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014/145046 (79%)
Visitors : 52041008      Online Users : 64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4034


    Title: 經濟成長理論的研究:西德的實證分析
    Authors: 劉念恆
    Contributors: 經濟研究所
    陸民仁
    劉念恆
    Date: 1983
    Issue Date: 2017-10-24 16:13:02 (UTC+8)
    Abstract: 在現今的時代,經濟成為所有國家所最為關心的課題。舉凡國家政綱的擬訂、政策的執行,莫不將經濟方案列為第一優先。因為唯有繁榮的經濟,才能達到安定和諧的社會,而可造成富強康樂的國家。因此不論是民主國家或共產集權,莫不以經濟為其首要政務。特別是在一九八○年代初期全球性經濟停滯的情況下,對於經濟成長的研究也就更令人有興趣了。
    本文分別就古典、新古典、凱因斯及貨幣經濟等四個學派中之九個成長理論模型,作一概略的研究,同時推導出各個理論模型對成長因素的認定標準及衡量方式。此外並以戰後西德這三十年來的經濟情勢作為檢驗的標準,測試理論模型的實用性,同時也探討西德經濟成長的緣由。最後並作一綜合性的分析,研討形成經濟成長的因素,並作一簡要評述。
    本文研究的目的乃在對經濟成長理論的探究,以得出促進經濟成長的因素,並用以討論西德的情況。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及全文架構。第二章研討古典及新古典成長理論,以Neumann、Solow 及Itsumi-Moriguchi 為對象。Neumann設立了一個多種財貨,多種生產程序的均衡經濟體系,其對成長的衡量標準是為:在該經濟體系之均衡成長率(即所稱之擴張率)必等於均衡利率,亦即成長率等於利率。對於Solow之理論,依據其結論:只要〞每人實際投資〞與〞每人必要投資〞相等,此時該經濟體系達到均衡穩定狀況,該經濟體系之勞動與資本均按同一固定比率成長,也即是其所稱之經濟成長。Itsumi-Moriguchi所設立的模型,是描述一個進口全部資源,靠出口導致經濟成長之國家型態。認為只要〞資本勞動 〞比率固定不變,則該國家可達到均衡成長的狀態。但在此模型中,並未明確標示出成長率應以何種型態表示,只說明當〞資本勞動 〞比率之變化率為零時,可得到一個均衡的 〞資本勞動 〞比率。第三章是討論凱因斯成長理論及貨幣經濟成長理論,分別以Harrod-Domar、Tobin , Sidrauski 及Rooe等四位學者的模型為對象。Harrod-Domar的結論認為:只要〞適度成長率〞(或稱充分能量成長率)等於〞自然成長率〞(或稱充分就業成長率),則該經濟體系可達到穩定的均衡成長狀態,但同時也認為此一情況極不可能達到。在穩定的均衡成長狀態時,該經濟體系按照人口成長率成長。Tobin將貨幣導入成長模型,並設定此貨幣供給是由政府所決定的外生變數,同時Tobin也設定儲蓄傾向固定;依據其結論認為:只要〞資本勞動 〞 比率之變化率為零時,可以達到一個平衡成長之軌跡,此時之平衡成長率即為人口成長率。Sidrauski的模型乃是承繼 Tobin之論述,另外再加入了一個〞家庭效用函數 〞,以此函數在初期之折現值來衡量成長率;實在說來此模型非為完善之成長模型,而僅是為效用學派的一個理論而已,因為效用在實際的社會無法以一明確的數字表示,所以此時該經濟體系之成長狀況也無法估算。Rose 的模型與一般的模型有著基本上的差異,在此模型中,將勞動力與雇用勞動分成二個單獨變數,同時也將工資分為工資率及效率勞動工資率。其所得到的成長模式為:產出成長等於資本成長等於人口成長加上技術進步因素;也就是說,成長率即等於資本增加率,也等於人口成長率加技術進步因素。第四章是對成長因素的研究,分別為:Cass從資本面分析之模型與 Takayama 從技術進步面分析之模型。Cass在模型中導入了一個〞社會福利函數〞,此種觀念與Sidrauski之模型在出發點上有些類似;該模型對成長的認定是為:可以得到一個唯一的最適成長軌跡,但卻未說明成長率是如何計算或表明。Takayama只是在模型中推導出七個結論,以探討達到平衡成長軌跡時之要件為何,並研討消費水準的變化。至於技術進步是如何形成及如何計算成長率,此處均未說明:故此模型也僅是概念上的敘述。第五章係對西德之實證分析研究,首先就其戰後三十年來的經濟成長狀況作一描述,說明其在這些年各項經濟指標增加的趨勢,及與戰後初期之比較;其後就這九個理論模型對成長衡量的結論作一歸納整理,列出各個模型的評量標準,以西德之實際經濟資料與之相印證,看是否合於理論的陳述;最後就西德成長的因素作一分析,以探討其成長的緣由為何,如何達到高度的成長及採行何種政策。此外並就其成長的因素與理論所訂之成長因素,兩者相互對照。第六章為對成長理論及西德實例的研究心得,並對於理論模型的實用性及西德與我國在經濟上之比較作一陳述,以此作為全文的最後結論。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本文結構3
    第二章 古典與新古典成長理論6
    第一節 J. V. Neumann之模型7
    第二節 Solow之模型18
    第三節 Y. Itsumi-C. Moriguchi之模型26
    第三章 凱因斯成長理論與貨幣經濟成長理論35
    第一節 Harrod-Domar之模型35
    第二節 Tobin之模型44
    第三節 Sidrauski與Hugh Rose之模型51
    第四章 經濟成長之要素:資本累積與技術進步之模型67
    第一節 Cass. D : 資本累積與最適成長之模型67
    第二節 A .Takayama:技術進步與成長之模型79
    第五章 西德之實證分析93
    第一節 戰後三十年來之經濟情況93
    第二節 理論模型的檢驗107
    第三節 成長因素的分析116
    第六章 結論120
    Description: 國立政治大學
    經濟研究所
    碩士
    7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7334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經濟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3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