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1056614      Online Users : 92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11236


    Title: 通識教育中的懸缺課程:台灣大學生的觀點分析(I)
    Authors: 黃譯瑩
    Huang, Mattie
    Contributors: 師資培育中心
    Keywords: 大學生;高教革新;通識教育;懸缺課程;觀點分析;college student;general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innovation;null curriculum;opinion analysis
    Date: 2014
    Issue Date: 2017-07-17 16:36:07 (UTC+8)
    Abstract: 「通識教育中的懸缺課程:台灣大學生觀點分析」乃一為期兩年的觀點調查與課程分析研究,課程學者Elliot Eisner認為在討論課程設計、發展或改革時,懸缺(null)概念雖不常在一開始吸引眾人目光居於分析探討的首要位置,但對跳出框架、影響大局的重要性卻絕對不容小覷;「懸缺」以相異於原有思考決策習性、以「重要但卻被遺漏」的角度切入,正是高等教育追求卓越運動推動數年之後,接下來欲更進一步超越現況的關鍵。 基於以下問題意識與學術價值:(1)通識教育研究領域裡以實際開課的科目為對象、檢視通識實存課程其整體性與可能性的研究有限,(2)「懸缺」是相當重要但卻常被忽視的研究切入點,(3)當前通識課程研究中學者、專家、社會重要人士或優良通識教師的意見不少、但缺少直接參與者大學生的聲音,(4)從大學生(而非社會成就人士、學者或授課教師的)觀點來探究通識課程的其他可能性,從點、線至面的設計有其必要,本計畫目的在透過檢視大學通識實際開課科目清單,剖析其通識課程的整體性與可能性,並探究直接參與者大學生對「通識」的體認與定義、以及大學生對實際開課科目中懸缺課程的觀察。 研究結果發現與延伸如下:一、大學生觀點對大學通識課程的啟示 (一)宜增加實作性質 在學生觀點中顯示出學校通識課程對於實際操作與實務體驗性質課程的缺乏。 (二)宜增加較大尺度性質的通識科目 研究者經再檢視政大學生觀點,發現在通識課程內容方面,宜設計較大時間尺度性質的課程內容,並且搭配更多討論類型的小班制課程。像是前述這些性質的課程,在此就不加贅述其對於學生在理論上或實際學習上的幫助,在實際開設的情形上可發現仍存在於或多或少的國內外其他大學通識科目當中,意味著此些科目的開設並非為無法達成之目標,值得嘗試也值得努力。 (三)宜主動定期蒐集學生對通識課程內容與整體結構之意見 從本研究政大學生的觀點,可以發現校方規劃並制定的理想通識課程,到學生實際經驗的通識課程,兩者之間是有所出入的。雖然目前各校在學期末皆有讓學生反應通識課程之問卷調查,但此學生意見的調查內容大多是針對課程的地理環境、自我參與程度評估以及教師教學評估的量化評分,對於通識課程的實際內容是較少關注的,因此建議各校除了可多關注學生所經驗到的通識課程,也可多開放學生對於通識課程內容的多元回饋管道,且此一管道較宜透過意見書寫的方式來充分聆聽學生的真實想法。 二、對未來相關研究的啟示 (一)促進N世代與各大學的學生觀點研究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西元2006年大學入學的世代背景,因此本研究綜合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和其他年代相仿的大學生相關研究,來作為此群屬於1990至2010年代為成長背景的大學生之理解基礎。然而目前國內教育相關研究當中反映了以大學生的心理、生活與學習相關研究為多,而進行學生觀點調查、學生聲音聆聽的正式研究並不多。值得思考的是,學生的觀點同時提供了對於學生的真實認知與看法之瞭解,也是一種實際存在的落差、阻力和困境之反映(朱玉仿,2008)。其實,每個時代皆有不同的社會需求與文化特質,而大學生特質也隨著世代轉移而演變,加上每個學校因明顯課程不同而也相對存在著不同的懸缺課程。故對於特定世代大學生的理解,較不宜沿襲過去對大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背景,作為對下一代大學生的基本預設。因此不僅對於各世代以及各類型大學的學生特質有其價值,關於各世代與各類型大學的學生觀點、學生聲音,也有其值得較為長期縱貫性的調查與分析之研究與實務價值,以促進通識教育與一般大學教育工作者在規劃與決策上的演化與革新。 (二)宜厚實對大學生特質屬性之瞭解 回顧並反思本研究,儘管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有提供對於民國92年至97年(與本研究學生年齡相仿)中大一與大三學生的多項背景調查資料,對於專屬於此世代以及在政大脈絡下的學生背景與特質,若能有更多且更完整的瞭解會讓本研究結果之分析更為完善。 (三)發展更精細化的語彙資料處理方法學 本研究對於語彙資料的編碼與處理,主要係參考以普查且開放式題型的調查研究模式,如普羅大眾說出「創造力」的語言及其反映的思維(黃譯瑩,2006)。面對未來可能更多的通識課程質性研究和學生觀點研究,對於開放式題型所收集來龐雜的語彙資料,在透過理論敏感度進行編碼之外,諸如無效問卷的判準與背後意義,以及每人對應多個答案的類目統計,是否增加權重設計,皆為未來研究對於語彙資料處理在方法學上可以進階嘗試與努力之方向。 (四)建置全國通識科目的資料庫 目前雖有全國通識教育網陳列少數大學的優質通識課程範例,但若要綜覽並瞭解掌握全國大學通識課程的科目概況,除了少數優質範例提供參考之外,仍有普羅收錄全國各大學的通識科目之需要,以助益於觀察各通識科目與議題的整體分布與消長情形。 (五)對全國跨校性的通識課程研究,可探究對未來趨勢重要但缺乏的課程 對於未來全國跨校性的通識課程相關研究,除了亦須厚實對學生特質之瞭解以外,也可以從未來趨勢觀點,來探究有哪些在未來將會相當重要,但現今各大學通識課程卻普遍缺乏的科目。此外,關於跨校性問卷中列舉通識懸缺課程的答題設計上,可以設計數量限制(至多列舉三項或五項)以及優先順序的權重計算(將答題者所列舉的項目,依優先排序而進行不同的權重計算),將更助益於全國跨校性調查中龐雜語彙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Relation: 科技部
    102-2410-H-004-192
    Data Type: report
    Appears in Collections:[師資培育中心] 國科會研究計畫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2-2410-H-004-192.pdf1107KbAdobe PDF228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