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1238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18/144297 (79%)
造訪人次 : 51091480      線上人數 : 87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12381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2381


    題名: 日本外交官重光葵對1920年代前後中國的認識
    Japanese Diplomat Shigemitsu Mamoru`s Understanding of China Around 1920`s
    作者: 朱紹聖
    Chu, Shao Sheng
    貢獻者: 廖敏淑
    Liao, Min Shu
    朱紹聖
    Chu, Shao Sheng
    關鍵詞: 重光葵
    新外交
    中國民族主義
    外務省革新派
    東北問題
    日期: 2017
    上傳時間: 2017-08-31 12:13:04 (UTC+8)
    摘要: 本論文旨在分析日本外交官重光葵(1887-1957)於1920年代在華期間前後的中國認識與對華交涉方針的轉變歷程。本文首先討論1920年代「新外交」的國際體制與中國民族主義勢力互動下之東亞格局,以及日本外務省從設立到制度成熟後,外交官僚群體被劃分為「歐美派」與「革新派」之現象。接著討論重光葵的家庭及教育背景,以及在駐歐美期間和巴黎和會時之經歷對重光葵世界觀的影響。在駐華期間,無論是支持恢復中國關稅自主,亦或是先就一般問題改善中日關係的主張,雖然看似溫和友好,一如重光葵宣稱是在落實華會體制、尊重民族自決,但究其本質,都只是為了維繫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條約利益。甚至於他所主張對中國讓步的手段,也是為了使中國遠離蘇聯,以達到在東北問題的處理上,不得不對日本妥協之目的。但是當他所主導的談判策略,最終完全失敗的情況下,重光葵的對華態度也就逐漸轉為強硬。此態度更在九一八事變後,對中國的交涉過程中完全暴露出來。這不只體現出:重光葵秉遵父訓「隨時應勢」的家庭教養所形塑的人格特質,也讓日本軍國主義者侵略中國的國策本質澈底顯露無遺。
    參考文獻: 一、中文
    (一)史料
    〈日本駐華使領任免〉,《國民政府/外交/駐華使領館/人員任免》,國史館藏,典藏號:001-061210-0021,入藏登錄號:001000005192A。
    〈改革政經(二)〉,《蔣中正總統文物/特交文電/領袖事功/國家建設》,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90102-00011-063,入藏登錄號:002000002082A。
    〈事略稿本—民國二十年三月〉,《蔣中正總統文物/文物圖書/稿本(一)》,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60100-00034-011,入藏登錄號:002000000514A。
    〈事略稿本—民國二十年三月〉,《蔣中正總統文物/文物圖書/稿本(一)》,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60100-00034-026,入藏登錄號:002000000514A。
    孫中山,〈致田中義一勸改變日本對華錯誤政策函〉,收入秦孝儀主編,《國父全集第五冊》,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9。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外交部譯印,〈國聯行政院及大會關于中日爭議歷次所通過之決議案〉,收入張研、孫燕京主編,《民國史料叢刊230 政治‧對外關係》,鄭州:大象出版社,2009。
    (二)專著
    北岡伸一著,王保田等譯,《日本政治史:外交與權力》,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
    傅啟學編著,《中國外交史下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
    傅啟學編著,《中國外交史上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
    唐啟華,《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李恩涵,《近代中國外交史事新研》,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
    郭岱君主編,《重探抗戰史(一):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武漢會戰,1931-1938》,臺北:聯經,2015。
    龔書鐸主編,《中國近代史(1919-1949)》,北京:中華書局,2010。
    黃自進,《蔣介石與日本:一部近代中日關係史的縮影》,臺北:中研院近史所,2012。
    久保亨,《走向自立之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中國的關稅通貨政策和經濟發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蔣竹山等編著,《中國近現代史》,臺北:五南,2009。
    宋智勇、田慶立,《日本近現代對華關係史》,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
    應俊豪,《公眾輿論與北洋外交:以巴黎和會山東問題為中心的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1。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上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王柯,《民族主義與近代中日關係》,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5。
    (三)論文
    黃自進,〈訴諸國際公論:國際聯盟對「九一八事變」的討論(1931-193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0期(臺北,2010.12)。
    陳昭璇,〈日本與北京關稅特別會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5期下冊(臺北,1986.12)。
    張寧靜,〈東京審判對於重光葵的審理〉,《抗日戰爭研究》,2015年第4期(北京,2015.11)。
    張力,〈一九三0年代中國與國聯的技術合作〉,《中央研究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5期下冊(臺北,1986.12)。
    吳景平,〈論宋子文的對日強硬態度(1931-1933年)〉,《抗日戰爭研究》,1992年第2期(北京,1992.06)。
    吳景平,〈國民革命時期宋子文與孫中山、蔣介石關係之比較研究〉,《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5期(北京,2015.10)。
    王新生、矢板明夫,〈論20年代日本的“協調外交”〉,《日本學刊》,2000年第4期(北京,2000.04)。
    二、日文
    (一)史料
    幣原喜重郎,《外交五十年》,東京:日本図書センター,1998。
    豊田国男、西香山編,《重光向陽小伝》,大分:二豊の文化社,1957。
    向陽祭記念事業実行委員会編,《重光葵写真集》,大分:向陽祭記念事業実行委員会,1987。
    陳德仁、安井三吉編,《孫文‧講演「大アジア主義」資料集》,京都:法律文化社,1989。
    重光葵,〈小幡アグレマン問題〉,《中国研究月報》,42:12(東京,1989)。
    重光葵,〈重光駐支公使報告書〉(1931年12月),收入服部龍二編,《満州事変と重光駐華公使報告書》(東京:日本図書センター,2002)。
    重光葵,〈佐分利公使の死〉,《中国研究月報》,42:11(東京,1989)。
    重光葵,《昭和の動乱上》,東京:中央公論社,1952
    重光葵,《外交回想録》,東京:日本図書センター,1997。
    重光葵著,渡邊行男編,〈孫文を偲ぶ〉,《中國研究月報》,42:9(東京,1988.9)。
    重光葵書簡179號,《重光葵関係文書》,東京:国立国会図書館憲政資料室藏
    重光葵書簡487號,《重光葵関係文書》,東京:国立国会図書館憲政資料室藏
    重光葵書簡489號,《重光葵関係文書》,東京:国立国会図書館憲政資料室藏
    重光葵書簡606號,《重光葵関係文書》,東京:国立国会図書館憲政資料室藏。
    城北散史,《重光葵論》,東京:東京情報社,1943。
    杵築市誌編輯委員會,《杵築市誌本編》,大分:杵築市,2005。
    伊藤隆、渡邊行男編,《重光葵手記》,東京:中央公論社,1986。
    有田八郎,《馬鹿八と人は言う》,東京:光和堂,1959
    外務省百年史編纂委員会,《外務省の百年上巻》,東京:原書房,1979。
    外務省編,《日本外交年表竝主要文書下》,東京:原書房,1978年。
    外務省編,《日本外交文書大正四年第三冊上卷》,東京:外務省,1968。
    外務省編,《日本外交文書大正十五年第二冊上卷》,東京:外務省,1985。
    外務省編,《日本外交文書昭和期I第1部第2卷》,東京:外務省,1990。
    外務省編,《日本外交文書昭和期I第1部第3卷》,東京:外務省,1993。
    外務省編,《日本外交文書昭和期I第1部第4卷》,東京:外務省,1994。
    外務省編,《日本外交文書昭和期I第1部第5卷》,東京:外務省,1995。
    外務省編,《日本外交文書満州事変第1卷第2冊》,東京:外務省,1977。
    (二)專著
    アントニー・ベスト(Antony Best)著,武田知己訳,《大英帝国の親日派―なぜ開戦は避けられなかったか》,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15。
    イアン‧ニッシュ著,宮本盛太郎監訳,《日本の外交政策1869‐1942―霞が関から三宅坂へ》,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1994。
    馬場伸也,《満州事変への道》,東京:中央公論社,1988年。
    服部龍二,《幣原喜重郎と二十世紀の日本》,東京:有斐閣,2006。
    渡邊行男,《重光葵》,東京:中央公論社,1996。
    藤田覚,《近世後期政治史と対外関係》,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2005
    藤田覚編,《近代の胎動》,東京:吉川弘文館,2003。
    奈良岡聰智,《対華二十一ヵ条要求とは何だったのか》,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15。
    鈴木淳,《維新の構想と展開》,東京:講談社,2004。
    関静雄,《日本外交の基軸と展開》,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1990。
    戸部良一,《日本陸軍と中国》,東京:講談社,1999。
    戸部良一,《外務省革新派:世界新秩序の幻影》,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10。
    荒野泰典,《近世日本と東アジア》,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88。
    加藤陽子,《それでも、日本人は「戦争」を選んだ》,東京:新潮文庫,2016。
    千葉功,《旧外交の形成:日本外交1900-1919》,東京:勁草書房,2008。
    清水唯一朗,《近代日本の官僚》,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13。
    小風秀雅編,《アジアの帝国国家》,東京:吉川弘文館,2004。
    小泉憲和,《重光葵と昭和の時代》,東京:原書房,2010。
    小池聖一,《近代日本文書学研究序說》,東京:現代史料出版,2008。
    竹內洋,《学歴貴族の栄光と挫折》,東京:中央公論新社,1999。
    川島真、服部龍二編,《東アジア国際政治史》,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7。
    水谷三公,《官僚の風貌》,東京:中央公論新社,1999。
    簑原俊洋、奈良岡聰智編,《ハンドブック近代日本外交史》,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2016。
    松尾正人編,《明治維新と文明開化》,東京:吉川弘文館,2004。
    櫻井良樹,《国際化時代「大正日本」》,東京:吉川弘文館,2017。
    武田知己,《重光葵と戦後政治》,東京:吉川弘文館,2002。
    (三)論文
    波多野澄雄,〈重光葵とアジア外交〉,上智大学外国語学部,《国際学論集》,1983年1月号(東京,1983)。
    波多野澄雄,〈重光葵と大東亜共同宣言-戦時外交と戦後構想〉,《国際政治》,109号(東京,1995.05)。
    波多野澄雄,〈重光葵の外交思想〉,收入長谷川雄一編,《アジア主義思想と現代》,東京:慶應義塾大學出版會,2014。
    馬場伸也,〈北京関税特別会議にのぞむ日本の政策決定過程〉,收入細谷千博、綿貫讓治編,《対外政策決定過程の日米比較》,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77。
    服部龍二,〈中国外債整理交渉における弊原外相と重光駐華臨時代理公使〉,《国際政治》,第113号(東京,1996.12)。
    冨塚一彦,〈一九三三、四年における重光外務次官の対中国外交路線〉,《外交史料館報》,第13号(東京,1999)
    多仁安代,〈南洋群島日本語教育史の基礎史料〉,《軍事史学》,29:2(東京,1993.09)。
    奈良岡聡智,〈第一次世界大戦初期の日本外交〉,收入山室信一等編,《現代の起点第一次世界大戦第1卷》,東京:岩波書店,2014。
    鈴木淳,〈官僚制と軍隊〉,收入吉田裕等編,《岩波講座日本歴史第15卷》,東京:岩波書店,2014。
    高原秀介,〈ウィルソン主義とワシントン体制〉,收入和田春樹等編,《東アジア近現代通史4》,東京:岩波書店,2011。
    関静雄,〈大正外交の基調〉,收入関静雄編,《「大正」再考:希望と不安の時代》,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2007。
    後藤春美,〈1920年代中国における日英「協調」〉,收入木畑洋一等編,《日英交流史1600-2000 政治・外交1》,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2000。
    加藤英明,〈徳川幕府外国方:近代的対外事務担当省の先駆〉,收入横山伊徳編,《幕末維新と外交》,東京:吉川弘文館,2001。
    酒井哲哉,〈「英米協調」と「日中提携」〉,近代日本研究会,《年報近代日本研究第11卷》,東京:山川出版社,1989。
    酒井哲哉,〈書評:武田知己著『重光葵と戦後政治』〉,《史學雜誌》,112:1(東京,2003.01)。
    臼井勝美,〈外務省:人と機構〉,收入細谷千博等編,《日米関係史1政府首脳と外交機関》,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71。
    95西田敏宏,〈ワシントン体制と幣原外交〉,收入川田稔、伊藤之雄編,《二〇世紀日米関係と東アジア》,名古屋:風媒社,2002。
    西連寺大樹,〈民族自決主義と日本のアジアにおける地位〉,《法学政治学論究》,42号(東京,1999)。
    小泉憲和,〈旧制五高時代の重光葵〉,《月刊政治経済史学》,583号(東京,2015)。
    小池聖一,〈「提携」の成立:日中関税協定成立の条件〉,收入曾田三郎編,《近代中国と日本》,東京:御茶の水書房,2001。
    小池聖一,〈満州事変期、日本の対中国外交〉,收入黃自進主編,《蔣中正與近代中日關係2》,臺北:稻鄉,2006。
    村田雄二郎,〈中華民族論の系譜〉,收入飯島涉等編,《中華世界と近代》,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2009。
    武田知己,〈重光葵とその時代〉,收入憲政紀念館編,《重光葵とその時代》,東京:憲政紀念館,2007。
    宇野重昭,〈幣原外交發足前後の日本外交と中国〉,收入入江昭、有賀貞編,《戦間期の日本外交》,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84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10215300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153004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300401.pdf2509KbAdobe PDF2725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