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1409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03/144284 (79%)
Visitors : 50838178      Online Users : 75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4092


    Title: 中共移民新疆之研究
    Authors: 羅聯芳
    Contributors: 邊政研究所
    朱文琳
    羅聯芳
    Date: 1983
    Issue Date: 2017-10-25 16:49:55 (UTC+8)
    Abstract: 中共治理新疆的構想,係仿照我國古代的移民實邊與軍屯制度的兩大政策。這兩種制度是我國特定歷史與地理條件下的產物,名稱雖異,實質則一,都是將內地的民和軍移殖邊地,屯戌開邊,不僅俱有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功能,同時也是攻防兼備的軍事措施。因此,歷代主政者莫不因循,未嘗敢掉以輕心。
    中國人口過剩與分佈不均的現象,早已產生嚴重的後果。在人滿為患的內地,容易發生失業、貧窮、落後、犯罪、高出生率與高死亡率等問題,因而引起社會的不安。相反的,在西北半壁又形成勞力缺乏,農工商業停滯,邊防空虛的現象。 國父洞悉中國人口問題的弊病,基於多方面的深思熟慮遂云:「以國民需要之原則衡之,則移民實為今日急需中之至大者」。在「實業計劃」一書中,即有「殖民蒙古新疆」、「由人滿之省徒於西北」的主張,其眼光之遠大,最為吾人所敬佩。
    中共統治大陸後,面臨了一些歷史遺留下的以及新產生的實際問題。就新疆言,新疆一直處於長期的不安與動亂情勢之中,外有蘇俄覬覦與威脅;內有複雜並具高度爆炸性民族問題的困擾,如何進一步強化對新疆的控制與開發,加強新疆對中國的向心力,則成為中共長期以來的工作目標。其中「民族政策」之執行為最徹底的一部分,也即將內地大量的人口移殖邊疆,就中國歷史來看,其數量之鉅,影響之大可謂「空前」,也不為過。
    基於上述事實與體認,筆者即擬具「中共移民新疆」這一問題,作為本論文的題目。期以深一層的探討與分析中,瞭解事實真象、發掘問題,並對中共進行此一大規模的移民運動的成敗得失及其整個移民政策,作一檢討與評估。
    在研究方法方面,係採取以社會科學為主的研究方法 - 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比較法,並配合移民理論與政治系統分析論。在寫作態度上,儘量把個人主觀的情緒和立場、價值判斷與好惡之念排除於研究分析之外,以免影響正確的判斷或掩蓋事實真象。在資料的蒐集、運用和選擇方面曾遇到一些困擾:一是 - 資料來源和真實性有待克服,必須謹慎去偽存真,以避免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矛盾中;二是 - 許多資料與事件,中共不可能公開,相對地在資料的蒐集、運用及其完整性,遭到不少限制。
    本論文計分五章十八節、共約十萬餘言。
    第一章:緒論。分為三節。分別探討移民理論、我國史上「移民實邊」的內涵與新疆地區的自然環境與民族問題。
    第二章:探討「中共移民新疆(邊疆)的目的與實踐」問題。分為四節。包括中共的移民政策、目的、方式及其移民工作的執行。
    第三章:分析「中共移民新疆過程的演變」,分為四個階段。探討每一時期中共移民新疆的狀況與影響移民工作的主因。
    第四章:探討「移民在新疆的生計與開墾建設」問題,分為四節。主旨藉由開墾建設的情形與移民生計,來評估移民對新疆建設的成績。
    第五章:對中共移民新疆政策作一檢討,同時也作為本文的總結,計分三節敘述。
    中共移民新疆的有關資料,筆者雖盡力蒐集,但掛一漏萬,錯誤之處,仍所難免,尚祈師長不吝指正,當俟他日繼續研究改進。本論文之得以完成,必須感謝指導教授朱師文琳的諄諄教誨、所長林師恩顯的熱心指導、趙師洪慈的觀念啟迪、廖師淑馨的資料提供;同時,父母雙親和家人的鼓勵與協助,謹此一併致以由衷的感激與謝忱。
    前言1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移民界說1
    第二節 我國史上「移民實邊」的內涵4
    第三節 新疆地區的特殊性10
    第二章 中共移民新疆(邊疆)的目的與實踐23
    第一節 中共移民新疆(邊疆)的政策23
    第二節 中共移民新疆(邊疆)的目的27
    第三節 中共移民新疆的方式37
    第四節 中共移民工作的執行43
    第三章 中共移民新疆過程的演變55
    第一節 初期的移民新疆(一九四九 - 一九五五)55
    第二節 文革前的移民新疆(一九五六 - 一九六六)60
    第三節 文革以來的移民新疆(一九六六 - 一九七六)67
    第四節 現階段的移民新疆(一九七七 -)77
    第四章 移民在新疆的生計與開墾建設87
    第一節 移民的生計87
    第二節 農牧業的發展99
    第三節 基本建設的情形108
    第四節 工業建設的情形114
    第五章 結論 - 中共移民新疆的檢討124
    第一節 移民對新疆的認同感124
    第二節 新疆少數民族的反應128
    第三節 中共移民新疆的得失132
    附錄一 「關於一九五○年軍隊參加生產建設工作的指示」140
    附錄二 「內務部關於繼續做好移民鞏固工作的指示」142
    附錄三 「告上山下鄉支援外地支援邊疆革命青年書」144
    參考書目146
    Description: 國立政治大學
    邊政研究所
    碩士
    7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734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Ethnology]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5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