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2853
|
Title: | 臺灣一貫道與韓國大巡真理會的宗教實踐比較研究 : 以寶光崇正道場與驪州道場為例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Religious Practices of Taiwan’s I-Kuan Dao (Yiguandao) and Korea `s Daesoon Jinrihoe:Centering on Baoguang Chongzheng Branch and Yeoju Temple |
Authors: | 李秀賢 Lee, Su Hyun |
Contributors: | 林敬智 李秀賢 Lee, Su Hyun |
Keywords: | 新宗教 新興宗教 東亞新宗教 臺灣 韓國 一貫道 寶光崇正道場 大巡真理會 驪州道場 宗教實踐 New religion New religion movements Taiwan Korea I-kuan Tao (Yiguandao) DaeSoonJinRiHoe Religious practice |
Date: | 2017 |
Issue Date: | 2017-09-13 17:02:01 (UTC+8) |
Abstract: | 今日社會裡,非常多元的宗教樣貌不斷地出現,迄今為止,仍會顯現出新的宗教現象。在東亞國家中,主要是在臺灣與韓國社會裡,有很豐富的宗教文化,並且存在新宗教現象。時間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後,有重大的新宗教思想發展起來。除了傳統宗教之外,民眾逐漸地信仰新宗教,所以新的民間宗教出現發展,其速度也很快。在民間社會裡,新宗教扮演為了減輕民眾生活苦難的重要角色。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自許多東亞國家中尋找具有代表性的新宗教團體,本研究最終是選定臺灣一貫道與韓國大巡真理會的宗教做比較研究,另將範圍設定在一貫道寶光崇正道場與大巡真理會驪州道場為例。主要關注在這兩個新宗教在各自社會中所作的宗教實踐、探索宗教思想及社會活動的相互關係,亦觀察這兩個新宗教組織在其所屬的國家中所扮演的社會角色。 本研究方法使用兩種資料,第一,直接資料:田野調查、個人參與宗教活動的經驗、訪談等,第二,間接資料:書籍與文獻資料(教團內資料與學術方面資料)。透過這兩種方法探討一貫道與大巡真理會的共同點與差異點。並將其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 將臺灣與韓國的新宗教發展歷史進行概觀及了解。由於臺灣大部分的宗教文化是從中國大陸傳來的,所以許多宗教文化的要素與中國民間宗教文化有密切的關係。另一方面韓國新宗教文化在19世紀末至被日本統治時期有極大的變化發展,所以先從了解這兩國的新宗教歷史作為起始點。 第二, 在第二章與第三章,分別關注在一貫道與大巡真理會,包括各個宗教發展歷史、信仰神祇、宗教教理與宗教儀式、以及宗教事業活動的現況等。透過整體性的比較研究,可以觀察一貫道與大巡真理會的發展與其宗教實踐活動實例。 第三, 第四章比較這兩個新宗教之間的共同點與相異處。主要是針對宗教教理、組織結構、傳教方式、宗教教育系統、宗教修行方法、宗教儀式以及宗教社會事業活動的特色,總共六個方面的作出比較。 透過本研究可以了解臺灣與韓國的新宗教現況,並透過兩相比較突顯出兩地各自所具有的宗教文化特色,尤其是這些新宗教具有的民間宗教的特性與現代新宗教的發展進程變遷等。因此,透過這兩個新宗教比較研究可以更進一步了解到臺灣與韓國新宗教的社會文化趨勢現況、宗教社會實踐活動與當代時代性的宗教意義。 In today’s society, extremely diverse religions continuously have appeared and still have revealed new religious phenomenon so far. In East Asian countries , especially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there are abundant religious culture, and new religious phenomena emerge significantly. The researcher considered that “New Religion” or “New Religious Movement” meant the discrimination from established traditional religions. In particular, there were more significant religious thoughts developing after World War II (after 1945). In the societies of each nation, New Religion, besides established religions, has become progressively important, playing the role of reducing the hardship and suffering of people. Therefore, by observing the uninterrupted religious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we are able to reveal the new religious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This research mainly utilizes multiple research methods and various sources, including literature references, religious texts, curricula for religious courses, interview survey, and field observation records which the author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is divided into three primary parts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between I-Kuan Tao and Daesun Jinrihoe. Firstly, the study begins with uncomplicated observ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new religions in Taiwan and Korea. The majority of religious cultures in Taiwan derived from China; hence, many religious cultural elements had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folk religion in China. Korean religious culture had an infinite alteration during the time of Korea as a colony of Japan. Therefore, this study would require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religious histories in these two countries. Secondly, this study observes I-Kuan Tao and Daesun Jinrihoe separately in Chapter 3 and 4, such as the beginning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religious leaders, primary religious doctrines, the situation of religious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so on. This research mainly observes religious practices taking Baoguang Chongzheng Branch of Baoguang division as an example within diverse divisions of I-Kuan Tao and using Yeoju Temple as an example of Daesoon Jinrihoe. Thirdly, Chapter 4 has observed the common and different points via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se two new religions. It mainly compares their religious doctrines, religiou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religious educational systems, the methods of religious cultivation and social charities, and so on. By observing the situation of new religions in Taiwan and Korea and comparing the common and different points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this research can reveal the new religiou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se two countries. Moreover, this research also presents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religious cultures and observes the process of new religious development. |
Reference: | 參考文獻 中文資料 宗教經典 大巡宗教文化研究所,《典經》(繁體版),驪州:大巡真理會出版部;臺北:新文豐發行,2012。 大巡宗教文化研究所,《大巡指針》(繁體版),驪州:大巡真理會出版部;臺北:新文豐發行,2012。 大巡宗教文化研究所,《大巡真理會要覽》(繁體版),驪州:大巡真理會出版部;臺北:新文豐發行,2012。 南屏道濟,《一貫道疑問解答》,濟南:崇華堂,1937。 南屏道濟,《性理題釋》,香港:澤化堂、天玄堂,1961。 《暫訂佛規》, 濟南:崇華堂,1939。 《理數合解》,寶光崇正道場的pdf檔案。 《皇訓子十誡》,寶光崇正道場的pdf檔案。 專書 丁仁傑,《社會分化與宗教制度變遷:當代臺灣新興宗教現象的社會學考察》,臺北:聯經出版社,2004。 丁仁傑,《當代漢人民眾宗教:論述、認同與社會再生產》,台北:聯經出版社,2009。 王見川,《臺灣的齋醮與鸞堂》,臺北:南天書局,1996。 王見川,《一貫道經卷劉伯溫錦囊與其他》第一冊,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1。 王見川主,〈一貫道疑問解答〉卷上,《民眾經典:一貫道經卷劉伯溫錦囊與其他》,臺北:博揚文化,2011。 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一貫道通識講義》第一冊,新北: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2014。 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一貫道通識講義》第二冊,新北: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2014。 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一貫道通識講義》第三冊,新北: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2014。 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一貫道通識講義》第四冊,新北: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2014。 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一貫道通識講義》第五冊,新北: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2014。 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一貫道通識講義》第六冊,新北: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2014。 李亦園,〈宗教復振運動與新興宗教〉,《東海大學吳德耀人文講座》(一),臺中:東海大學,1998。 李世瑜,《現代華北秘密宗教》,臺北:固亭書屋台一版,1975。 孚中,《一貫道發展史》,台北:正一善書出版,1999。 牟鐘鑒、張踐,《中國宗教通史》,北京:社科文献,2000。 宋光宇,《天道鈎沉:一貫道調查報告》,臺北:元祐出版,1983。 宋光宇,《天道鈎沉》,臺北:元祐出版社,1984。 宋光宇,《天道傳燈:一貫道與現代社會》(上、下冊),臺北:誠通出版社,1996。 林萬傳,《先天道研究》,臺南:靝巨,1985。 林萬傳,《先天大道系統研究》,臺南:靝巨書局,1986。 林榮澤,《一代明師:師尊張天然略傳》,臺北:正一善出版社,2005。 林榮澤,《一貫道藏》,臺北:一貫義理編輯苑、天書訓文研究中心,2009。 林榮澤,《一貫道學研究》首卷:歷史與經典詮釋,一貫義理編輯苑出版:一貫道學研究院籌備處發行,2013。 林榮澤,《一貫道臺灣樞紐陳文祥老前人傳》,一貫道學研究院文獻館,2015。 林萬傳,《先天大道系統研究》,臺南:靝巨書局,1986。 郭無妄,《一貫道大綱》,新竹:郭無妄編述,1985。 馬西沙、韓秉方,《中國民間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發行,1992。 陳玲蓉,《日據時期神道統制下的臺灣宗教政策》,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2。 董芳苑,《認識台灣民間信仰》,台北:長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2。 董芳苑,〈臺灣新興宗教概觀〉《民間信仰與社會研討會》,臺灣:政府民政廳,1982。 慕禹,《一貫道概要》,臺北: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2002。 張家麟,《當代臺灣宗教發展》,臺北:蘭臺出版社,2009。 鄭志明,《當代新興宗教現象》第一卷,臺北:文津出版社,2011。 樊開印,《一貫道的艱辛歷程》,臺北縣板橋市:正一善書,1987。 楊流昌,《天道傳奇:一貫道在臺灣的傳播與影響》,香港: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1。 劉心德、劉心玉,《一貫維中》,臺北:正一善書,1995。 瞿海源,〈解析新興宗教現象〉,《臺灣新興宗教社會運動》,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89。 鍾雲鶯,《民國以來民間教派〈大學〉〈中庸〉思想之研究》,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 鍾雲鶯,《王覺一生平及其《理數合解》理天之硏究》,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1。 學會論文 李京源,〈東亞新宗敎的三敎合一論之比較硏究:以中華一貫道與韓國大巡眞理會爲研究中心〉,東亞新宗教國際研討會,華人宗教中心,主辦單位;政治大學華人宗教中心、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政治大學人文中心、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唯心聖教功德基金會,2014年6月12-13日。 林榮澤,〈一貫道起源考〉,《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2010臺灣宗教學會年會暨學術會議大會手冊.會議論文》,2010,桃園:臺灣宗教學會,頁403-418。 董芳苑,〈臺灣新興宗教概觀〉,《民間信仰與社會研討會》,臺灣省政府民政廳,1982,頁21-41。 楊雅雯,江豐光,陳碧蓉,顏綠呈,〈一貫道社區讀經教育推廣模式研究:以新北市淡水去為例〉,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學術論壇,第二屆一貫道學術研討會,主辦單位: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一貫道崇德學院合辦,2011年3月5日。 鍾雲鶯,〈當代臺灣一貫道對儒家思想之宣揚與實踐〉,《臺韓宗教交流座談會論文集》,臺北: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2013年1月15日,頁47-66。 瞿海源,〈臺灣新興宗教信徒之態度與行為特徵〉,宗教與社會變遷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01年2月23-24日。 期刊論文 丁仁傑,〈當代臺灣新興宗教的信仰體系及其「可信性」:五個新興宗教團體的考察〉,《新世界宗教研究》第12卷 第3期,台北: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附設出版社,2014,頁1-36。 宋光宇,〈試論「無生老母」宗教信仰的一些特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2(3),1981,頁559-590。 林本炫,〈「新興宗教運動」的意義及其社會學意涵〉,《世界宗教學刊》第三期,2004,頁1-26。 林榮澤,〈一貫道對儒家思想的推廣〉,《新世紀宗教研究》9,2010,頁37-76。 鄭志明,〈民國百年民間宗教與新興宗教研究回顧〉,《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18,台南:成大中文系宗教與文化研究室,2012,頁1-44。 鄭志明,〈東亞新宗教的發展現況〉,韓國新宗教學會,《新宗教研究》32,韓國新宗教學會,2015,頁197-221。 劉怡君,〈國內一貫道學位論文的綜合回顧〉,《華人宗教研究》3,臺北:華人宗教中心,2014,頁197-230。 鍾雲鶯,〈一貫道的素食觀:從教義思想的角度談起〉,《臺灣宗教研究》第7卷第1期,臺北:臺灣宗教學會,2008,頁153-173。 鍾雲鶯,〈「禮」的生活化:—貫道對儒家「禮」思想的實踐〉,《鵝湖月刊》第三五卷,第11期總號,第419期,2010,頁36-44。 瞿海源,〈臺灣的新興宗教〉,《二十一世紀》73,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2002,頁103-113。 碩博士論文 王承祺,〈一貫道的天命觀:以寶光崇正道場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李紀勳,〈宇宙觀、儀式與宗教變遷-兼論一貫道興毅南興「道務整合」〉,真理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6。 吳宣靜,〈宗教講師職能之研究:以臺灣中部地區一貫道為例〉,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2016。 林榮澤,〈臺灣民間宗教之研究:一貫道「發一靈隱」的個案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林育慶,〈一貫道入(求)道程序儀式之研究:以發一組崇德道場為中心〉,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林素英,〈中、韓成年禮比較研究:以冠禮為討論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習,碩士論文2014。 許如宏,〈一貫道寶光崇正之源流與發展特色:以陳文祥的開拓及數位前人輩的口訪為主〉,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張佳梅,〈宗教倫理秩序的整合關係:以一貫道寶光崇正奠禮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陳立人,〈論一貫道所傳之「道」〉,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蔡中駿,〈一貫道禮儀實踐研究:以發一崇德組為例〉,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劉芯吟撰,〈一貫道發一崇德宗教傳播與華語文教學之結合:以柬埔寨金邊師德佛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 蘇桂弘,〈從「一貫道」、「先天大道」到「彌勒大道」─談「文化組」的發展〉,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研究計劃資料 林本炫,〈新興宗教團體的傳散:以中和地區的一個個案為例〉,1999,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道場資料 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一貫道總會會訊》,臺北: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 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一貫道百年大事記》,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2011。 臺灣崇恩佛堂,《求道後別忘了三寶與修道》,臺北:明德出版社,2011。 崇正基金會,《翁老壇主溫貴至誠修辦的一生 暨寶光崇正道化尊禮示範》,臺中:尤尼旺企業有限公司,2014。 崇正基金會,《萬法歸宗》,崇正基金會,2008。 寶光崇正道場提供資料,1.〈102永興宮成年禮活動實施計畫草案(全)〉 2.〈2017年大里計劃書〉 3.〈「2015台灣燈會在臺中」志工招募計畫〉 4.〈定位及權利義務關係〉 5.〈物資發放資料〉 6.〈台南地震賑災105.2.6―2.20〉 網頁資料 大紀元,愛的小紅包活動:http://www.epochtimes.com/b5/11/12/27/n3469063.htm 中時電子報,愛的小紅包活動: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129003085-260407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建國初期「控訴一貫道罪惡」的大會〉,2017:https://read01.com/8kgny8.html 一貫道天皇學院:http://www.iktc.edu.tw 一貫道崇德學院:www.iktcds.edu.tw/ 郭明義,〈給求道人的講義〉:http://sallykuo3041.pixnet.net/blog/post/373456055 崇正文化,〈2017第十九屆全球中華經典會考CF〉: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BeKLJ-mnOVUdihX2xoXSw 大紀元,〈愛的小紅包 助弱勢兒過年〉:http://www.epochtimes.com/b5/11/12/27/n3469063.htm 陳世宗,〈「愛的小紅包」林佳龍:懷感恩心助人〉: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129003085-260407 寶光崇正基金會:http://www.ikt.org.tw/ 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一貫道簡介》:http://www.ikuantao.org.tw/ 「一貫道世界總會」Facebookpage: https://www.facebook.com/world.ikuantao/posts/1846471555630811:0 韓文資料 宗教經典 大巡真理會,《道憲》。 專書 大巡宗敎文化硏究所,《증산의 생애와 사상(甑山的生涯與思想)》,首爾:大巡眞理會出版部,1979。 朴光洙外12名,《한국 신종교 지형과 문화 : 종교운동의 역사적 전개와 사상의 시대적 변화(韓國新宗教地形與文化:宗教運動的歷史的展開與思想的時代的變化)》,首爾 : 集文堂,2015。 李京源,《한국신종교와 대순사상(韓國新宗教與大巡思想)》,首爾:文史哲,2011。 李京源,《대순진리회신앙론(大巡真理會信仰論)》,首爾:文史哲,2012。 李京源,《대순종학론(大巡宗學論)》,首爾:文史哲,2013。 李京源,《대순진리회교리론(大巡真理會教理論)》,首爾:文史哲,2013。 李京源,《대순종학원론(大巡宗學原論)》,首爾:文史哲,2013。 李英仙,《명대민간종교연구(明代民間宗教研究)》,坡州:韓國學術情報,2008。 金鍾瑞外2,《현대 신종교의 이해(現代新宗教的理解)》,城南:韓國精神文化硏究院,1994。 姜敦求外3,《한국 종교교단 연구2(韓國宗教教團研究2)》,城南:韓國學中央研究院 文化與宗教研究所,2007。 柳炳德,《한국민중종교사상론(韓國民眾宗教思想論)》,首爾:詩人社,1985。 柳炳德,〈한말⋅일제시에 있어서의 민족사상(韓末日帝時期的民族思想)〉,韓國哲學會,《한국철학사(韓國哲學史)》下,坡州:東明社,1987。 崔東熙,李京源,《대순진리의 신앙과 목적(大巡真理的信仰與目的)》,抱川:大巡思想學術院,2000。 張秉吉,《증산종교사상(甑山宗敎思想)》,大巡眞理會出版部,1979。 韓國學中央研究院文化與宗教研究所,《韓國宗教的擴散戰略》,韓國學中央研究所,2011。 Joachim Wach,《비교종교학(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Religions)》,首爾:民音社,1988。 學術論文 尹以欽,〈韓國民族宗教歷史的實體〉,《韓國宗教》23,1998,頁87-120。 尹承容,〈新宗教與新宗教學〉,《新宗教研究》1,韓國新宗教學會,1999,頁96-113。 尹承容,〈대순진리의 신인조화, 신앙과 실천(大巡真理的神人調化,信仰與實踐)〉,《大巡真理學術論總》3,抱川: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2008,頁219-254。 尹在根,金英柱,〈우리시대 양극화 현상 극복을 위한 대순진리회종교교육의 역할과 전망(為了克服我們時代兩極化現象的大巡真理會宗教教育的角色與展望 )〉,《宗教教育學研究》52,首爾:韓國宗教教育學會,2016,頁1-18。 尹在根,金英柱,〈대순진리회 종교교육의 새로운 비전(大巡真理會宗教教育的新視覺)〉,《宗教教育學研究》第48卷,首爾:韓國宗教教育學會,2015,頁53-82。 申喆均,〈도통진경의 이해와 그 실현에 관한 연구(關於道通真境的理解與其實現的研究)〉,《大巡真理學術論總》5,抱川: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2009,頁157-193。 朴光洙,〈도통진경의 이상적 세계관(道通眞鏡的理想世界觀)〉,《大巡真理學術論總》5,抱川: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2009,頁193-222。 朴鐘洙,〈대순진리회의 사회복지사업 현황과 과제(大巡真理會的社會福祉事業現況與課題)〉,《大巡思想論總》24,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2014,頁291-313。 李京源,〈대순사상 연구의 현황과 전망(大巡思想研究的現況與展望)〉,《大巡思想論叢》20, 抱川:大巡思想學術院,2009,頁1-24。 李京源,〈중국 일관도의 한국 전래와 교리적 특성에 관한 연구(關於中國一貫道傳入到韓國與教理的特性的研究)〉,《新宗教研究》28,韓國新宗教學會,2013,頁27-54。 李京源,〈동아시아 신종교의 삼교합일론:비교연구중화일관도와 한국대순진리회를 중심으로(東亞新宗教的三教合一論比較研究:以中華一貫道與韓國大巡真理會為例)〉,《新宗教研究》31,2014,頁121-154。 李璟雨,〈한국신종교의 발생과정과 현황(韓國新宗教的發生過程與現況)〉,《新宗教研究》20,韓國新宗教學會,2009,頁307-318。 李在軒,〈1970년대 이후 한국신종교의 현황과 전망(1970年代之後韓國新宗教的現況與展望)〉,《新宗敎硏究》3,2000,頁9-28。 金載永,〈동학농민혁명 발생의 종교, 사상적 배경:발상지 전북 고부를 중심으로(東學農民革命發生的宗教,思想的背景:以發生地全北高北為例)〉,《新宗敎硏究》18,韓國新宗教學會,2008,頁135-165。 金恒濟,〈한국신종교연구현황과 전망(韓國新宗教研究現況與展望)〉,《新宗教研究》21,韓國新宗教學會,2009,頁69-94。 車善根,〈대순진리회의 현재와미래(大巡真理會的現在與未來)〉,《韓國宗教的擴散戰略》,韓國學中央研究所,2011,頁82。 車善根,〈中國初期民間道教的解冤結與大巡真理會的解冤相生之比較研究〉,《宗敎硏究》65,2011,韓國宗敎學會頁,89-119。 柳炳德,〈 韓國 新宗敎의 實相과 그 硏究現況(韓國新宗教的實相與其研究現況)〉,《韓國宗教史研究》5,韓國宗教學會,1997,頁129-148。 柳炳德,〈風流道와彌勒思想(風流道與彌勒思想)〉,《韓國宗教》29,원광대학교 종교문제연구소,2005,頁219。(218-256) 柳丙務,〈종교의 사회적 역할과 공공성(宗教的社會的角色與公共性)〉,《韓國社會學會社會學大會論文集)》6,2016。 姜敦求,〈대순진리회의 종교교육(大巡真理會的宗教教育)〉,《宗教研究》62,韓國宗教學會,2011,頁237-263。 高南植,〈典經에 나타난 陰陽合德의 原理 : 後天仙境과 關聯性을 中心으로(在經典裡出現的陰陽合德原理:以後天仙境與 關聯性為主)〉,《大巡思想論總》2,抱川: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1997,頁375-399。 高建鎬,〈개항기 신종교의 후천개벽론의 `근대적` 변용:동학-천도교를 중심으로(開港期新宗教的後天開闢論的‘近代的’變容:以東學與天道教為例)〉,《韓國宗教研究會會報》6,韓國宗教研究會,1995,頁21-31。 宮哲兵,〈唯道:中國各宗敎融合共存之路:從三敎合一、五敎合一到宗敎對話、多元主義〉,《The Journal of Society for Humanities Studies in East Asia》11, The Society For Humanities Studies In East Asia,2007,頁337-364。 曺昌燮,〈강증산 성사(聖師)의 위격인 ‘상제(上帝)’와 ‘미륵(彌勒)’에 관한 연구(關於姜甑山聖師的維格「上帝」與「彌勒」的研究)〉,《大巡真理學術論總》第15卷 二號,2014,頁95-172。 黃善明,〈한국 신종교의 특질에 관한 일 고찰(關於韓國新宗教的特質的一考察)〉,《新宗教研究》30,2005,頁134-176 盧吉明,〈대순사상의 ‘신인조화’와 사회변혁(大巡思想的「神人調化」與社會變革)〉,《大巡真理學術論總》3,抱川:大真大學大巡思想學術院,2008,頁77-103。 韓國新宗教學會,〈새 시대의 신종교(新時代的新宗教)〉《新宗教研究》創刊號,韓國新宗教學會,1999。 韓國宗教問題研究所編輯部,〈1997『韓國新宗敎實態調査報告書』: 내용과 의의를 중심으로(1997韓國新宗教調查研究報告書:以內容與意義為例)〉,《韓國宗教》22,1997,頁269-284。 鄭智允,〈대순진리회의 사회사업 실천 방향성에 관한 연구:대만 자제공덕회와의 비교를 중심으로(關於大巡真理會的社會事業實踐方向性的研究:以臺灣慈濟功德會與大巡真理會之間比較為例),《新宗教研究》35,2016,頁111-141。 David W. Kim,〈한국 신종교 운동으로서 대순진리회(以韓國新宗教運動的大巡真理會)〉,《大巡思想論總》24,大巡思想學術院,2014,頁145-166。 碩博士論文 尹起鳳,〈佛敎 權化思想의 韓國的 展開와 大巡思想 硏究(佛敎權化思想的韓國展開與 大巡思想硏究〉,首爾:東國大學校大學院,博士論文,1995。 白京諺,〈대순진리회 교화에 관한 연구(關於大巡真理會教化的研究)〉,大真大學,大巡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白京諺,〈대순진리회 교화에 관한 연구(關於大巡真理會教化的研究)〉,大真大學,大巡宗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7。 李皓烈,〈大巡思想의 陰陽論에 관한 연구(關於大巡思想的陰陽論的研究)〉,抱川:大真大學大學院,碩士論文,2014。 辛尚美,〈대순진리회와 도교의 수행법비교연구:내단 수행을 중심으로(大巡眞理會與道敎的修行法比較研究:以內丹修行為例)〉,抱川:大真大學大學院碩士論文,2014。 金承男,〈大巡思想의 解寃과 人尊에 관한 硏究(關於大巡思想的解寃與人尊的研究)〉, 抱川:大真大學大學院,博士論文,2010。 金泰洙,〈천지공사에 나타난 의례적 성격 연구: Victor Turner의 이론을 중심으로(在天地公事裡出現的儀禮的性格研究:以Victor Turner的理論為主)〉,抱川:大真大學大學院,博士論文,2013。 陳正愛,〈증산 조철제의 교리체계 형성에 관한 연구(甑山趙哲濟的教理體系形成的研究)〉, 抱川:大真大學大學院,博士論文,2012。 趙鏞基,〈大巡思想의 修養論 硏究(大巡思想的修養論硏究)〉, 抱川:大真大學大學院,博士論文,2011。 羅權守 ,〈大巡眞理會의 理想社會論 硏究(大巡眞理會的理想社會論硏究)〉,抱川:大真大學大學院,博士論文,2016。 道場資料 大巡真理會,《大巡會報》,大巡真理會出版部。 吳世氣,〈대순진리회 청소년육성의 현황과 제언:수도인 자녀를 중심으로(大巡真理會青少年育成的現況與提言:以修道人的子女為主)〉,教務部青少年文化交流組隊,2016。 國際道德協會(一貫道),《원각천언(圓覺淺言)》,首爾:財團法人國際道德協會(一貫道),2012。 網頁資料 大巡真理會網站:http://www.idaesoon.or.kr 「大巡真理會」網站,介紹〈三大重要事業〉:http://www.idaesoon.or.kr/introduce/intro042.asp?PageInfo=M1S04&SubInfo=0402 Daum百科,介紹〈三教合一〉:http://100.daum.net/encyclopedia/view/b11s1793a 〈宗教新聞〉網站:http://www.jknews.kr/content/html/2014/08/06/20140806001926.html 英文資料 Eileen Barker, “Why the cults? New religions and freedom of religion and beliefs”In: Lindholm, Tore, Durham, W. Cole and Tahzib-Lie, Bahia ed.,Facilitating Freedom of Religion and Belief: A Deskbook, NA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and Bahia Tahzib-Lie, 2004, pp.571-593 Eileen Barker, “The Cult as a Social Problem." in Titus Hjelm ed., Religion and Social Problems, New York & London: Routledge., 2011, pp.198-212. Eileen Barker,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London: HMSO,1989. Laurel Kendall, The Life and Hard Times of a Korean Shaman: Of Tales and the Telling of Tales,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8. Laurel Kendall, Shamans, Housewives, and Other Restless Spirits: Women in Korean Ritual Life,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5. Lev Deliusin “The I-Kuan Tao Society”in Popual Movement and Secret Societies in China 1840-1950,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 日本資料 佐藤公彥,〈清代白蓮教の史的展開〉,《續中國民眾反亂の世界》,東京:汲古書院,1983。 村山智順,〈조선의 유사종교(朝鮮の類似宗敎)〉,《朝鮮總督府調査資料》42集,朝鮮總督府,1935。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103156012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31560121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宗教研究所]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012101.pdf | 3249Kb | Adobe PDF2 | 1176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