政治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3。
    洪瓊芳,《歌仔戲坤生郭春美表演藝術與表演美學之研究》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陳慧玲《外臺歌仔戲藝人表演風格形塑之探討-以蔡美珠演藝歷程為對象》,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張祖慈《文化政策下的臺灣歌仔戲-1982~2002》,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在班,2004。
    沈惠如《現代戲曲編劇舉例探討》,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4。
    黃如薇《臺灣歌仔戲小生陳昭香表演藝術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周于甄《國樂樂師對當代歌仔戲音樂發展之影響探討》,臺北:南華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紀慧玲《國家政策下的外臺戲班-以1990 年代後期迄今之創作演出為觀察重心》,臺北:臺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2007。
    潘韻名《許秀年之歌仔戲唱腔藝術研究》,臺北: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陳崇民《臺灣歌仔戲女身男相之角色轉變─以府城秀琴歌劇團為例》,臺南: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論文,2008。
    陳智堯《鄭金鳳歌仔戲劇藝生涯與表演藝術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張椀謹《歌仔戲藝人杜玉琴演藝生涯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張筱芬《臺灣《陳三五娘》今昔的演出差異與變化》,臺北:國立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王柔方《臺灣歌仔戲小生黃香蓮表演藝術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12。
    三、 單篇期刊論文
    劉南芳<都馬班來臺始末>,《漢學研究》,8-1 期,1990
    劉宇均<陳三五娘觀後記>,《表演藝術》,第6期,1993.04
    <交流道:歌仔戲實驗劇《李娃傳》座談會>,《表演藝術》,第39期,1996.01,
    柯銘鋒<臺灣歌仔戲「音樂設計」與「編腔」概念>,《臺灣戲專學刊》,6期,2003.3
    蔡欣欣<「古意/古藝」盎然的民權歌劇團>,《北縣文化》,88 期,2006-03
    林鶴宜<歌仔戲「幕表」編劇的創作機制和法則>,《成大中文學報》,16期,2007
    林鶴宜<東方即興劇場:歌仔戲「做活戲」的演員即興表演機制和養成訓練>,《戲劇學刊》,13期,2011
    林鶴宜<臺灣歌仔戲「做活戲」的演員即興表演與劇目創作參與>,《民俗曲藝》175期,2012
    謝筱玫<從「安歌」到「整體音樂設計」臺灣歌仔戲音樂愈見豐彩燦爛>,《表演藝術》,第235期,2012.07
    紀慧玲<遙望長安,情歸何處?─臺灣歌仔戲班《長生殿》5月31~6月2日國家戲劇院>,《表演藝術》,第235期,2012.07
    四、 論文集
    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編輯委員會,《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建會,1996年)
    臺北市現代戲曲文教協會,《秋月對歌:臺灣新加坡歌仔戲的發展與交流研究論文集》,(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
    蔡欣欣,《百年歌仔—2001年海峽兩岸歌仔戲發展交流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3)
    五、 報刊雜誌資料
    (報訊)<斗六街民群起 將排斥淫戲>,《臺灣日日新報》第9564號,【1926-12-16/第 4 版】
    (報訊)<高雄有志主張 淫戲宜禁>,《臺灣日日新報》第9566號,
    【1926-12-18/第 4 版】
    義文<歌仔戲劇團動態>《電視週刊》第351 期,1969.06.30。
    義文<歌仔戲劇團動態>《電視週刊》第353 期,1969.07.14。
    (刊訊)<臺視歌仔戲劇團十月初六初演>,《電視週刊》第364 期,1969.09.29。
    (刊訊)<正聲天馬兩小生首度合作 陳桂鴻與賴麗麗演出南昌風雲>,《電視週刊》第401 期,1970.06.15。
    (報訊)<北市地方戲劇比賽 成績業經評定 中視劇團等列優等 將代表參加臺灣區競賽>,《聯合報》,【1971-11-02/07 版】
    紀慧玲<歌仔戲 由淺入深 看個透 公視節目 整體觀 總共十三集>,《民生報》,【1989-04-03 /14 版/文化新聞】
    紀慧玲<民俗采風蛻變 動作多得很明華園 邁向第二個甲子 新節目 目前還沒法歸類>,《民生報》,【1989-12-09 /14 版/文化新聞】
    紀慧玲<歌仔戲蛻變 菁英演新戲十團名角共襄盛舉 今起登臺連演三場>,《民生報》,【1989-12-23 /14 版/文化新聞】
    紀慧玲<野臺歌仔戲 大舉登內臺明華園 呼朋引伴40團 齊努力>,《民生報》,
    【1990-02-10/ 14 版/文化新聞】
    唐在揚<公視要唱一季`歌仔調` 閩南語播音 訪遍當年紅小生>,《聯合報晚報》,【1990-09-10 /14 版/影視】
    張日安<歌仔戲挑戰「長生殿」!>,《中央日報》,【1992-06-07 /15 版/中央副刊】
    紀慧玲<歌仔戲 內臺盛況 開春見 陳三五娘 來勢洶洶 採擷&quot;都馬調&quot; 動用&quot;實力派>,《民生報》,【1993-01-15/ 14 版/文化新聞】
    紀慧玲<歌仔戲外臺小生 王桂冠喪禮 今天在家宅舉行>,《民生報》,【1993-01-15/14 版/文化新聞】
    曹鈞怡<愛在上元冥 陳三五娘 重唱念 新曲古調都出籠>,《聯合報》,【1993-02-07/ 18 版/文化廣場】
    紀慧玲<劇場歌曲巧營造 滌除昔日俚俗味 陳三五娘 擢升歌仔戲層次>,《民生報》,【1993-02-19 /14 版/文化新聞】
    紀慧玲<劇場大餐 口味大換本土味 今起連番上 歌仔戲 三個劇團相繼演出>,《民生報》,【1993-05-28 /14 版/文化新聞】
    劉南芳<加一段「找墓」,深一份情!>,《中國時報》,【1994-05-01 /33 版/藝術/戲曲】
    紀慧玲、張夢瑞<山伯英台唱功夠力動情傳情歌仔戲版本 演得有特色>,《民生報》,【1994-05-17 /14 版/藝術新聞】
    黃秀錦<「李娃傳」成果出爐 兩岸歌仔戲精英攜手>,《中國時報》,【1995-10-20 /23 版/影藝文化】
    李漢昌<歌仔戲北區決賽揭曉>,《聯合報》,【1996-12-29/ 17 版/都會掃描】
    紀慧玲<臺灣新加坡歌仔戲發展與交流研討會歌仔戲 早已 入南洋兩地首度研討會交流 廖瓊枝、林美香、張麗春早年已經來過星洲>,《民生報》,【1998-10-05/ 19 版/藝文新聞】
    林鶴宜<戲劇陳美雲歌仔戲團《刺桐花開》追想「另一半」祖先>,《民生報》,【2000-02-28 /05 版/文化與藝術】
    紀慧玲<滂沱大雨 澆不熄「白蛇傳」熱情陳美雲歌仔戲團星洲歸來士氣昂>,《民生報》,【2000-06-07 /07 版/文化風信】
    紀慧玲<兩岸歌仔戲名伶 輪番競唱 發展交流研討會 以音樂會型式開場四、五十種不同曲調 聽得觀眾醺醺然戲>,《民生報》,【2001-09-01 /A9 版/文化新聞】
    紀慧玲<外臺名角競戲 歌仔戲長生殿文雅富麗>,《民生報》,【2002-05-11/A12 版/文化風信】
    紀慧玲<楊家將裡的蕭太后談異族戀愛陳美雲大遼天后 一新耳目>,《民生報》,【2003-08-16 /A13 版/文化新聞】
    李玉玲<燒餅+奶油 戲曲界評價不一>,《聯合報》,【2007-12-11 /A9 版/文化】
    李玉玲<《各界反應》有人說屌 有人說沒新想像>,《聯合報》,【2007-02-06 /C6 版/文化】
    六、 影音、網路資料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http://nrch.cca.gov.tw/ccahome/index.jsp 音樂/資料來源/野臺歌仔戲音樂資料數位化計畫(第一期)
    《廣電基金監製之「包羅萬象歌仔調」錄影資料》,臺北市: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可達傳播公司製作,1991。
    〈變調的戀歌‧失焦的構圖〉,沈惠如,http://blog.sina.com.tw/carol_51/article.php?pbgid=9765&entryid=8351[2005.05.17]
    〈熱烈奔放的情欲《飛蛾洞》-從外臺武旦戲到實驗小劇場〉,葉玫汝,臺灣歌仔戲班劇團劇團http://www.wretch.cc/blog/ZephyrOpera/2494131[2006.08.17]
    〈重返內臺-活戲導覽〉part3,劉南芳,臺灣歌仔戲班劇團劇團https://www.facebook.com/art27taiwan/posts/260475920682949[2011.11.27]
    〈演員丰采尤勝戲文《楊乃武與小白菜》〉,紀慧玲,表演藝術評論臺
    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3210[2012.07.10]
    徐佳瑩專輯介紹:http://lalabaorg.pixnet.net/blog/post/25786454
    好戲開鑼-天王開講之郭春美:『我身騎白馬』的新嘗試:http://www.wretch.cc/blog/twoproject/6739696
    女人撐起一片天:http://www.paol.ntch.edu.tw/e-mag-content.asp?show=1&id=1280231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9515900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15900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