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1266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92/144379 (79%)
造訪人次 : 51201556      線上人數 : 91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宗教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12661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2661


    題名: 天主教朝聖地的全球在地化反思:以台灣三個朝聖地為案例
    The glocalization of the Catholic pilgrimage : reflections on three pilgrimage sites in Taiwan
    作者: 偶文琦
    Ou, Wen Chi
    貢獻者: 蔡源林
    Tsai, Yuan Lin
    偶文琦
    Ou, Wen Chi
    關鍵詞: 朝聖
    全球在地化
    天主教
    瑪利亞
    五峰旗
    洛雷托
    萬金聖母
    Pilgrimage
    Glocalization
    Catholic
    Virgin Mary
    日期: 2017
    上傳時間: 2017-09-13 14:40:41 (UTC+8)
    摘要: 天主教朝聖地由來自對聖人的熱心敬禮,藉著移動完成宗教性質的目的。從四世紀開始就有文獻記載,初期教會基督徒到聖地遊覽,中世紀後朝聖者更多選擇到羅馬、西班牙等地,至今,台灣有超過廿個以上的天主教朝聖地,仿效著千年以來的教會傳統,以提供信友們前來靈修與參訪。
    朝聖地與一般教堂功能不同,主要吸引外地信眾前往。本文藉著朝聖地之三元素:教會傳說、教堂建築、信友,來討論朝聖地的特殊性與功能。並以台灣三處瑪利亞朝聖地為案例,分別是宜蘭五峰旗聖母朝聖地、苗栗頭屋洛雷托聖母之家、屏東萬金聖母聖殿。同時加入朝聖者的經驗訪談,綜合比較其歷史背景、神聖敘述,以反思此項天主教在全世界歷史悠久的傳統,如何體現至台灣本地教會。
    The Catholic pilgrimage comes from the devotion of the saints, through the moving to complete the religious practice.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rth century there was record about the Christians of early church went to visit the Holy Land. In the medieval era, pilgrims also went to Rome, Spain and other places. So far, there are more than twenty Catholic pilgrimage sites in Taiwan, following the ancient Church traditions to provide faithfuls spiritual function.
    Pilgrimage site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parish churches, mainly to attract non-localed faithful to visit them.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eculiarity and function of the pilgrimage sites through the three elements: church legend, church building, and the pilgrimers. Through three Marian pilgrimage in Taiwan as cases: Ilan Wufongcis Marian pilgrimage, Miaoli Touwu Saint house of Our Lady of Loreto, and Wanchin Basilica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pilgrims experience interviews to asemble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sacred narrative that reflecting on the Catholic Church in the world`s long tradition, how to embody to the local church in Taiwan.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芝芝。(1988)。〈西洋中古時代的朝聖活動〉。《歷史月刊》。(10):126–135。
    ___。(2006)。〈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社會的朝聖行〉。《輔仁歷史學報》。(18):389–416。
    王克祿。(1995)。《羅馬朝聖指南》。 台北市 : 思高聖經學會出版。
    ___。(2001)。永城梵蒂岡。臺南市 : 聞道。
    王瑤琴。(1999)。《梵諦岡 : 天主榮光環抱的宗教國》。臺北縣: 大地地理出版 。
    ___。(1998)。《耶路撒冷古城與城牆 : 3000年來三教共尊的聖城》。臺北縣: 大地地理出版。
    王鏡玲。(1990)。〈艾良德的「神聖空間」簡介〉。《哲學與文化》。 17(1): 70–73。
    ___。(1991)。〈台灣廟宇建構儀式初探 : 以艾良德(Mircea Eliade)神聖空間建構的觀點〉。 私立輔仁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臺北。
    ___。(2000)。〈艾良德的顯聖與宗教象徵系統〉。《哲學與文化》。 27(12): 1129–1146。
    ___。(2000)。〈神聖的顯現: 重構艾良德宗敎學方法論〉。 臺灣大學哲學所博論。 臺北市。
    丘建峰、馮一雷、楊孝明。(2000)。〈神學本地化的困難與前瞻〉。《神思》。(47)83-92。
    代國慶。(2014)。《聖母瑪利亞在中國》。新北:臺灣基督教文藝 。
    史台麗 。 (2013)。〈赤山萬金一帶馬卡道族考察〉。《東方學報》。 (34): 85–100。
    朱素貞、李堅萍。 (2012)。〈天主教藝術的在地形式之研究:以屏東萬金聖母聖殿為例〉。 《屏東教育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類》。 (39): 93–115。
    江杰霖。 (2003)。〈遺忘與記憶:萬金宗教信仰的改信與游宗之研究〉。 政大民族所碩論。 台北市。
    Dupre. L. K著、 傅佩榮譯。 (2006)。 《人的宗教向度》。 臺北縣新店市; 臺北市: 立緖文化出版 
    李昭明。 (2001)。《聖地旅情》。臺北市 : 至潔公司。
    ___。 (2006)。《美西‧夏威夷之旅》。臺南市 : 聞道。
    李善修。(2015)。《五峰旗聖母朝聖地籌建回憶錄》。宜蘭:五峰旗聖母朝聖地。
    李哲修。(1985)。《聖地之戀》。臺北市 : 光啟。
    林素鈴。 (1994)。〈由「萬金聖母態像遊行」談個人的信仰皈依〉。《神學論集》。 (95): 39–45。
    林淑偵。(2004)。〈萬金天主堂與平埔宗教變遷〉。 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所碩士論文。雲林。
    林保寶。(2015)。《聖母媽媽到萬金》。台北市:天下。
    吳新豪編。(1994. V.2)《天主教禮儀發展史》,香港: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香港公教真理學會。
    邱世崇著。紀麗雅攝影。(2012)。《聖地之旅 : 以色列.約旦.黎巴嫩.敘利亞》。臺北市 : 太雅發行 。
    岳雲峰。(1988)。〈敬禮聖母的歷史發展〉。《神學論集》。(78):497-515。臺北。
    ___。(2000)。《聖地有如第五部福音》。臺南市 : 聞道。
    洪維晟。(2009)。〈帝國邊區的村落、族群與歷史:以屏東萬金庄為中心討論(1861-1945)〉。中央大學歷史所碩論。 桃園。
    高達德。(2003)。《方濟:福音旅程》。臺北:至潔。
    徐錦堯。(1987)。〈中國天主教本地化的理論與實踐〉。《神學論集》。(71):95-109。臺北。
    張珣。(1986)。〈進香、刈火與朝聖宗教意涵之分析〉。 《人類與文化》。 (22): 46–54。
    __。(1996)。〈女神信仰與媽祖崇拜的比較研究〉。《中央民族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9): 185–203。
    __。(2003)。 《文化媽祖: 台灣媽祖信仰硏究論文集》。 台北市: 中央硏究院民族學硏究所。
    __。(2008)。 《媽祖。信仰的追尋: 張珣自選集》。 臺北縣: 博揚文化出版。
    張珣、林美容、蔡相煇等。 (2003)。 《媽祖信仰的發展與變遷: 媽祖信仰與現代社會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市] 》。雲林縣北港鎮、臺灣宗教學會出版。
    張春申。(2000)〈神學(靈修)本地化的回顧與前瞻〉。《神學年刊》21:1-17。香港: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張筱敏。(1986)。《揭起以色列的面紗來》。臺北市 : 光啟。
    張凌蓉。(1998)。《慈母心聖地情》。臺北市:方濟。
    張再基。(2007)。《聖地風情》。臺北市 : 天主教之聲。
    許聖迪。(2014)。〈從前金到萬金--推測天主教郭德剛神父的佈教路線〉。《屏東文獻》。(18):379–400。
    郭禛麟。(1999)。〈萬金村天主教徒死亡觀之初探〉。《人類與文化》。 32(33): 156–169。
    陳立中。(2008)。〈屏東縣萬巒天主教文化瑰寶-萬金天主堂〉。《歷史月刊》。(242): 13–17。
    陳怡君。(2001)。〈「菜瓜藤、肉豆親」: 屏東萬金人親屬概念的探討〉。臺灣大學人類學所碩論。台北市。
    ___。(2011)。〈宗敎經驗的召喚與祖先記憶的重塑: 屏東萬金天主敎徒的記憶,儀式與認同〉。臺灣大學人類學所博論。 台北市。
    ___。 (2012)。〈身體做為靈界戰爭的戰場--以屏東萬金天主堂的靈恩運動為例〉。《臺灣神學論刊》。 (34): 29–57。
    ___。 (2013)。〈慶典, 聖像與地方形成: 以屏東萬金的天主教社群為例〉。《考古人類學刊》。 78: 79–106。
    陳淑慈。 (2004)。〈萬金聚落空間之研究─以萬金天主教教會史料為基礎, 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研究所碩論〉。 高雄市。
    陳惠邦。 (1998)。《教育行動研究》。 臺北市: 師大書苑出版 : 師苑經銷。
    陳墾。(2015)。《一個人的Camino : 資深導遊遊歷全世界,抵不過這條路》。臺北市 : 星火文化。
    許書寧。(2011)。《亞西西的小窮人 : 跟隨方濟, 從羅馬到亞西西》。臺北市 : 玉山社。
    ___。(2014)。《重訪耶路撒冷》。臺北市 : 玉山社。
    童元昭。 (2014)。〈戶籍資料所見萬金、赤山、加匏朗與荖藤林的收養型態〉。《臺灣文獻》。 65(2): 199–249。
    黃子寧。 (2006)。《天主教在屏東萬金的生根發展 (1861-1962) 》。 臺北市: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黃育智。 (2013)。《宜蘭自然步道100》。 臺北市: 朱雀文化出版
    黃克鑣。(2014)。《基督宗教靈修學史第一冊》。臺北:光啓。
    賴光男。(2014)。《2013世青小灰團員著、繞過半個地球見教宗 : 跟著小灰團參加2013世界青年日》。臺北市 : 星火文化。
    趙雅博。(1984)。《以色列朝聖記》。臺北縣: 輔仁大學出版社。
    劉益誠。 (2002)。〈萬金、赤山地區天主教眾日常生活研究〉。 臺南師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論。 台南。
    劉榮樺。 (2001)。〈在臺的外國太太--以屏東萬金的人類學研究為例〉。 《人類與文化》。 34: 9–25。
     劉賽眉。(1975)。〈若望福音中的幾個神學主題>,《神學論集》。(25):363-376。
    韓承良。(1988)。《聖詠釋義》。台北:思高聖經學會出版社。
    ___(1994)《聖地朝聖指南》。台北市 : 思高聖經學會出版。
    潘春旭。(2012)。〈從拿香到信教:臺灣天主教信徒的宗教身分建構〉。《輔仁宗教研究》,24:199-239。
    潘思潔。(2005)。《生命的觸動 : 世青朝聖之旅 = The world youth day 2005》。臺南市 : 聞道。
    潘錫鳳。(2008)。《開始到梵蒂岡,朝聖So easy!》。臺北市:太雅發行。
    蔡蔚群。(2000)。《教案:清季臺灣的傳教與外交》。新北市:博揚文化。
    謝琬湞。(2014)。《西班牙北部美麗城鎮 : 朝聖之路的行腳旅行》。臺北市 : 華成圖書出版。
    穆醑煙。 (2012)。〈天主教150年的傳教文化:以屏東萬金村為例〉。 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論。 台南。
    戴文鋒。 (2013)。〈一個天主教村落的形成--萬金與聖母聖殿的天主教文化〉。《屏東文獻》。 (17): 91–134。
    謙銘、全謝。 (2001)。〈萬金人.萬金事--戲說萬金聖殿:相片來講古〉。《屏東文獻》。 (4): 23–34。
    簡炯仁。 (2000)。〈天主教道明會與赤山、萬金的平埔族〉。《臺灣文獻》。 50(1): 103–127。
    鐘慧明。《神諭與信仰-「亞伯蘭離鄉」研究》。政大宗研所92年碩士論文。
    夏偉,(1972)。〈聖潔與俗化〉,《神學論集》。(11):81-93。臺北:輔大。
    瞿海源。(2006)。《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二)》。台北市:桂冠。
    Boeije, H., 張可婷譯。 (2013)。《質性硏究分析方法》。 臺北: 韋伯。
    Benedict XVI, 劉嘉玲譯。(2012)。《教父 : 從聖克勉到聖奧斯定》,臺北市 : 光啟文化。
    Eliade, Mircea, 楊素娥譯。 (2000)。《聖與俗: 宗教的本質》。 臺北市: 桂冠。
    Fernandez. P., 黃德寬譯。(1991)。《天主教在台開教記》。台北:光啟。
    Jenkins. P., 梁永安譯。(2003)。《下一個基督王 國:下一波十字軍 基督徒、穆斯林、猶太人》。臺北:立緒。
    Marshall, C., Rossman, G. B., 李正賢譯。 (2006)。《質性研究: 設計與計畫撰寫》。 臺北市: 五南。
    Magery Kempe, 王岫晴譯。(2001)。《瑪格麗之書》。商周出版。台北市。
    Thomas. A., 周克勤等譯。(2008)。《神學大全(十):論義德之功能部分或附德 : 第二集.第二部 第80題至第122題》。臺南市 : 碧岳學社、中華道明會。
    Victor, T., Edith, T., 劉肖洵譯。 (1983)。〈朝聖:一個「類中介性」的儀式現象〉。《大陸雜誌》。 66(2):1–19。

    二、西文部分

    Bouyer. L. (1960) The Spirituality of the New Testament and the Fathers, tr. M.P. Ryan, Desclée . New York, N.Y.,
    Clarke. J., (2013)., The Virgin Mary and Catholic Identities in Chinese History., 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Coleman, S. (2000). The globalisation of charismatic Christianity spreading the gospel of prosperity.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oleman, S., Eade, J., &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Social Anthropologists (2004). Reframing pilgrimage: cultures in motion.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Coleman, S., & Elsner, J. (1995). Pilgrimage: Past and Present in the World Religion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empsey, C. G. (1999). “Lessons in Miracles from Kerala, South India: Stories of Three 「Christian」 Saints.” History of Religions, 39(2), 150–176.
    Eade, J., & Sallnow, M. J. (1991). Contesting the sacred: the anthropology of Christian pilgrimage.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Ebertshäuser. C., Ebertshäuser. C., Haag. H., Kirchberger. J., Sölle. D., Heinegg, P.; translated by Heinegg. P., (1998). Mary : art, culture, and religion through the ages. New York, NY : Crossroad Publishing Company
    Translated and annotated by George E. Gingras , Egeria, (1970). diary of a pilgrimage, N.Y. : Newman Press
    Harrington, P. (1988). “Mother of Death, Mother of Rebirth: The Mexican Virgin of Guadalup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Religion, 56(1), 25–50.
    Hermkens, A.-K., Jansen, W., & Notermans, C. (2009). Moved by Mary: the power of pilgrimage in the modern world. Farnham, England; Burlington.
    Herrington, L. M. (2013). “Globalization and Religio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 Paradoxical Relationship.” Religions, 4(1), 145–165.
    Jacobus de Voragine, Translated by William Granger Ryan. (1992).The Gold Legend, Readings on the Saints. N.Y.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Jones, L. (1993). “The Hermeneutics of Sacred Architecture: A Reassessment of the Similtude between Tula, Hidalgo and Chichen Itza, Yucatan, Part I.” History of Religions, 32(3), 207–232.
    Levering. M. (2012).The feminine genius of Catholic theology, London ; New York : T & T Clark.
    Ed. Margry. P., (2008)., Shrines and Pilgrimage in the Modern World New Itineraries into the Sacred, Amsterdam: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Nolan, M. L. (1983). “Irish Pilgrimage: The Different Tradition.”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73(3), 421–438.
    Nolan, M. L., & Nolan, S. (1989). Christian pilgrimage in modern Western Europe.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Oberoi, H. (1992). “Popular Saints, Goddesses, and Village Sacred Sites: Rereading Sikh Experience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History of Religions, 31(4), 363–384.
    Oleszkiewicz-Peralba. M. (2007). The Black Madonna in Latin America and Europe : 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
    Raj. R. and Morpeth. N. Ed. (2007).RELIGIOUS TOURISM AND PILGRIMAGE FESTIVALS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Leeds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Richeome. L. (1630). The pilgrime of Loreto : Performing his vow made to the gloriovs Virgin Mary Mother of God., Paris.
    Robertson, R. (1992). Globalization Social Theory and Global Culture. London: SAGE
    Rudolph. C. (2004). Pilgrimage to the End of the World: The Road to Santiago de Compostela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Roudometof. V., ed. Robertson. R., (2014)., The globalisations of Christianity in Europe : a global-historical perspective, European glocalization in global context, 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 New York, NY : Palgrave Macmillan,
    Shackley, M. (2001). Managing sacred sites: service provision and visitor experience. London: Continuum.
    Surrey. R., (2001)., Pilgrimage : to Mount Athos, Constantinople and Jerusalem, 1755-1759 ,England : Curzon
    Translated by Price. T., S.J.,Torsellini. H., S.J., (1608). The history of our B. Lady of Loreto, Rome.
    Turner, V. (1973). “The Center out There: Pilgrim’s Goal.” History of Religions, 12(3), 191–230.
    Turner, V. W., & Turner, E. L. B. (1978). Image and pilgrimage in Christian culture: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Vilaça, H. (2010). “Pilgrims and Pilgrimages: Fátima, Santiago de Compostela and Taizé.” Nordic Journal of Religion and Society, 23(2), 137–155.
    Yeoh, S.-G. (2006). “Religious Pluralism, Kinship and Gender in a Pilgrimage Shrine: The Roman Catholic Feast of St. Anne in Bukit Mertajam, Malaysia.” Material Religion: The Journal of Objects, Art and Belief, 2(1), 4–37.

    三、網路工具部分
    聖經《思高本》。瀏覽網址:http://www.catholic.org.tw/bible/
    天主教教理。瀏覽網址:http://www.vatican.va/chinese/ccc_zh.htm
    梵二會議文獻,瀏覽網址:http://www.catholic.org.tw/catholic/vantican-6-1.php
    POPE PAUL VI, MENSE MAIO,瀏覽網址:http://w2.vatican.va/content/paul-vi/en/encyclicals/documents/hf_p-vi_enc_29041965_mense-maio.html
    影音資料:余俊興製作。宜蘭礁溪五峰旗聖母顯靈的故事(影片光碟)。宜蘭縣礁溪:201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10015600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156004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宗教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600401.pdf9936KbAdobe PDF2439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