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類 肯尼斯·金(2015),中同對非洲的援助與軟實力: 以教育和培訓為例,劉愛生、彭利平譯,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丁韶彬(2010),大國對外援助: 社會交換論的視角,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王祖康、朱曉明編(2001),上海對外經濟貿易志,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逸舟(2013),創造性介入:中國之全球角色的生成,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石林編(1989),當代中國的對外經濟合作,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朱榮(1992),當代中國的農業,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 李小雲(2013),國際發展援助概論,北京: 世界知識出版社。 李丹慧(2004),國際冷戰史研究(第1輯),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李瑞昌(2016),中國特點的對口支援制度研究:政府間網絡視角,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李寧(2016),共生效應理論視角下的中國對外援助研究,北京: 中國商務出版社。 范德官編(2001),中國農業全書·上海卷,北京: 農業出版社。 周弘(2013),中國援外60年,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周德翼(2011),中非農業合作模式創新研究,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秦路、樓一平、張晨(2014),援非農業項目可持續發展研究,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浙江省衛生廳國際合作處編(2003),走進非洲的浙江醫生:浙江省派遣援外醫療隊35周年,杭州: 浙江省衛生廳國際合作處。 張春(2015),地方參與中非合作研究,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張鵬(2015),中國對外關係展開中的地方參與研究,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黃永智編(2008),廣東外經貿之路,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湖北衛生廳編(1993),名醫風流在北非,北京: 新華出版社。 農業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2012),非洲農業國別調研報告集(第1輯),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農業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2013a),非洲農業國別調研報告集(第2輯),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農業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2013b),非洲農業國別調研報告集(第3輯),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農業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2013c),非洲農業國別調研報告集(第4輯),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農業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2013d),非洲農業國別調研報告集(第5輯),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農業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2013e),非洲農業國別調研報告集(第6輯),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農業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2013f),非洲農業國別調研報告集(第7輯),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農業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2016),非洲農業國別調研報告集(第8輯),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福建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2004),福建省志外事志,北京: 外事出版社。 歐陽坦編(2002),廣東省志·農業志,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劉鴻武、黃梅波(2013),中國對外援助與國際責任的戰略研究,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魏建國(2013),此生難忘是非洲——我對非洲的情緣和認識,北京: 中國商務出版社。 (二)論文類 于永利(2014),對口支援向對口合作的演進研究,復旦大學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學院碩士論文。 王玉紅(2015),「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背景下以援助方式促進內蒙古與蒙古國的經貿合作研究,赤峰學院學報,第31卷第8期,頁 130-132。 王伊歡(2015),中國援助的框架及方法:以發展有效性與責任性為導向,載於李小雲、王伊歡、唐麗霞(主編), 國際發展援助——中國的對外援助(頁 151-162),北京: 世界知識出版社。 王信賢、邱韋智(2015),「一帶一路」: 戰略意涵與內部資源爭奪,戰略安全研析,第118期,頁 13-20。 王輝輝(2015),教非洲朋友種莊稼,瞭望東方週刊,第13卷第47期,頁 17-20。 王璽(2009),中國海外種植:衝動與風險,瞭望東方週刊,第7卷第15期,頁 32-33。 王鵬、梁銘(2003),毒品跨境替代種植問題與對策思考,雲南大學學報,第16卷第3期,頁 66-69。 文少彪、王暢(2014),全球治理視角下的中國對非洲醫療援助,國際關係研究,第1期,頁 119-131。 尹燕飛、李炎(2017),創新農業走出去促投資援助模式研究,載於黃梅波、徐秀麗、毛小菁(主編), 南南合作與中國對外援助:案例研究(頁 148-159),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田東林、雷磊華(2011),境外替代種植: 保障雲南糧食安全的新途徑,雲南農業大學學報,第5期。 朱月季、周德翼、汪普慶(2015),援非農業技術示範中心運行的現狀, 問題及對策——以中國—莫三比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為例,世界農業,第37卷第9期,頁 64-69。 李安山(2009),中國援外醫療隊的歷史, 規模及其影響,外交評論,第1期,頁 25-45。 李哲、易冉、殷勇(2015),在非洲種糧別有一番責任在心頭,農業產業化,第10期,頁10-14。 李瑞昌(2015),界定「中國特點的對口支援」: 一種政治性饋贈解釋,經濟社會體制比較,第4期,頁 194-204。 何先鋒(2011),中國對非援助的歷史演進及其特點,改革與開放,第14期,頁 23-24。 何妍(2011),中國對外援助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湖湘論壇,第24卷第4期,頁 74-78。 余泳、余年生(2009),境外罌粟替代種植與替代產業發展研究——以雲南省為例,現代經濟信息,第3期,頁 82-84。 余南平(2015),一種新的國際援助混合模式?——以華剛公司在剛果金項目為分析視角,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頁 62-71。 周弘(2008),中國對外援助與改革開放30 年,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1期,頁 33-43。 周海川(2012),援非農業技術示範中心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中國軟科學,第9期,頁 45-54。 周雪光(2008),基層政府間的「共謀現象」——一個政府行為的制度邏輯. 社會學研究,第6期,頁1-22。 周黎安(2007),中國地方官員的晉升錦標賽模式研究,經濟研究,第36卷第7期,頁 36-50。 段潤來(2009),中國省級政府為什麼努力發展經濟?,南方經濟,第8期,頁 16-25。 姜曄、陳瑞劍、祝自冬(2016),贊比亞農業發展現狀與中贊農業合作前景分析,世界農業,第6期,頁 53-58。 秦路、樓一平(2016),援非農業技術示範中心:成效、問題和政策建議,國際經濟合作,第8期,頁 49-54。 馬潔文、唐麗霞、李小雲(2015),中國的對外援助:歷史、現狀和挑戰,載於李小雲(主編), 國際發展援助:中國的對外援助(頁 95-106),北京: 世界知識出版社。 晁麗華(2011),雲南援越抗美的歷程及特點研究,昆明學院學報,第33卷第2期,頁 86-89。 徐秀麗、李小雲(2016),重塑國際發展實踐?一-基於中國援非農業科技示範中心的日常觀察,復旦國際關係評論,第2期,頁 196-215。 高涵柏(2015),全球治理視角下的中國對非醫療援助,市場週刊,第1期,頁 97-99。 郭建中、王國臣(2015),中國大陸對外直接投資政治風險的實證分析: 誤解與真相,中國大陸研究,第58卷第3期,頁 1-39。 郭建中、王國臣(2016),中美外援是基於國際道義或現實利益?非洲案例的實證分析,問題與研究,第55卷第1期,頁 35-68。 唐麗霞、李小雲、齊顧波(2014),中國對非洲農業援助管理模式的演化與成效,國際問題研究,第6期,頁 29-40。 孫力舟(2011),清朝時全國曾「對口支援新疆」,黨政幹部參考,第5期,頁 46-47。 曹啟娥(2013),中國對外援助中的倫理思想研究——以對外經濟援助為例,河南社會科學,第21卷第6期,頁 47-50。 許文穎(2011),上海援摩洛哥醫療隊研究(1975-1985),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碩士論文。 張春(2010),醫療外交與軟實力培育——以中國援非醫療隊為例,現代國際關係,第3期,頁 49-53。 張政偉、王銳、黨立斌(2015),中國農業企業 「走出去」 的成功範例——萬寶糧油有限公司投資莫三比克農業的經驗和啟示,世界農業,第2期,頁 185-188。 張浚(2010),不附加條件的援助:中國對非援助政策的形成,外交評論,第27卷第5期,頁 20-34。 張悅(2015),發展經驗的嵌入:援助實踐的敘事,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博士論文。 張悅(2017),坦桑尼亞農業技術示範中心項目案例研究,載於黃梅波、徐秀麗、毛小菁(主編), 南南合作與中國對外援助:案例研究(頁 81-91),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張瑜(2008),中國農墾海外拓荒,瞭望東方週刊,第6卷第12期,頁 64-65。 張暉(2011),央地關係變遷, 分權與地方政府競爭——對中國經濟增長動因的思考,商業時代,第29期,頁 4-5。 張傳紅(2017),「援助+投資」:中國農業援非規模化路徑分析,載於黃梅波、徐秀麗、毛小菁(主編), 南南合作與中國對外援助:案例研究(頁 160-182),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張漢(2014),「地方發展型政府」 抑或 「地方企業家型政府」?——對中國地方政企關係與地方政府行為模式的研究述評,公共行政評論,第7卷第3期,頁 157-175。 張穎(2008),遼寧與朝鮮經貿合作的戰略思考,瀋陽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第4期,頁 297-300。 鄖文聚(2000a),從援助到合作開發:展望廿一世紀的中非農業合作,載於陸庭恩、馬銳敏(主編), 中國與非洲(頁 302-317),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鄖文聚(2000b),從國際援助的發展看中國對非農業援助,西亞非洲,第2期,頁 17-23。 賀文萍(2007),中非教育交流與合作概述——發展階段及未來挑戰,西亞非洲,第3期,頁 13-18。 賀文萍(2010),中國援助非洲:發展特點、作用及面臨的挑戰,當代中國史研究,第6期,頁 12-19。 楊開煌(2013),中國大陸「對口支援」政策: 以藏區為例評析,蒙藏季刊,第22卷第2期,頁 28-48。 楊飆(2012),中國對外援助中的對口支援模式,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外交事務研究院碩士論文。 詹晶、段海燕(2016),中國的經濟與政治體制,載於陳健民、鍾華(主編), 艱難的轉型:現代化與中國社會(頁 31-76),香港: 中文大學出版社。 蔣華傑(2013),農技援非(1971—1983):中國援非模式與成效的個案研究,外交評論,第30卷第1期,頁 30-49。 齊顧波、于樂榮(2016),中國與非洲農業合作的邏輯: 制度的模仿與適應,復旦國際關係評論,第2期,頁 168-195。 滕珺、李笑旭、陳柳(2016),中國:一個新興教育援助國的歷史基礎與未來挑戰——基於「中非教育合作與交流」的批判性文獻分析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頁 17-30。 劉倩倩、朱紀明、王小林(2014),中國衛生軟援助: 實踐, 問題與對策——以對外衛生人力資源合作為例,中國衛生政策研究,第7卷第3期,頁 58-63。 劉毅(2014),關係取向、禮物交換與對外援助的類型學,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2期,頁 71-94。 劉燕玲(2016),我國援外培訓的現狀與改進對策,經濟界,第3期,頁 77-79。 劉曉鵬(2013),移植扶貧經驗:檢視中國對非洲援助的策略演變,載於劉孟俊、左正東(主編), 陸企海外投資及其影響(頁 125-144),台北: 台灣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中國大陸研究中心。 劉曉鵬(2016),從中甘建交看兩岸援非政策,戰略安全研析,第132期,頁 45-52。 劉鵬,、劉志鵬 (2014),街頭官僚政策變通執行的類型及其解釋——基於對 H 縣食品安全監管執法的案例研究,中國行政管理,第5期,頁 101-105。 劉驥、熊彩. (2015) ,解釋政策變通: 運動式治理中的條塊關係,公共行政評論, 第8卷第6期,頁88-112。 盧琰、李小雲、陸繼霞(2016),角色視角下的中國援非效果再考察: 中國援非專家的身份認同,復旦國際關係評論,第2期,頁 216-233。 韓振國、王伊歡(2016),意見領袖, 社會網路與援非農業技術示範中心的技術傳播分析——以援坦桑尼亞農業技術示範中心為例,復旦國際關係評論,第2期,頁 234-245。 龐珣(2013),新興援助國的「興」與「新」——垂直范式與水平範式的實證比較研究,世界經濟與政治,第5期,頁 31-54。 鐘靈娜、龐保慶(2016),壓力型體制與中國官員的降職風險: 基於事件史分析的視角,南方經濟,第35卷第10期,頁 54-74。 (三)網路資源 人民網(2014年1月24日),米袋子菜籃子變遷:溫家寶曾提省長市長負責制, 取自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124/c1001-24215232.html。 王德工、王新震(2010),關於加快推進湖北農業「走出去」的調研報告,湖北省人民政府政研網, 取自 http://www.hbzyw.gov.cn/News.aspx?id=10267。 王靜(2015),提質增效 探索「以省包國」新模式,農業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 取自 http://www.cicos.agri.cn/dwyz/201505/t20150507_4583484.htm。 王騫(2015年6月26日),中國援坦農業技術示範中心與靖悅農機簽訂合作協定,重慶市農業科學院, 取自 http://www.cqaas.cn/kindeditor/plugins/file_manager/images/13198/view-2-2306.aspx。 王騫(2015年4月2日),中坦農業技術示範中心引進戰略合作舉行簽約儀式,重慶中一種業有限公司網站, 取自 http://www.cqseed.com/news_detail/newsId=312.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1),中國的對外援助白皮書, 取自 http://www.scio.gov.cn/zxbd/tt/Document/1011345/1011345_1.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4),中國的對外援助白皮書, 取自 http://www.scio.gov.cn/zfbps/wjbps/Document/1470974/1470974.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2016),中國對外投資合作發展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 取自 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tzhzcj/tzhz/upload/zgdwtzhzfzbg2016.pdf。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農業部(2011),關於促進援非農業技術示範中心項目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辦公廳, 取自 www.bjcoc.gov.cn/nsjg/dwjjhzch/dwjjhz/jwtz/qt/.../P020120831526069386814.pdf。 中國食品科技網(2007年8月25日),金華茶葉專家馬里茶道使者, 取自 http://www.tech-food.com/news/detail/n0132425.htm。 中國援坦桑尼亞農業技術示範中心(2015年7月3日),重慶摩托企業借力示範中心開發非洲市場, 取自 http://www.cntza.com/detail.asp?pubID=7561。 陳韻、廖麗萍(2014年4月22日),廈門鼓勵企業到非洲種糧,中國網, 取自 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40422/2353551.shtml。 傅柃暢(2017年01月13日),水稻畝產800公斤 重慶專家在非洲創造紀錄,華龍網, 取自 http://cq.cqnews.net/html/2017-01/13/content_40268598.htm。 湖北省農墾事業管理局(2016年9月23日),湖北省農墾事業管理局直屬單位,湖北農墾信息網, 取自 http://www.hubeifarm.com/zjnk/qzjg/3708.htm。 新浪網(2004年6月4日),省農墾在非洲辦起四座農場, 取自 http://news.sina.com.cn/c/2004-06-04/07162713916s.shtml。 福建省糧食局(2016年12月6日),《福建省引糧入閩獎勵辦法》解讀,福建省糧食局網站, 取自 http://www.fjgrain.gov.cn/show.aspx?ctlgid=581185&Id=454360347053。 二、英文部分 (一)書籍類 Bräutigam, D. (2009). The Dragon`s Gift: the Real Story of China in Afric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räutigam, D. (2015). Will Africa Feed Chin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azan, N., & Rothchild, D. (1992). Politics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Africa. New York: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Christensen, T. J. (2015). The China Challenge: Shaping the Choices of a Rising Power. New York: W. W. Norton. German, L., Schoneveld, G., Wertz-Kanounnikoff, S., & Gumbo, D. (2011). Chinese trade and investment and its impacts on forests: A scoping study in the miombo woodlands (No. CIFOR Working Paper no. 84)., Bogor: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Forestry Research (CIFOR). Gerring, J. (2007). Case study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n, E. (2013). Contestation and Adaptation: the Politics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China.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obayashi, T. (2008). Evolution of China`s Aid Policy. Tokyo: Japan Bank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Mahoney, J., & Thelen, K. (Eds.). (2010). Explaining Institutional Change: Ambiguity, Agency, and Powe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issanke, M., & Soderberg, M. (Eds.). (2010). The Changing Landscape in Aid Relationships in Africa: Can China‘s engagement make a difference to African development? Stockholm: Utrikespolitiska Institutet. Tjønneland, E. N., Brandtzæg, B., Kolås, Å., & Le Pere, G. (2006). China in Africa. Implications for Norwegian foreign and development policies. Bergen: Chr. Michelsen Institute. TNI. (2010). Alternative Development or Business as Usual? China`s Opium Substitution Policy in Burma and Laos. Amsterdam: Transnational Institute. TNI. (2013). Financing Dispossession China’s Opium Substitution Programme in Northern Burma. Amsterdam: Transnational Institute. USCC. (2011). China’s Foreign Assistance in Review: Implication for the United States. Washington, D.C.: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Woo, C. (Ed.). (1999).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二)論文類 Ai, P. (1999). From Proletarian internationalism to Mutual Development: China`s Cooperation with Tanzania , 1965 -95. In G. Hyden & R. Mukandala (Eds.), Agencies in Foreign Aid: Comparing China, Sweden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anzania (pp. 156). New York: Macmillan. Bader, J. (2015). Propping up Dictators? Economic Cooperation from China and its Impact on Authoritarian Persistence in Party and Non-party Regimes.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54(4), 655-672. Bräutigam, D., & Tang, X. (2009). China`s engagement in African agriculture:“Down to the countryside”. The China Quarterly, 199, 686-706. Chichava, S., Duran, J., Cabral, L., Shankland, A., Buckley, L., Lixia, T., & Yue, Z. (2013). Brazil and China in Mozambican agriculture: Emerging insights from the field. Ids Bulletin, 44(4), 101-115. Dennis, R. D. (1982). The Countertrade Factor in China`s Modernizalion Plan. Columbi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17(1), 67-75. Dreher, A., & Fuchs, A. (September 6, 2011). Rogue aid? The determinants of China’s aid alloc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Beyond Basic Questions workshop, Brussels. Giry, S. (2004). China`s Africa Strategy: Out of Beijing. The New Republic, 231(20), 19-23. Gu, J., Zhang, C., Vaz, A., & Mukwereza, L. (2016). Chinese state capitalism? Rethinking the role of the state and business in Chinese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in Africa. World development, 81, 24-34. Hsu, E. (2008). Medicine as Business: Chinese Medicine inTanzania. In C. Alden, D. Large, & R. Soares de Oliveira (Eds.), China Returns to Africa: A Rising Power and a Continent Embrace (pp. 221-235).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uang, Y. (2011). Domestic Factors and China`s Health Aid Programs in Africa. In X. L. Boynton (Ed.), China`s Emerging Global Health and Foreign Aid Engagement in Africa (pp. 17-24). Washington, D.C.: CSIS. King, K. (2010). China`s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with Kenya: A different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30(5), 488-496. Knight, J. B. (2014). China as a developmental state. The World Economy, 37(10), 1335-1347. Manning, R. (2006). Will "Emerging Donors" Change the Fac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 24(4), 371-385. Mawdsley, E. (2012). The Changing Geographies of Foreign Aid and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Contributions from Gift Theory.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37(2), 256-272. Morgenthau, H. (1962). A Political Theory of Foreign Aid.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56(2), 301-309. Lin, S. Y. (2017). An Asian Way to Safeguard Food Security: Transnational Farmland Investment. Asian Perspective, 41(3), 481-518. Nordtveit, B. H. (2011). An Emerging Donor in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China in Camero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31(2), 99-108. Oi, J. (1992). Fiscal reform and the economic foundations of local state corporatism in China. World Politics, 45(1), 99-126. Paulo, S., & Reisen, H. (2010). Eastern donors and western soft law: Towards a DAC donor peer review of China and India? 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 28(5), 535-552. Pham, P., J. (2006). China`s African strateg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US interests.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28(3), 239-253. Rudyak, M. (September 26-27, 2014). The Hidden Reform Debate: China’s Foreign Aid System Reacts to Wester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ritique.Paper presented at the South-South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Workshop,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Scoones, I., Amanor, K., Favareto, A., & Qi, G. (2016). A new politics of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Chinese and Brazilian engagements in African agriculture. World development, 81, 1-12. Thompson, D. (2005). China`s Soft Power in Africa: From the" Beijing Consensus" to Health Diplomacy. China Brief, 5(21), 1-4. Weston, J., Campbell, C., & Koleski, K. (2011). China’s foreign assistance in review: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1-14. Xu, X., Li, X., Qi, G., Tang, L., & Mukwereza, L. (2016). Science, Technology, and the Politics of Knowledge: The Case of China’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Centers in Africa. World development, 81, 82-91. Yan, H., & Sautman, B. (2010). Chinese farms in Zambia: From socialist to “agro-imperialist” engagement? African and Asian Studies, 9(3), 307-333. Yuan, T. (2012). Chinese educational`aid`to Africa: a different`donor logic`? intem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32(4), 203. (三)網路資源 OECD. (2003). Definition of 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 Retrieved from http://stats.oecd.org/glossary/detail.asp?ID=6043 SinoCast China Business Daily News, (November 22, 2006). “China Agri Ministry, Development Bank Support Agri Projects”. Zhou, Y. (2010). Remarks at the Handover Ceremony of the China-Aide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omonstration Center. Embassy of the PRC in the Republic of Liberia. Retrieved from http://lr.chineseembassy.org/chn/dszc/jianghua/t71993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