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1402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0982727      Online Users : 90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4026


    Title: 外交官與外交官之甄拔 : 以美國外交官之甄拔為例
    Authors: 介文汲
    Contributors: 外交研究所
    楊逢泰
    介文汲
    Date: 1983
    Issue Date: 2017-10-24 16:05:22 (UTC+8)
    Abstract: 近代常設使館制度開始於歐洲中古時代的末期。歷史上所記載的第一個常設使館是義大利半島上的城邦米蘭(Milan),於一四五五年設駐熱內亞(Genoa)的大使館。以後各國因感需要,先後仿效米蘭和熱內亞的辦法。到了十七世紀中葉,常設使館已成為歐洲國際社會間的一項制度。隨著整個國際社會的依存度不斷的提高,到了今天,這項常設使館制度早已廣泛地深入了世界每一個角落。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國家,幾乎都經常維持上百個常設使館,以保持或推動其與世界上其它各國的關係。同時,在一般情況下,國與國間正常關係之發生,常以互設常設使館始;而關係之結束,則以相互撤消常設使館終。因此可說,設置常設使館已成為今天世界各國間,彼此正常合法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有力工具與象徵。
    從使館本身來看,它僅僅是一個機構,而任何機構都必須由人去推動它,賦予它生命。所以,使館中必須有推動運行,以發揮其應有之功能的人員。這些人員即是我們俗稱的外交官。由於外交官之良寙會深深地影響到使館功能的發揮,而使館功能是否能夠發揮又會深深影響到國家間關係的發展。所以,今天世界各國都非常注意外交官之素質問題,冀能甄拔出最優秀之人才來擔任此項工作,從而推動本國與它國間之關係,爭取本國在國際社會中的有利處境,提高本國之國際地位。又由於一國外交官甄拔工作之好壞,往往是決定該國外交官素質之最主要因素,因此各國對外交官甄拔工作所採的方法以及所具內容均十分之講求。作者有見於此,觸發動機,希望對此一外交官甄拔之有關問題作一探討,以發掘一些現象及方法,但並不敢妄圖擬出一套理想的外交官甄拔方案。
    比提(Richard W Beatty)及施尼爾(Craig Evic Schneier)在其合著之人事管理(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 An Experiental skill bwilding Approach)一書中說過,一個理想的甄拔工作應包括三個步驟程序:
    1. 工作分析(Job Analysis )
    2. 設計遴選方法(Design Selection Methods)
    3. 對候選人進行考選(Test Job Applicants)
    他們認為此三者之關係是循序而進,缺一不可的。因為要給受試人一個好的,公平的且最能甄拔出真才的考試,則遴選方法必須經過設計。而要設計出好的、有效的,最能甄拔出所需人才的遴選方法,則必先要有好的工作分析作為基礎,使遴選方式的設計工作有明確可循的目標。
    基於此,本論文的研究在方法上是以對外交官的工作分析著手。對於工作分析較詳盡的定義應為:根據工作的事實,分析其執行時所需之知識,技能與經驗,以及其所負責任的程度,進而訂定其所需要的資格條件。因此,對外交官的工作分析即為:探討外交官所執行工作的性質、內容及其所擔負之責任為何;並由此進一步探討外交官所需具備之能力、修養、知識、性格為何;這一部份將在本文的第一、二章中討論。
    第二部份即開始討論設計遴選方法,以及對候選人進行考選的問題;包括各種遴選方法的探討,以及由於外交官工作之特點,而在遴選時應加注意配合之處。以使各種遴選方式的選擇、設計與組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可靠地、客觀地測驗出受試人是否有足以勝任外交工作的適當知識、技術、能力及性格。此一部份將在本文的第三章中加以討論。
    本文最後一部份將討論美國外交官的甄拔方式與程序,目的在以美國的作法為例;看他們的作法在理論上與實際上配合的程度,及其所發展出之甄拔方式有何特色,是否有值得參考之處。這一部份將在本文的第四、五章中討論。本文承
    楊師逢泰悉心指導,釋疑解惑,啟迪導津始克完成。所獲非筆墨能以道盡,謹以虔致 最誠摯之謝意。由於有關外交官甄拔問題的參考資料不多,中文資料更少,作者雖盡力蒐集仍屬有限,因此,本文疏漏之處在所難免。以後有機會當繼續攻研,以補闕遺,是為至盼。
    第一章 外交官與外交官的工作1
    第一節 外交官的定義1
    第二節 外交官角色的變遷3
    第三節 外交官職務的今昔6
    第四節 八十年代的外交官11
    第二章 優秀外交官所必需具備的條件15
    第三章 外交官的甄拔25
    第一節 甄拔的意義25
    第二節 幾種常用的甄拔方式26
    第三節 外交官甄拔中的幾項特點32
    第四章 美國外交官甄拔的方式與程序40
    第一節 報考人的資格限制與報名方式40
    第二節 筆試46
    第三節 「進步評估」測驗54
    第五章 美國外交官甄拔工作的評估56
    第一節 是否能拔取真才56
    第二節 缺失與困境58
    第六章 結論61
    參考書目63
    附件65
    Description: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研究所
    碩士
    7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7177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Diplomacy]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2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