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0953158      Online Users : 96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16086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6086


    Title: 民事訴訟之證據保全程序
    Perpetuation of Evidence in Civil Procedure
    Authors: 李冠儀
    Li, Guan-Yi
    Contributors: 姜世明
    Chiang, Shyh-Ming
    李冠儀
    Li, Guan-Yi
    Keywords: 證據保全
    當事人之事案解明義務
    證明權
    釋明
    秘密保護
    Date: 2018
    Issue Date: 2018-03-02 11:50:44 (UTC+8)
    Abstract: 民事訴訟法第368條之修正理由謂:「證據保全制度,依現行法之規定,固有事先防止證據滅失或礙難使用,而避免將來於訴訟中舉證困難之功能。惟如能使欲主張權利之人,以了解事實或物體之現狀,將有助於當事人研判紛爭之實際狀況,進而成立調解或和解,以消弭訴訟,以達到預防訴訟之目的。此外,亦得藉此賦予當事人於起訴前充分蒐集及整理事證資料之機會,而有助於法院於審理本案訴訟時發現真實及妥適進行訴訟,以達到審理集中化之目標」,對此修正之評估,學說上有認為因容許在起訴前先行進行證據調查,而使當事人可蒐集並閱覽證據,已兼具英美法事證開示程序與德國獨立證據程序之功能,藉由證據保全程序,使紛爭解決起始於證據調查,非如在訴訟中般在事實有爭執時始調查證據,藉由起訴前之證據保全,可使當事人依所取得證據資料自行研判權利義務之存否,增加自主解決紛爭之機會,在民事訴訟法研修過程中有建議將在民事訴訟法證據章規定中「證據保全」之目名,改為「證據之保全及起訴前(或訴訟繫屬前)調查」等類,已呈現此以證據調查開啟紛爭解決之精神;惟另有認為整體距內容完整之事證開示制度有相當之距離,例如因負舉證責任當事人無權直接要求對造回答問題,當事人向法院聲請對發問時法院未爲任何處置,當事人就此是否得以救濟、事證開示範圍與可事前預防而具實效制裁之制度尚有未明,仍可能陷於證明困難;學說亦有認為觀諸我國僅由法院協助當事人蒐集證據之起訴前證據保全制度,宜修正起訴前證據蒐集之規範,而區分當事人自行蒐集證據與法院協助當事人蒐集證據二種層次,就此使在起訴前之證據蒐集途徑對當事人而言更具選擇性。此關於證據保全程序在民事訴訟中事證蒐集之定位,有關證據保全程序中聲請人就證據保全應證事實與證據方法聲請表明之程度、確定事物現狀證據保全類型要件解釋之寬嚴程度、法院是否應審查聲請將來起訴後本案請求之關聯性,而聲請人是否須釋明本案請求,以及在實體法情報請求權之存續與範圍上有關基於情報請求權為被保全請求之假處分與證據保全程序併用而執行之問題,且涉及證據保全程序與在訴訟上當事人事案解明義務關係之釐清,當事人事案解明義務之存否與範圍界定對於確定事物現狀類型之證據保全核准與否之影響。在證據保全運作上其要件解釋之寬嚴與釋明程度,因鑒於證據保全程序為先行進行之證據調查,在考量其立法意旨貫徹實行之同時,亦應審慎就其核准與否為判斷認定,考量不同類型證據保全之功能,保護相對人權益且避免不必要之證據調查。
    "第一章 緒論 8
    第一節 研究目的 8
    第二節 問題提出 11
    第三節 研究範圍 21
    第四節 研究方法 22
    第五節 本文架構 23
    第二章 證據保全程序之基本法理 24
    第一節 審理集中化 25
    第一項 爭點集中審理 26
    第二項 案件管理 29
    第二節 證據保全之目的 31
    第一項 發現真實 31
    第二項 預防訴訟 33
    第三項 集中審理 34
    第三節 當事人之事案解明義務 36
    第一項 一般化事案解明義務之觀點 37
    第一款 訴訟法律關係中之事案解明義務 37
    第二款 事實主張與證據提出之一般化協力 39
    第三款 摸索證明禁止之界限 41
    第四款 比較法之觀點 44
    第一目 一般程序解明義務之解釋論 45
    第二目 程序解明義務之界限 48
    第三目 一般程序解明義務之立法論建議 52
    第二項 否定非負舉證責任一造當事人負有一般化事案解明義務之觀點 60
    第一款 基於實體法界定資訊義務 62
    第二款 發現真實非民事訴訟之主要目的 64
    第三款 修正辯論主義審理原則之確立 65
    第四款 集中審理之影響 66
    第五款 業務秘密與隱私之保護 68
    第三項 當事人事案解明義務之適用界限 69
    第三章 我國證據保全程序之類型、要件與程序 75
    第一節 憲法基礎 75
    第二節 證據保全之功能與性質 76
    第三節 證據保全之要件與範圍 78
    第一項 當事人聲請之類型 78
    第一款 證據有滅失或礙難使用之虞之證據保全 78
    第二款 經他造當事人同意之證據保全 79
    第三款 確定事物現狀之證據保全 80
    第一目 確定事物現狀之法律上利益 81
    第二目 必要性 82
    第四款 聲請類型之權利保護要件與併用 83
    第五款 智慧財產訴訟之證據保全 84
    第二項 法院職權開啟之類型 87
    第三項 證據保全之證據方法 88
    第四節 證據保全之程序 89
    第一項 管轄 89
    第二項 聲請 90
    第一款 摸索證明禁止 90
    第二款 證據保全之聲請 92
    第三項 釋明 94
    第一款 可使用之證據方法 94
    第二款 證明度 95
    第三款 智慧財產訴訟證據保全之釋明 96
    第四項 裁定 99
    第五節 證據保全之證據調查 100
    第一項 期日通知書、聲請書狀或筆錄與裁定送達 100
    第二項 特別代理人之選任 100
    第三項 證據調查之實施 101
    第四項 調查證據筆錄之保管 104
    第五項 證據保全程序之秘密保護 104
    第一款 第三人與當事人證據提出拒絕權 105
    第一目 第三人之證據提出拒絕權 106
    第二目 當事人本人之拒絕權 108
    第三目 不公開審查 109
    第二款 秘密保護程序 111
    第一目 法庭不公開 111
    第二目 當事人公開之限制 112
    第三款 智慧財產訴訟證據保全之秘密保護 116
    第一目 證據調查之秘密保護 116
    第二目 秘密保持命令 119
    第六項 證據保全程序中之協議 123
    第一款 協議之成立 123
    第二款 協議之內容與界限 124
    第三款 協議之效力 127
    第四款 協議之救濟 129
    第七項 訴訟告知與輔助參加 129
    第六節 證據保全之效果 130
    第一項 本案未訴訟繫屬之處置與費用負擔 130
    第二項 證據調查結果於本案訴訟之證據利用 132
    第三項 違反證據保全裁定之制裁 133
    第一款 民事訴訟證據保全裁定違反之制裁 133
    第二款 智慧財產訴訟證據保全裁定之執行 136
    第七節 證據保全程序與情報請求權之關聯 137
    第一項 情報請求權 138
    第一款 情報請求權在舉證責任法則之定位 139
    第二款 情報請求權之要件 140
    第三款 情報請求權之內容 143
    第一目 請求內容 143
    第二目 主要請求權法律關係以外之第三人 145
    第四款 情報請求權之界限 145
    第五款 情報請求權之實現方式 147
    第一目 單純之情報訴訟 147
    第二目 階段訴訟 147
    第三目 強制執行 148
    第二項 實務爭議 149
    第三項 被擴張之情報請求權 153
    第四項 證據保全程序與假處分之併用 154
    第一款 保全程序之審查 155
    第一目 一貫性審查 155
    第二目 釋明 156
    第二款 實務運作 159
    第四章 民事訴訟證據保全程序於比較法之觀察 163
    第一節 德國民事訴訟法之獨立證據程序 167
    第一項 證明權 168
    第一款 證明權之憲法基礎 169
    第二款 辯論主義與證明權之關係 171
    第三款 證明權限制之界限 173
    第二項 功能 174
    第三項 聲請與相對聲請 177
    第四項 要件 178
    第一款 德國民事訴訟法第485條第1項之證據保全 178
    第一目 訴訟繫屬中或起訴前 178
    第二目 相對人同意 178
    第三目 證據方法滅失或礙難使用 179
    第四目 證據方法與證據調查範圍 180
    第二款 德國民事訴訟法第485條第2項之證據保全 181
    第一目 本案訴訟未繫屬 181
    第二目 證據方法 182
    第三目 確認對象之法律上利益 182
    第五項 程序 183
    第一款 管轄 183
    第二款 聲請 184
    第三款 法院之裁定 185
    第四款 證據調查之實施 186
    第一目 訴訟法之證據調查 186
    第二目 實體法適用之連結 186
    第五款 本案訴訟之證據使用 188
    第六款 命期限內起訴與費用負擔 189
    第六項 適用範圍 189
    第二節 瑞士民事訴訟法之證據保全程序 190
    第一項 訴訟審理原則 190
    第二項 證明權 191
    第三項 預慮之證據調查 192
    第一款 要件 193
    第二款 釋明 195
    第一目 彈性層次化之釋明證明度 196
    第二目 釋明證明度與本案請求之關聯性 198
    第三款 預慮證據調查之效果 200
    第三節 證據保全程序之比較 201
    第一項 聲請與釋明對應之證明度層次化 201
    第二項 證據調查與強制執行 203
    第五章 證據保全程序實務見解與評估 205
    第一節 實務運作 205
    第一項 證據保全之要件認定 205
    第一款 證據有滅失或礙難使用之虞之證據保全 205
    第二款 確定事物現狀之證據保全 207
    第一目 利益衡量與比例原則 207
    第二目 蒐證困難 209
    第三目 審理集中化 210
    第四目 依起訴後之證據調查程序 211
    第五目 其他理由 212
    第三款 權利保護必要 213
    第二項 證據保全之聲請與釋明 213
    第三項 證據保全之執行 216
    第四項 問題討論 218
    第二節 評估 223
    第一項 證明權之作用 223
    第一款 證明權於司法實務之進展 224
    第二款 當事人證據蒐集之權限 226
    第二項 證據保全程序之定位 227
    第一款 實體法情報請求權執行力之賦予與摸索證明禁止 229
    第一目 實體法律關係之利益衡量 231
    第二目 摸索證明禁止之界定 232
    第二款 證據提出義務之類型化 234
    第三項 證據保全程序表明與釋明證明度之層次化 237
    第一款 釋明證明度之層次化 239
    第二款 證明度之審查 241
    第六章 結論 242
    第一節 證明權與訴訟法上之事證蒐集 242
    第二節 證據保全程序之定位與運作 244
    參考文獻 249
    Reference: 一、中文
    (一)教科書
    1. 王甲乙、楊建華、鄭健才,民事訴訟法新論,2010年6月。
    2. 王澤鑑 主編,英美法導論,初版,2010年7月。
    3. 吳庚、陳淳文,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三版,2015年9月。
    4. 吳明軒,民事訴訟法(下冊),十版,2013年7月。
    5. 吳明軒,民事訴訟法(中冊),十版,2013年7月。
    6. 呂太郎,民事訴訟法,初版,2016年3月。
    7. 李木貴,民事訴訟法(下),三版,2010年9月。
    8. 李惠宗,憲法要義,七版,2015年9月。
    9. 邱聯恭、許士宦,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二),2012年。
    10. 邱聯恭、許士宦,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三),2012年。
    11. 姚瑞光,民事訴訟法論,2012年1月版,2012年1月。
    12. 姜世明,民事程序法實例研習(二),初版,2010年8月
    13.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上冊),五版,2016年9月。
    14.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下冊),三版,2015年2月。
    15.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基礎論,十版,2017年10月。
    16.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註釋書(四),初版,2013年6月。
    17. 許士宦,民事訴訟法(下),初版,2017年1月。
    18. 陳計男,民事訴訟法論(上),六版,2014年8月。
    19. 陳計男,民事訴訟法論(下),五版,2011年1月。
    20. 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上),七版,2010年5月。
    21. 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中),七版,2011年1月。
    22. 黃麟倫,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初版,2009年1月。
    23. 駱永家,新民事訴訟法Ⅰ,初版,2015年9月。
    24. 魏大喨,民事訴訟法,初版,2015年7月。
    (二)期刊
    1. 吳從周,「集中審理原則」實施滿五週年再考-著重於回顧其在德國民事訴訟法史上之起源與在台灣之雙重繼受,月旦民商法雜誌,8期,2005年6月,頁87-109。
    2. 呂太郎,文書提出命令,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5期,2001年8月,頁104-111。
    3. 沈冠伶,民事訴訟之適時審判與案件管理,臺大法學論叢,第39卷第2期,2010年6月,頁301-349。
    4. 沈冠伶,從「超國界民事訴訟原則」論民事訴訟中法院與當事人之任務分配─「協力」作為民事訴訟之基本原則,月旦法學雜誌,228期,2014年5月,頁26-52。
    5. 沈冠伶,訴訟標的之闡明與紛爭一次解決(下)─從闡明制度論法院之協力及當事人之處分,月旦法學雜誌,262期,2017年3月,頁119-143。
    6. 沈冠伶,新世紀民事程序法制之程序正義:以民事訴訟及家事程序為中心,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1期特刊,2012年11月,頁1117-1187。
    7. 沈冠伶,當事人公開原則與秘密保護程序—最高法院102 年度台上字第235號判決及相關判決之評釋,台灣法學雜誌,第253 期,2014年8月1日,頁45-62。
    8. 沈冠伶,證明妨礙法理在醫療民事責任訴訟之適用,臺大法學論叢,第38卷第1期,2009年3月,頁163-216。
    9. 邱聯恭,民事訴訟之目的-以消費者保護訴訟為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4卷第1期,1994年12月,頁289-325。
    10. 邱聯恭,民事訴訟法修正施行後之審判實務──以集中審理為中心學術研討會會議紀錄,法官協會雜誌,第2卷第1期,2000年6月,頁177-271。
    11. 姜世明,「為法院職務上所已知事實」及法院之依職權調查證據──評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九三年小上字第八○號民事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9期,2006年2月,頁296-300。
    12. 姜世明,文書提出義務及事案解明義務之競合與限制,月旦法學雜誌,185期,2010年10月,頁225-237。
    13. 姜世明,再論臺灣部分民事證據法學理及實務之新開展,月旦法學雜誌,211期,2012年12月,頁148-177。
    14. 姜世明,相煎何太急──從部分最高法院關於民事訴訟法第288條適用之妥適性談起,月旦裁判時報,47期,2016年5月,頁30-38。
    15. 姜世明,階段訴訟-評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391號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211期,2012年11月,頁44-53。
    16. 姜世明,證據保全之要件審查──評最高法院一〇一年度台抗字第一九號民事裁定,月旦裁判時報,31期,2015年1月,頁18-30。
    17. 張文郁,民事訴訟之自由心證,台灣法學雜誌,第196期,2012年3月,頁58-61。
    18. 張文郁,民事訴訟當事人訴訟權之保障──兼評最高法院二十九年上字第二三號判例、四十一年台上字第九四號判例、五十八年度台上字第三一五號判決、八十一年度台上字第九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17期,2005年2月,頁184-203。
    19. 許士宦,家事審判之事證蒐集原則(下),月旦法學教室,134期,2013年7月,頁39-52。
    20. 許士宦,集中審理之爭點整理──依一貫性審查及可證性審查之法律思維,月旦法學教室,117期,2012年7月,頁42-59。
    21. 許士宦,集中審理制度之新審理原則,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8卷第2期,2009年6月,頁1-70。
    22. 許政賢,辯論主義與零件折舊,月旦法學教室,153期,2015年7月,頁18-20。
    23. 陳瑋佑,民事訴訟上當事人之真實完全義務與事案解明協力義務的關係-—對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95條第1項之解釋論的初步反省,台灣法學雜誌,第283期,2015年11月,頁9-25。
    24. 馮震宇,從美國司法實務看台灣專利案件之假處分救濟,月旦法學雜誌,第109期,2004年6月,頁9-35。
    25. 黃銘傑、高啟霈,證據保全相關制度之探討—以日本法為借鏡,全國律師,2013年10月,頁4-17。
    26. 楊崇森,美國民事訴訟制度之特色與對我國之啟示,軍法專刊,第56卷第5期,2010年10月,頁5-44。
    27. 劉孔中、馮震宇、謝銘洋,專利證據保全及智慧財產權人相關資訊實體請求權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226期,2014年3月,頁75-105。
    28. 劉玉中,證據保全之認知與運用,玄奘法律學報,第2期,2004年12月,頁1-34。
    29. 劉明生,假扣押原因之解釋及其與釋明、供擔保之關係—評台灣高等法院104年抗字第1667號民事裁定,台灣法學雜誌,第326期,2017年8月,頁35-45。
    30. 劉明生,摸索證明禁止之原則,月旦法學教室,181期,2017年10月,頁37-43。
    31. 劉明生,辯論主義與協同主義之研究—以德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122期,2011年8月,頁1-82。
    32. 謝國廉,智慧財產案件之證據保全-我國法與歐盟法之比較,法令月刊,第58卷第7期,2007年7月,頁141-155。
    33. 魏大喨,訴訟基本權在民事訴訟法之實現,月旦法學雜誌,105期,2004年2月,頁120-143。
    (三)專論
    1. 王偉霖,營業秘密之秘密保持命令,收錄於:營業秘密法理論與實務,初版,2015年4月。
    2. 吳從周,民事法官懈怠案件之進行與當事人之權利救濟-從德國「不作為抗告法」(Untätigkeitsbeschwerdengesetz)之制定思考我國法之出路,收錄於: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四),初版,2010年3月。
    3. 吳從周,我國智慧財產訴訟證據保全之研究,收錄於:民法與民事訴訟法之對應適用(一),初版,2015年12月。
    4. 吳從周,論供擔保代釋明之假扣押──評析民事訴訟法第526條第2項之修法變化,收錄於:法源理論與訴訟經濟,初版,2013年7月。
    5. 沈冠伶,示範訴訟契約之研究,收錄於:訴訟權保障與裁判外紛爭處理,初版,2006年4月。
    6. 沈冠伶,仲裁鑑定制度之研究,收錄於:訴訟權保障與裁判外紛爭處理,初版,2006年4月。
    7. 沈冠伶,保全程序之新變革,收錄於:民事程序法之新變革,初版,2009年11月。
    8. 沈冠伶,智慧財產民事訴訟之新變革,收錄於:民事程序法之新變革,初版,2009年11月。
    9. 沈冠伶,智慧財產權保護事件之證據保全與秘密保護,收錄於:民事證據法與武器平等原則,初版,2007年10月。
    10. 沈冠伶,訴訟權保障與民事訴訟──以大法官關於訴訟權之解釋為中心,收錄於:訴訟權保障與裁判外紛爭處理,初版,2006年4月。
    11. 沈冠伶,摸索證明與事證蒐集開示之協力,收錄於:民事證據法與武器平等原則,初版,2007年10月。
    12. 沈冠伶,論民事訴訟法修正條文中法官之闡明義務與當事人之事案解明,收錄於:民事證據法與武器平等原則,初版,2007年10月。
    13. 沈冠伶,論民事訴訟程序中當事人之不知陳述──兼評析民事訴訟法中當事人之陳述義務與訴訟促進義務,收錄於:民事證據法與武器平等原則,初版,2007年10月。
    14. 沈冠伶,證據保全制度──從擴大制度機能之觀點談起,收錄於:民事證據法與武器平等原則,初版,2007年10月。
    15. 沈冠伶等,摸索證明與事證蒐集開示之協力,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第92次研討記錄,收錄於: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四),初版,2007年6月。
    16. 邱聯恭,民事訴訟法修正後之程序法學──著重於確認修法之理論背景並指明今後應有之研究取向,收錄於:程序利益保護論,初版,2005年4月。
    17. 邱聯恭,爭點簡化協議程序之運用方針,收錄於:爭點整理方法論,初版,2001年11月。
    18. 邱聯恭,程序利益保護原則,收錄於:程序利益保護論,初版,2005年4月。
    19. 姜世明 主編,非負舉證責任一造當事人協力義務—事案解明義務之內涵與界限—民事程序法焦點論壇 第二卷,初版,2017年12月。
    20. 姜世明 主編,修正辯論主義與協同主義之時代論爭—民事程序法焦點論壇 第一卷,初版,2017年6月。
    21. 姜世明,民事程序法發展之憲法因素考量,收錄於:民事程序法之發展與憲法原則,二版,2009年11月。
    22. 姜世明,民事訴訟中當事人之具體化義務,收錄於:舉證責任與真實義務,初版,2006年3月。
    23. 姜世明,民事訴訟中當事人之真實義務,收錄於:舉證責任與真實義務,初版,2006年3月。
    24. 姜世明,表見證明之研究,收錄於:舉證責任與證明度,初版,2008年10月。
    25. 姜世明,專利侵權事件之證據保全及假處分程序,收錄於:任意訴訟及部分程序爭議問題,初版,2009年3月。
    26. 姜世明,專利侵權事件相關證據保全及假處分之釋明,收錄於:智慧財產訴訟制度相關論文彙編第1輯,初版,2010 年10月。
    27. 姜世明,情報請求權之研究─以訴訟前類型之分析,收錄於:舉證責任與真實義務,初版,2006年3月。
    28. 姜世明,訴訟上非負舉證責任一造當事人之事案解明義務,收錄於:舉證責任與真實義務,初版,2006年3月。
    29. 姜世明,訴訟契約之研究,收錄於:任意訴訟及部分程序爭議問題,初版,2009年3月。
    30. 姜世明,間接證明之研究,收錄於:證據評價論,初版,2014年2月。
    31. 姜世明,論民事訴訟中之摸索證明,收錄於:舉證責任與真實義務,初版,2006年3月,頁319-390。
    32. 姜世明,舉證責任分配法則之體系建構,收錄於:舉證責任與真實義務,初版,2006年3月,頁1-44。
    33. 姜世明,證明度之研究,收錄於:舉證責任與證明度,初版,2008年10月。
    34. 姜世明,證據保全制度,收錄於:新民事證據法論,三版,2009年11月。
    35. 姜世明,證據契約,收錄於:新民事證據法論,三版,2009年11月。
    36. 姜世明,釋明之研究……以其證明度為中心,收錄於:舉證責任與證明度,初版,2008年10月。
    37. 范曉玲,智慧財產民事案件之證據蒐集—兼論秘密保持命令,收錄於:智慧財產訴訟新紀元—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評析,初版,2009年5月。
    38. 范曉玲,智慧財產事件之保全程序,收錄於:智慧財產訴訟新紀元─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評析,初版,2009年5月。
    39. 張文郁,論民事訴訟之當事人支配原則──實體和程序之關聯,收錄於:邁入二十一世紀之民事法學研究—駱永家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初版,2006年7月。
    40. 曹鴻蘭等,不必要證據之處理程序問題,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第28次研討記錄,收錄於: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三),初版,2000年12月,頁197-252頁。
    41. 許士宦,文書之開示與秘匿,收錄於:證據蒐集與紛爭解決,二版,2014年12月。
    42. 許士宦,定暫時狀態假處分之基本構造,收錄於:證據蒐集與紛爭解決,二版,2014年12月。
    43. 許士宦,起訴前之證據保全,收錄於:證據蒐集與紛爭解決,二版,2014年12月。
    44. 許士宦,集中審理與審理原則,初版,2009年4月。
    45. 許士宦,鑑定人之訴訟地位與當事人之程序保障,收錄於:證據蒐集與紛爭解決,二版,2014年12月。
    46. 許政賢,集中審理與案件管理──理論與實務的反思,收錄於:跨世紀兩岸民事程序法學之新視野,初版,2012年7月。
    47. 陳石獅等,事證開示制度(Discovery)與發現真實,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第50次研討記錄,收錄於: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五),初版,1996年10月。
    48. 黃國昌,「公正裁判確保」與「營業秘密保護」的新平衡點─簡介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中之秘密保持命令,收錄於:民事程序法學的理論與實踐,初版,2012年3月。
    49. 黃國昌,比較民事訴訟法下的當事人圖像,收錄於: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初版,2005年10月。
    50. 黃國昌,事證開示義務與舉證責任—由台灣地方法院八十九年簡上字第八一五號判決出發,收錄於: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初版,2005年10月。
    51. 黃國昌,階段的舉證責任論—統合實體法政策下之裁判規範與訴訟法觀點下之行為規範,收錄於: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初版,2005年10月。
    52. 黃國昌,營業秘密在智慧財產權訴訟之開示與保護─以秘密保持命令之比較法考察為中心,收錄於:民事程序法學的理論與實踐,初版,2012年3月。
    53. 黃國昌,證明妨礙法理之再檢討—以美國法之發展為借鏡,收錄於: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初版,2005年10月。
    54. 熊誦梅,要多秘密才秘密—談秘密保持命令,收錄於:當公法遇上私法—臺灣智慧財產訴訟制度之今昔,初版,2011年5月。
    55. 劉明生,民事訴訟第一審程序充實與集中原則,收錄於:跨世紀兩岸民事程序法學之新視野,初版,2012年7月。
    56. 蔡惠如,智慧財產新制下民事證據保全之應然與實然,收錄於:智慧財產法律規範101,初版,2012年9月。
    57. 謝碧莉,英美discovery制度在我國民事訴訟程序中適用之研究,收錄於:司法研究年報第二十輯第一篇,初版,2000年11月。
    (四)學位論文
    1. 邱靖棠,集中審理準備程序之研究—以美國預審制度為借鑑—,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8月。
    2. 張智潔,民事訴訟上證據保全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3. 陳增懿,智慧財產民事案件之證據保全與秘密保護-以秘密保持命令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7月。
    4. 劉玉中,民事訴訟上證據收集之研究,臺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7月。
    (五)其他
    1. 立法院公報,第89卷第9期第4冊院會記錄,2000年1月29日,頁32-199。
    2. 姚志明,賴順源,法律德漢漢德辭典,初版,2000年9月。
    二、外文
    (一)註釋書
    1. Baumbach, Adolf/Lauterbach, Wolfgang/Albers, Jan/Hartmann, Peter, Zivilprozessordnung mit Gerichtsverfassungsgesetz und anderen Nebengesetzen, 72. Aufl., 2014.
    2. Heinz, Thomas/Hans, Putzo/Klaus, Reichold/Rainer, Hüßtege, Zivilprozeßordnung, 27. Aufl., 2005 .
    3. Meyer-Ladewig/Nettesheim/von Raumer, Europäische Menschenrechtskonvention, 4. Aufl., 2017.
    4. Münchener Kommentar zur Zivilprozessordnung, Rauscher, Thomas et al. (Hrsg.), Bd. 1: §§ 1–354, 5. Aufl., 2016.
    5. Münchener Kommentar zur Zivilprozessordnung, Rauscher, Thomas et al. (Hrsg.), Bd. 2: §§ 355-945b, 5. Aufl., 2016.
    6. Musielak, Hans-Joachim/Voit, Wolfgang, Kommentar zur Zivilprozessordnung, 13. Aufl., 2016.
    7. Prütting, Hanns/Gehrlein, Markus, Zivilprozessordnung Kommentar, 6. Aufl., 2014.
    8. Saenger, Ingo, Zivilprozessordnung Handkommentar, 7. Aufl., 2017.
    9. Stein, Friedrich/Jonas, Martin, Kommentar zur Zivilprozessordnung, Bd. 1, 22. Aufl., 2005.
    10. Stein, Friedrich/Jonas, Martin, Kommentar zur Zivilprozessordnung, Bd. 4, 22. Aufl., 2006.
    11. Stein, Friedrich/Jonas, Martin, Kommentar zur Zivilprozessordnung, Bd. 9, 22. Aufl., 2006.
    12. Sutter-Somm, Thomas/Hasenböhler, Franz/Leuenberger, Christoph, Kommentar zur Schweizerischen Zivilprozessordnung, 1. Aufl., 2010.
    13. Wandtke, Artur-Axel/Bullinger, Winfried, Praxiskommentar zum Urheberrecht, 4. Aufl. 2014.
    14. Wassermann, Rudolf (Hrsg.), Alternativkommentar zur ZPO, Neuwied 1987.
    15. Wieczorek, Bernhard/Schütze, Rolf A., Zivilprozessordnung und Nebengesetzen, Bd. 6, 4. Aufl., 2013.
    16. Zöller, Richard, Zivilprozessordnung, 29. Aufl., 2012.
    (二)專論
    1. Brandt, Verena: Das englische Disclosure-Verfahren - Ein Modell für Zugang zu Information und Beweis im deutschen Zivilprozess?, 2015.
    2. Dessem, R. Lawrence, PRETRIAL LITIGATION IN A NUTSHELL (6th ed. 2016).
    3. Drenckhahn, Cornelia: Urkundsvorlagepflichten im Zivilprozess und im arbeitsgerichtlichen Verfahren nach der ZPO-Reform unter besonderer Berucksichtigung der Neufassung des § 142 ZPO, 2007.
    4. Gottwald, Peter: Die Principles of Transnational Civil Procedure und das deutsche Zivilprozessrecht, in: Festschrift für Dieter Leipold zum 70. Geburtstag, hrsg. von Rolf Stürner/Hiroyuki Matsumoto/Wolfgang Lüke/Masahisa Deguchi, 2009, S. 33-45.
    5. Gottwald, Peter: Empfehlen sich im Interesse eines effektiven Rechtsschutzes Maßnahmen zur Vereinfachung und Beschränkung der Rechtsmittel und der Rechtsbehelfe des Verfahrensrechts? Gutachten A für den 61. Deutschen Juristentag, in: Ständige Deputation des Deutschen Juristentages (Hrsg.), Verhandlungen des 61. Deutschen Juristentages, Band 1 (Gutachten), 1996, S. A 1 bis A 109
    6. Herget, Kurt: „Kurz und Gut“ + „Recht und Billig“. Das selbständige Beweisverfahren nach § 485 Abs. 2 ZPO als Alternative zur Klage? in: Greger, Reinhard et al. (Hrsg.), Neue Wege zum Recht. Festgabe für Max Vollkommer zum 75. Geburtstag, 2006, S. 97-117.
    7. Jauernig, Othmar/Hess, Burkhard: Zivilprozessrecht, 30. Aufl., 2011.
    8. Killias, Laurent/Kramer, Michael/Rohner, Thomas, Gewährt Art. 158 ZPO eine »pre-trial discovery« nach US-amerikanischem Recht?, in: Lorandi, Franco/Staehelin, Daniel (Hrsg.), Innovatives Recht, 2011, S. 933-948.
    9. Koch, Raphael: Mitwirkungsverantwortung im Zivilprozess, 2013.
    10. Lüke, Wolfgang: Zivilprozessrecht, 8. Aufl., 2003.
    11. Osterloh-Konrad, Christine: Geheimnisschutz und Informationsinteresse bei der Durchsetzung privater Rechte – vorbereitende Auskunftsansprüche und Aufklärung im Zivilprozess, in: Wolfgang Schön (Hrsg.), Rechnungslegung und Wettbewerbsschutz im deutschen und europäischen Recht, 2009, S. 9-47.
    12. Prütting, Hanns: Wahrheit im Zivilprozess?, in: Festschrift für Peter Gottwald zum 70. Geburtstag, hrsg. von Adolphsen, Jens/Goebel, Joachim/Haas, Ulrich/Hess, Burkhard/Kolmann, Stephan/Würdinger, Markus, 2014, S. 507-515.
    13. Rosenberg, Leo/Schwab, Karl Heinz/Gottwald, Peter: Zivilprozessrecht, 17 Aufl., 2010.
    14. Schweizer, Mark: Beweiswürdigung und Beweismaß: Rationalität und Intuition, 2015.
    15. Stadler, Astrid: „Was drei wissen, das erfahren hundert“ – Auskunftspflichten und Geheimnisschutz im Zivilprozess nach Umsetzung der Richtlinie zur Durchsetzung der Rechte des geistigen Eigentums, in: Stürner, Rolf et al. (Hrsg.), Festschrift für Dieter Leipold zum 70. Geburtstag, 2009, S. 201-220.
    16. Stürner, Rolf: Beweislastverteilung und Beweisführungslast in einem harmonisierten europäischen Zivilprozeß, in: Festschrift für Hans Stoll zum 75. Geburtstag, hrsg. von Gerhard Hohloch/Rainer Frank/Peter Schlechtriem, 2001, S. 691-702.
    17. Stürner, Rolf: Die Informationsbeschaffung im Zivilprozess, in: Greger, Reinhard et al. (Hrsg.), Neue Wege zum Recht. Festgabe für Max Vollkommer zum 75. Geburtstag, 2006, S. 201-215.
    18. Sutter-Somm, Thomas: Werdegang und Charakteristika der neuen Schweizerischen Zivilprozessordnung, in: Festschrift für Dieter Leipold zum 70. Geburtstag, hrsg. von Rolf Stürner/Hiroyuki Matsumoto/Wolfgang Lüke/Masahisa Deguchi, 2009, S. 753-767.
    19. Zuberbühler, Ivo/ Münch, Peter/ Schweizer, Matthias/ Schwenninger, Marc (Hrsg.), Immaterialgüterrecht in kommentierten Leitentscheiden, Zürich 2015.
    (三)期刊
    1. Arens, Peter: Zur Aufklärungspflicht der nicht beweisbelasteten Partei im Zivilprozeß, ZZP 96 (1983), S. 1-24.
    2. Eck, Matthias/Dombrowski, Jan: Rechtsschutz gegen Besichtigungsverfügungen im Patentrecht–De lege lata und de lege ferenda, GRUR 2008, S. 387-393.
    3. Greger, Reinhard: Justizreform – und nun?, JZ 2002, S. 1020-1029.
    4. Greger, Reinhard: Veranderungen und Entwicklungen des Beweisrechts im deutschen Zivilprozess, BRAK-Mitt. 2005, S. 150-155.
    5. Greger, Reinhard: Zwischen Mediation und Inquisition – Neue Wege der Informationsbeschaffung im Zivilprozess, DStR 2005, S. 479-484.
    6. Habscheid, Walther J.: Das Recht auf Beweis, ZZP 96 (1983), S. 306-334
    7. Hilber, Marc: Alternative Konfliktbeilegung: Early Neutral Evaluation und das selbständige Beweisverfahren gemäß §§ 485 ff. ZPO, BB 2001, Beilage 2 zu Heft 16, Mediation und Recht, S. 22-30.
    8. Katzenmeier, Christian: Anmerkungen zu BGH, Urteil vom 10.12.2002 – VI ZR 378/01, Beweisverbot im Zivilprozess, ZZP 116 (2003), S. 375-379.
    9. Katzenmeier, Christian: Aufklärungs-/Mitwirkungspflicht der nicht beweisbelasteten Partei im Zivilprozeß, JZ 2002, S. 533–540.
    10. Kühnen, Thomas: Die Besichtigung im Patenrecht – Eine Bestandsaufnahme zwei Jahre nach »Faxkarte«, GRUR 2005, S. 185-196
    11. Kühnen, Thomas: Update zum Düsseldorfer Besichtigungsverfahren, Mitt. 2009, S. 211-218.
    12. Laumen, Hans-Willi: Das selbständige Beweisverfahren im Arzthaftungsprozess, MedR 2015, S. 12-17.
    13. Prütting, Hanns: Discovery im deutschen Zivilprozess?, AnwBl 2008, S. 153-159.
    14. Scherpe, Julia Caroline: Recht auf Beweis und Beibringungsgrundsatz im Zivilprozess, ZZP 129 (2016), S. 153-186.
    15. Schilken, Eberhard: Grundlagen des Beweissicherungsverfahrens, ZZP 92 (1979), S. 238-267.
    16. Schlosser, Peter: Da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und der Zugang zu den Informationsquellen im Zivilprozeß, NJW 1992, S. 3275-3277.
    17. Schweizer, Mark: Das Beweismass der Glaubhaftmachung, ZZZ 2015, S. 1-12.
    18. Schweizer, Mark: Vorsorgliche Beweisabnahme nach schweizerischer Zivilprozessordnung und Patentgesetz, ZZZ 2010, S. 1-33.
    19. Stadler, Astrid: Geheimnisschutz im Zivilprozess aus deutscher Sicht, ZZP 123, (2010), S. 261-282.
    20. Stürner, Rolf, Parteipflichten bei der Sachverhaltsaufklärung im Zivilprozeß. Zugleich ein Beitrag zur Lehre von der Beweisvereitelung, ZZP 98 (1985), S. 237-256.
    21. Stürner, Rolf: Anmerkung zu BGH, Urteil vom 11.6.1990 – II ZR 159/89 –, ZZP 104 (1991), S. 208-217.
    22. Stürner, Rolf: BGH, 12. 7. 1984 — VII ZR 123/83. Zum Umfang der Darlegungslast des Klägers, JZ 1985, S. 183-186.
    23. Wagner, Gerhard: Urkundenedition durch Prozessparteien – Auskunftspflicht und Weigerungsrechte, JZ 2007, S. 706-719.
    24. Waterstraat, Daniel: Informationspflichten der nicht risikobelasteten Partei im Zivilprozess, ZZP 118 (2005), S. 459-484.
    25. Weitbrecht, Andreas: Eine neue Ära im Kartellschadensersatzrecht – Die 9. GWB-Novelle, NJW 2017, S. 1574-1578.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365103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651036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7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