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1573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25/144300 (79%)
造访人次 : 51187341      在线人数 : 89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15737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5737


    题名: 《鹽鐵論》中賢良、文學的儒學思想探析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in Xian Liang and Wen Xue`s Confucianism of the Discourses on Salt and Iron
    作者: 楊珮君
    Yang, Pei-Chun
    贡献者: 林啟屏
    Lin, Chi-Ping
    楊珮君
    Yang, Pei-Chun
    关键词: 鹽鐵論
    含仁保德

    節用
    崇本
    《Discourses on Salt and Iron》
    Humility and bred together to build the virtues
    benevolence
    Economize
    To develop a virtues-based
    日期: 2017
    上传时间: 2018-02-02 11:10:17 (UTC+8)
    摘要: 桓寬纂輯的《鹽鐵論》一書為我們留下西漢昭帝始元六年所召開的鹽鐵會議之精彩論辯過程,參與這場會議的除了有官方代表如丞相史車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外,更有來自全國受各地方薦舉而來的賢良、文學凡六十餘人,雖然當時與會的這六十幾位賢良、文學之姓名絕大多數皆不可考,然而他們在會議上為民請命、秉義直言、思路清晰的思想言論,卻為西漢中期的儒學思想界帶來革命性的思潮。這些賢良、文學在思想理論的表達上,用語精確,文辭流暢;對於不同議題的探討,或視野宏闊,橫跨古今,或考察細膩,深入民瘼,為當時權貴與後人揭開武帝中晚期以來集權帝制下的真實民間生活景況。那麼我們是否能藉由相關史料的細究和梳理一窺這些賢良、文學所從何來的問題?他們在當時的政治和社會地位如何?與中央經學博士有何不同?他們何以能被漢帝國統轄下的各州郡舉薦前來參與此次會議?他們請求「罷鹽、鐵、酒榷、均輸」又是怎麼一回事?漢武帝初期以來,因為興太學,表彰六經,奠定了儒學在西漢學術的主流地位後,這些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賢良、文學,在為民請命的立場上,如何汲取儒家思想資源並理論化為民請命的基礎論述?而這與他們對帝制政權下的君王之期待有何關係?他們又提出哪些具體的王道或仁政主張以因應時代課題?是否反映出何種有別於漢初迄武帝時代的儒學思潮?以上這些問題我們都可以在《鹽鐵論》一書中找到答案。本文將以《鹽鐵論》中所載錄的文本為主要研究對象和範疇,間或參酌西漢相關史料及諸子言說,以期探釋鹽鐵會議上的賢良、文學所闡揚的儒學思想之主題和內容為何的問題,並嘗試掘發他們的思想理論和儒家思想因應時局之變可能彰顯的時代意義。
    Huan Kuan edited the 《Discourses on Salt and Iron》that left us a brilliant exposition in the salt and iron conference convened by Emperor Zhao’s Shi yuan six years of the Han dynasty,in addition to the official representatives such as Prime Minister Prime Minister Che Cian Ciou and Imperial yu Chi sang hong yang and others, but also Xian Liang and Wen Xue, who more than sixty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recommended by,although most of the names of the people participating in the meeting were unable to examine, they made speech for the people at the meeting, with straightforward speech with moral awareness and thought-clearly thought and speech, which brought revolutionary ideas to Confucianism in the mid-Western Han Dynasty Thoughts.In the expression of ideology and theory, the terms are precise and the essays are fluent. For the discussion of different issues, or the vast field of vision, across the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or exquisitely investigated and deeply into the suffering of the people, they reveal the centralized power of the late Emperor Wu and later generations real folk life under the imperial system. So where do these Xian Liang and Wen Xue come from? How was their political status at that time? What is the difference with the Central Doctorate? Why can they be elected by the various prefectures under the rule of the Han empire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ference? What ideas do they advocate?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Han Dynasty,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entral university institution, recogni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praising Confucian classics,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Confucianism to dominate in Western Han dynasties and how Confucianism was absorbed by Confucianism and learned from Confucianism on the position of speaking for the people and forming the basis for the theory? And how does this relate to their expectation of kings under the imperial regime?What concrete propositions of Wang Tao thought or Ren Politics they put forward in response to the questions of the times? Does it reflect what kind of Confucianism is different from the Confucianism in the early Han Dynasty? We can all find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in the《Discourses on Salt and Iron》.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texts recorded in the《Discourses
    on Salt and Iron》research object and category. It is probable to explore the theme and content of Confucianism elaborated by Xian Liang and Wen Xue, and Their Confucianist ideological theory may reveal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 in the light of changes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參考文獻: 一、古籍文獻

    〔西周〕墨翟撰、近人吳毓江校注、孫啟治點校:《墨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西周〕墨翟撰、近人孫詒讓、孫啟治點校:《墨子閒詁》,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西周〕晏子撰、近人吳則虞集釋:《晏子春秋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東周〕公孫鞅(商鞅)著:《商子》,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子部,法家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03年。
    〔東周〕韓非著、〔清〕王先慎集解、近人鍾哲點校:《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東周〕荀況著、〔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考證》,2005年。
    〔漢〕劉安撰、高誘注:《淮南子注》,臺北:世界書局,1935年。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等人疏:《十三經注疏.二.詩經》,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1993年。
    〔漢〕不詳、孔安國傳:《古文孝經孔氏傳》,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孝經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增補中國思想名著)新語、賈子新書、春秋繁露注》,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漢〕賈誼著、王利器校注:《新語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漢〕賈誼著、近人閻振益、鍾夏校注:《新書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漢〕董仲舒著、蘇輿義證、鍾哲點校:《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漢〕司馬遷著、〔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漢〕桓寬著、〔明〕張之象註:《鹽鐵論》,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儒家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漢〕桓寬著、王利器校注:《鹽鐵論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
    〔漢〕班固著、〔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漢〕鄭玄注、〔唐〕陸德明音義、〔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1993年。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民國〕王進祥注音:《說文解字注》,臺北:頂淵文化, 2005年。
    〔漢〕河上公、〔魏〕王弼等注、《馬王堆帛書老子》、《郭店竹簡老子》:《老子四種》,臺北:臺灣大學出版社,2016年。
    〔宋〕陳彭年等重修、近人林尹校訂:《(新版正切)宋本廣韻(附切韻系韻書反切異文表檢字索引)》,臺北:黎明文化事業2003年。
    〔宋〕朱熹集注:《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2009年。
    〔宋〕朱熹義注:《周易本義》,收錄於《周易兩種》,臺北:大安出版社,2012年。
    〔明〕胡廣:《四書大全.論語集註大全》,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四書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劉宗周:《論語學案》,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四書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顧炎武撰、〔清〕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五種》,臺北:世界書局,2014。
    〔明〕黃宗羲撰:《明儒學案》,臺北:世界書局,2014年。
    〔清〕焦循正義、沈文倬點校:《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清〕孫星衍等輯,周天游點校:《漢官六種.漢官舊儀二卷補遺一卷》,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清〕程樹德著:《九朝律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1年。
    〔清〕程樹德集釋:《論語集釋》,臺北:藝文印書館,2013年。
    〔清〕劉寶楠、劉恭冕正義:《論語正義》,臺北:世界書局,2016年。
    〔清〕焦循、焦琥正義:《孟子正義》,臺北:世界書局,2017年。

    二、近人專著〔按姓氏筆畫排列及出版年(非初版年)〕

    (本書編著者與出版年不詳):《簡明政治經濟學史》。
    .六畫
    刑義田:《秦漢史論稿》,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年。
    朱國能:《文學概論》,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
    牟宗三:《政道與治道.新版序》,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0年。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第二冊)》,臺北: 2010年。
    牟宗三:《圓善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3年。
    牟宗三著:《道德的理想主義》,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3。
    .七畫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臺北:中研院史語所,1970年。
    呂思勉:《秦漢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臺北:聯經,1984年。
    金春峰:《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發行,2006年。
    余英時著、鄔文玲斗譯、何俊編:《漢代貿易與擴張》,臺北,聯經出版社,2008年。
    杜保瑞:《哲學概論》,臺北:五南圖書, 2012年版。
    李明輝:《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3年版。
    杜維明:《儒家思想──以創造轉化為自我認同》,臺北:東大圖書,2014年版。
    杜正勝:《編戶齊民—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成》,臺北:聯經,2015年版。
    .八畫
    林平和:《鹽鐵論析論與校補》,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
    吳康、周世輔合著:《哲學概論(部定大學用書)》,臺北:正中書局,1989年。
    林劍鳴:《秦漢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周桂鈿:《秦漢思想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林啟屏:《從古典到正典:中國古代儒學意識之形成》,2007年。
    林聰舜:《漢代儒學別裁》,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年。
    .九畫
    侯外廬、趙紀彬、杜國祥、邱漢聲:《中國思想通史(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
    .十畫
    徐漢昌:《鹽鐵論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卷三)》,臺北:學生書局,2002年版。
    孫以楷主編、陳廣忠、梁宗華等著:《道家與中國哲學》,2004年。
    徐國利:《錢穆史學思想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版。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卷二)》,臺北:學生書局,2006年版。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貳)》,臺北:學生書局,2008年版。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臺北:臺灣商務, 2014年版。
    .十一畫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藍燈文化,1992年版。
    陳來:《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時代的宗教、倫理與社會思想》,臺北:允晨文化,2006年。
    .十二畫
    勞思光:《新編國哲學史(第三卷)》,臺北:三民書局,1987年版。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臺北:藍燈文化事業,1993年。
    湯志鈞、華友根、承載、錢航等著:《西漢經學與政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張立文:《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人道篇)》,臺北:五南圖書,1997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黃麗貞:《中國文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版。
    彭信威:《中國貨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湯一介、李中華主編,許抗生、聶保平、聶清著:《中國儒學史(兩漢卷)》,北京 :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曾春海:《兩漢魏晉哲學史》,臺北:五南圖書,2014年版。
    黃俊傑:《儒家思想與中國歷史思維》,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6年版。
    黃俊傑:《東亞儒家仁學史論》,臺北:臺灣國立大學出版中心,2017年版。
    .十三畫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第一卷).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十五畫
    劉述先:《理想與現實的糾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
    劉澤華:《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4年。
    鄭先興:《漢代思想史專題論稿.經濟思想專題》,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
    .十六畫
    錢劍夫:《秦漢賦役制度考略》,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錢穆:《國史大綱》,臺北,臺灣商務,1995年版。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臺北,蘭臺出版社,2001年版。
    歐崇敬:《中國哲學史(兩漢魏晉南北朝卷)》,臺北:洪葉文化,2002年。
    錢穆:《兩漢經學今古文評議》,臺北,東大圖書,2003年版。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2011年版。
    錢穆:《秦漢史》,臺北:東大書局, 2015年版。

    三、翻譯專著
    〔英〕威廉.史攷特(William Scott):《經濟思想史》,臺北:三民書局,1960年6月初版。
    〔英〕亞當.斯密(Adam Smith):《國家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上卷)》,臺北:商務印書館,1972年版。
    〔英〕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著、姚中秋譯:《貨幣的非國家化》,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年8月初版。
    〔日〕鶴間和信著、馬彪譯:《秦始皇的遺產》,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12年初版。

    四、期刊論文
    陳弱水:〈「內聖外王」觀念的原始糾結與儒家政治思想的根本疑難〉,《史學評論》第3期,1981年。
    黎建球:〈儒家的王道思想:兼評杭亭頓《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哲學與文化》,第卅卷,第5期,2003年5月。
    李振宏:〈「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解說〉,《人文天地》總第89期,2005年6月號。
    曹杰:〈《鹽鐵論》中賢良與文學思想主張之差異〉,《陰山學刊》,卷19,2006年。
    梅廣:〈「內聖外王」考略〉,《清華學報》,新4 1卷,第4期,2011年。
    王邦雄:〈儒道並行王道之路更寬廣〉,《宗教哲學》,第65-66 期,2013年12月季刊。
    張亨:〈論「內聖外王」〉,《東華漢學》,第25期,2017年。
    侯展捷:〈儒家聖人觀之發源:《論語》聖人觀探析〉》,《當代儒學研究》,第19期,2015年。
    楊珮君:〈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理」的內涵考察〉,《有鳳初鳴年刊》,第13期,2017年。

    五、會議論文
    林聰舜:〈鹽鐵會議的政治義涵新探──霍光的意圖與桑弘羊在處境認知上的盲點〉,政治大學中文系,「第十屆漢代文學與思想暨創系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臺北:政大中文系,2016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10415101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151013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01301.pdf3092KbAdobe PDF2471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