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1058835      Online Users : 88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6469


    Title: 新北市國民小學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 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rincipal`s Space Leadership,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of New Taipei City
    Authors: 許婉玉
    Hsu, Wanyu
    Contributors: 湯志民
    Tang, Chih Min
    許婉玉
    Hsu, Wanyu
    Keywords: 校長空間領導
    學校組織變革
    教師創新教學
    Space leadership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nova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Date: 2016
    Issue Date: 2017-02-08 16:49:24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瞭解目前新北市國民小學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的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下之教師,知覺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之差異情形,並探討三者間之關係,最後建構並驗證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結構方程模式。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共計抽樣83所學校,發出786份問卷,回收544份有效問卷;問卷回收率達69%。問卷調查結果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式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與探討。
    本研究獲致結論如下:
    一、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空間領導為中上程度,以「建構教育空間」層面表現最突出,「使用者共同參與」之得分最低。
    二、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學校組織變革為高程度,以「組織文化」層面最獲肯定,「教育科技創新」之知覺程度為最低。
    三、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教師創新教學為高程度,以「教學方法」層面最獲認同,「情境營造」之知覺程度為最低。
    四、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在不同背景變項中(無學校獲獎情形、年齡高者及職務為教師兼主任者),在知覺校長空間領導行為上顯著較高。
    五、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在不同背景變項中(無學校獲獎情形及擔任職務為教師兼主任及教師兼導師者),在知覺學校組織變革上顯著較高。
    六、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在不同背景變項中(無學校獲獎情形及及兼任行政職之教師者)在知覺教師創新教學行為上顯著較高。
    七、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具有良好的聚斂效度,且學校組織變革在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間扮演完全中介,故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可透過學校組織變革對教師創新教學產生正向的間接影響。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育人員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lear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primary school principal space leadership,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of New Taipei Cit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relationships,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between principal space leadership,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the researcher tries to build and verify a model for these three elements.
    Through the use of questionnairs survey method,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83 elementary schools, distributing 786 questionnairs in total. Valid questionnairs of 544 were collecte, with a usable rate of 69%. All data were analyzed by the mothod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t-test, one-way ANOVA and SEM.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is study has obtain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level of space leadership of principal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s medium-performance, and the performance in “constructing educational space” is outstanding, and lower scores on “the users joint participation”.
    2. The level of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is high,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s certainly the most eligibl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and lower scores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3. The level of innova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is high, and “teaching method” acquired the most recognitio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and lower scores on “constructing circumstance”.
    4. The school history, ages , and current positions of sampling teachers show difference on the principal space leadership.
    5. The school history, and current positions of sampling teachers show difference on 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6. The school history, and current positions of sampling teachers show difference on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7. The proper fit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mong principals’ space leadership,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is assessed as positive and can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main variables.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fu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ipal space leadership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has the mediation effect on principal space leadership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suggestions can serve as reference for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and subsequent related studies.
    Reference: 壹、中文參考文獻
    王承先(1995)。國民小學組織發展狀況及策略與方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王湘凌(2003)。員工終身學習經驗與其組織創新氣氛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毛連塭(1998)。創造思考和學校教育。臺北市:教育局。
    吳明崇(2002)。教學創新的影響因素,中等教育,53(4),32-35。
    吳清山(1999)。教育革新中學校組織再造之探究。北縣教育,24,10-15。
    吳清山(2002)。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臺灣教育,614,2-8。
    吳清山(2005)。學校行政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2008)。空間領導的展望-兼談臺北市教育政策發展。教育研究,174,5-9。
    吳清基(2003)。學校行政新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雪華(2006)。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耀堂(2002)。國民小學組織變革與學校行政決策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吳清山、林天祐(1997)。解釋名詞-組織變革。教育資料與研究,8,62。
    吳清山、林天祐(2003)。創新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53,134-35。
    杜歧旺(2001)。國民小學組織變革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李明堂(2006)。學校組織變革歷程及管理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宛真(2006)。國民小學組織慣性、組織變革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叔真(2010)。國小學童思考風格、知覺教師創新教學行為與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宥賢(2008)。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型態與學校組織變革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李冠霖(2010)。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冠瑩(2015)。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慶裕(2012)。國民中學空間領導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余民寧(2006)。潛在變項模式:SIMPLIS的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余徹鵬(2012)。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科技素養與創新教學之研究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伯安(2015)。104年度第1次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傳承創新‧教育領航【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k12ea.gov.tw/ap/tpdenews_view.aspx?sn=
    1edbba04-bee9-4d9d-8f95-095baafc9327
    林郁絲(2000)。組織變革中國民小學教師角色壓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林定蔚(2008)。教育部教學卓越獎教師人格特質與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怡均(2014)。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模式與教師創新教學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奕民(2002)。創新教學--從教師專業倫理出發。中等教育,53(4),36-49。
    林俊成(2007)。台灣近二十年來學校組織變革研究論文評析。學校行政,51,116-136。
    林偉文(2002)。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之關係(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邱怡蓁(2014)。臺北市國小教師知覺學校創新氣氛與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洪中明(2000)。學校創新教學之策略管理。北縣教育,70,52-55。
    洪兆祥、陳柏霖、余民寧(2015)。網路閱讀策略量表之測量恆等性檢驗。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52(4),389-415。doi:10.6120/JoEMLS.2015.524/0024.RS.BM
    范少君(2013)。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魅力領導與學校組織變革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范熾文(2004)。學校組織變革的策略與作法:知識經濟觀點。現代教育論壇,13,285-296。
    范熾文、張阿靈(201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創新關係之研究。
    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9,31-59。
    柯份(2009)。臺北縣卓越學校指標系統。載於薛春光(主編),2010臺北縣邁向卓越學校-指標系統與行動方案(頁92-117)。臺北縣: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柯慧貞(2012)。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教師領導與學校組織變革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胡瓊文(1999)。學校組織成員屬性、組織文化與組織變革支持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國民中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姚麗英(2014)。高級中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馬世驊(2007)。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孫志麟、陳建銘(2007)。學校組織變革中的教師關注:發展階段與類型分析。
    師大學報:教育類,52(1),159-180。
    郝靜宜(2008)。國立高中職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高苙騰(2010)。桃園縣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高翠霞、蔡崇建、莊潔(2011)。臺灣國民小學學校閒置空間現況、問題與對策。教育資料集輯,49,33。
    徐國樹(2009)。公立高級職業學校組織變革與校長變革領導對學校經營策略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秦夢群(2013)。教育行政理論與模式。臺北市:五南。
    莊明達(2012)。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品牌管理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國民教育法(民國68年5月23日)。
    教育部(2003)。教育部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取自:http://ws.moe.edu.tw/001/Upload/
    3/RelFile/6315/6934/92.03%E5%89%B5%E9%80%A0%E5%8A%9B%E6%95%99%E8%82%B2%E7%99%BD%E7%9A%AE%E6%9B%B8.pdf
    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特色學校資訊網(2015)。國民中小學營造空間美學與發展特色學校實施計畫。取自http://ss.delt.nhcue.edu.tw/plan_con.php?id=53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16)。教育部特色學校資訊網。取自:http://ss.delt.nhcue.edu.tw/
    教育部統計處(2016)。104(2015-2016)學年度國民小學校別資料【原始數據】。取自:
    http://depart.moe.edu.tw/ED4500/News_Content.aspx?n=5A930C32CC6C3818&sms=91B3AAE8C6388B96&s=159044407A762F30
    教育部體育署(2016)。樂活運動站。取自:http://www.lohas-sport.org.tw/result.html
    陳木金(1999)。學校組織變革壓力與抗力對學校行政之啟示。學校行政,2,14-27。
    陳木金、吳春助(2006)。從學校組織變革系統化鍵結圖建構之探討,教育研究, 144,15-34。
    陳木金、溫子欣(2008)。活化校園建築創造空間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74,61-74。
    陳今儀(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志鵬(2014)。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文化與學校組織變革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佩英、焦傳金(2009)。分散式領導與專業學習社群之建構:一所高中教學創新計畫的個案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1),55-86。
    陳芝筠(2009)。試論學校組織變革對學校評鑑之啟示,學校行政,60,63-77。
    陳建志(2010)。從空間領導觀點探究永續校園議題。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6,231-245。
    陳炫佑(2013)。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建銘(2004)。學校組織變革及其因應策略。學校行政,32,43-56。
    陳啟明(2003)。談教師如何培養「創新教學能力」之我見。國教新知,50(1),115-121。
    陳義勝(1989)。組織行為。臺北:華泰書局。
    陳儀玫(2015)。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市。
    張仁家、黃毓琦、凃雅玲(2007)。高職教師的創新教學行為與背景變項之關係研究。中教學程及幼教學程第四次返校座談會─中等學校教師創造力提升與創新教學。臺中市:朝陽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學富。
    張明輝(1997)。學校組織的變革及其因應策略,教育研究集刊,39,1-21。
    張德銳(1998)。教育行政研究。台北:五南。
    張慶勳(1996)。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單文經(2002)。課程與教學。臺北,師大書苑。
    黃乃熒(2005)。學校組織變革之意識型態研究-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師大學報:教育類,50(1),101-121。
    黃中良(2014)。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佳慧(2012)。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心理資本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哲彬(2007)。論學校組織變革及其在學校行政上之啟示。學校行政,51,54-71。
    黃國庭(2013)。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雅琳(2009)。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黃瓊容(2004)。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組織創新之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黃釋輝(2014)。高雄市國小校長溝通行為、學校組織變革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彭國鈞(2012)。展望理論框架效應運用在學校組織變革(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馮朝霖(2008)。空間領導、氣氛營造與美學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74,49-60。
    曾雅慧(2012)。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湯志民(1991)。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規劃、環境知覺與學生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湯志民(2006)。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第三版)。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2008a)。教育領導新論:空間領導的理念與策略。載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臺灣教育政策與評鑑學會、中華民國教育行政學會、暨大教育政策與行政系、市教大教育行政與評鑑所、中小學校長培育中心(主編),「 2008 年教育品質與教育評鑑」會議手冊暨論文集(一)(頁35-56)。臺北市:作者。
    湯志民(2008b)。空間領導:理念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74,18-38。
    湯志民(2010)。學校建築與規劃:臺灣未來十年的新方向。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2010學校建築研究:學校校園建築生態工法(頁9-48)。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2012)。臺北市和新北市國民中小學空間領導方式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35(1),1-28。
    湯志民(2013)。課程、教學、學習與教育空間規劃。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主編),課程、教學與教育空間(頁2-42)。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施佩吟、魏琦(2013)。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101-2410-H-004-131)。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湯志民、陳詩媛、簡宜珍(2014)。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組織學習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MOST102-2410-H-004-180-SSS)。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湯志民、劉侑承、劉冠廷、曾雅慧(2010)。臺北縣市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經營-空間領導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98-2410-H-004-014)。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楊茜惠(2011)。新北市卓越學校政策執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新北市永續環境教育中心(2016)。環教中心大事記。取自http://www.seec.ntpc.edu.tw/center_detail.php?cid=CC140400002&pk=66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16a)。教育願景-2015教育品質年。取自http://tedl.ntpc.edu.tw/master/2015%E6%95%99%E8%82%B2%E5%93%81%E8%B3%AA%E5%B9%B4%E6%89%8B%E5%86%8A.pdf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16b)。教育年報-103年教育年報電子檔。取自http://www.rde.ntpc.gov.tw/archive/file/3.pdf
    廖文川(2012)。中部地區國民中學校長文化領導與學校組織變革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廖春文(2004)。學校組織變革發展整合模式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7(2),131-166。
    廖麗君(2002)。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與課程革新教師專業現況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趙佳芬(2006)。國民小學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蔡金柱(2014)。國民小學校長權力運作、學校組織變革、行政效能、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俊傑、劉威德、羅鴻仁(2012)。職業學校教導型組織文化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探討。教師專業研究期刊,4,53-80。
    劉侑承(2009)。優質校園設施規劃研究:以校園活化政策為例。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2009學校建築研究:校園建築優質化(頁286-298),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劉侑承(2013)。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劉建宏(2010)。高雄縣市國中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行政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劉冠廷(2015)。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劉美娥(2008)。空間領導的實踐先驅-臺北市立新生國小。教育研究月刊,174,10-17。
    鄭女玲(2012)。空間領導在本土教育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鄭文淵(2014)。國民中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蕭佳純(2011)。學校創新氣氛、教師內在動機與教師創意教學表現關聯之研究:多層次調節式中介效果之探討。當代教育研究,19(4),85-125。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簡紅珠(1997)。專業導向的教師評鑑。北縣教育,16,19-22。
    顏逸鴻(2015)。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貳、英文參考文獻
    Amabile, T. M. (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 Update 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Colorado, CO: Westview Press.
    Baron, R. M., & Kenny, D. A.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 1173-1182.
    Burke, W. W. (1982).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Boston, MA: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Byrne, B. M. (1994).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ith EQS and EQS/windows: Basic concepts, applications, and programming. Thousand Oaks,CA: Sage.
    Chan, T. C., Patterson, J., Tubbs, J. E., Terry, D., Holliday, E., & Rowe, R. (2007).Teaching school facilities in a principals` preparation program: Using ELCC standards. Educational Planning, 16(3), 10-15.
    Csikszentmihalyi, M., & Wolfe, R. (2014). New conceptions and research approaches to creativity: Implications of a systems perspective for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In M. Csikszentmihalyi, the Systems Model of Creativity: The Collected Works of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pp. 161-184). doi: 10.1007/978-94-017-9085-7_10
    Cloke, K., & Goldsmith, J. (2002). The end of management and the rise of organizational democracy.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Daft, R. L., & Steers, R. M. (1986). Organizations: A micro/macro approach. Illinois, IL: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Fidler, B. (1996). Strategic planning for school improvement. London, England: British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Society.
    Fornell, C., & Larcker, D. F. (1981). 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erv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8, 39-50.
    Fram, S., & Margolis, E. (2011). Architectural and built environment discourses in an educational context: The Gottscho and Schleisner collection. Visual Studies, 26(3), 229-243.
    French, W. L., & Bell, C. H. (eds.). (1995).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Behavioral science interventions for organization improvement (6th ed.). New Jersey, NJ: Prentice Hall.
    Grundy, T. (1993). Implementing strategic change. London: Kogan Page.Gorton, R. A., & Snowden, P. D. (1993). School leadership and administration. Madison, WI: Brown and Benchmark.
    Hair, J. F., Black, W. C., Babin B. J., Anderson, R. E., & Tatham, R. L. (2006). Multivariate date analysis (6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Inc.
    Hanson, E. M. (2002).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Hu, L. T., & Bentler, P. M. (1999). Cutoff criteria for fit indexes in covariance structure analysis: Conventional criteria versus newalternativ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6(1), 1-55. doi:10.1080/10705519909540118
    Kirpotin, S. (1999). The challenge of developing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in a Russian university.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4(3), 415-417.
    Leavitt, H. J. (1965). Applied organization change in industry. In J. G. March, (ed.),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 (pp.1144-1167), Chicago: Rand Mcnally.
    Lewin, K. (1951). 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 New York, NY: Harper and Row.
    Lippitt, R., Watson, J., & Westley, B. (1958). The dynamics of planned change. New York, NY: Harcourt, Brace and World.
    Owens, R. G. (2014).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 Leadership and school Reform (11th ed.).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Patterson, J. (1997). Coming clean about organizational change: Leadership in the real world.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424662)
    Ritchhart, R. (2004). Creative teaching in the shadow of the standards. Independent School, 63(2), 32-40.
    Robbins, S. P., & Judge, T. A. (201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Jersey, NJ: Prentice Hall, Inc.
    Rogers, E. M. (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5th ed). New York, NY: Free Press.
    Rogers, C. R., & Freiberg, H. J. (1994). Freedom to Learn (3rd ed). Columbus, OH: Merrill/ Macmillan.
    Simplico, J. S. C. (2000). Teaching classroom educators how to be more effective and creative teachers. Retrieved from http://findarticles.com/p/articles/mi_qa3673/is
    _4_120/ai_n28784014/?tag=content;col1
    Steers, R. M. (1991). 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4th ed). New York, NY: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
    Tanner, C. K., & Lackney, J. A. (2006). Educational facilities planning: Leadership,architecture, and management.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The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Plant Administrators (2015). What is APPA’s purpose?.Retrieved from http://www.appa.org/aboutUs/index.cfm
    Tushman, M. L., & O’Reilly III,C. A. (1996). 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s: Managing evolutionary and revolutionary change.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8(4), 8-30.
    Uline, C., & Tschannen-Moran, M. (2008). The walls speak: The interplay of quality facilities, school climate,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46(1), 55-73.
    Zhu, C. (2013). How innovative are school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case study in Beijing and Hong Kong. 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 22(2), 137-145. doi: 10.1007/s40299-012-0006-4.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10317100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3171007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07101.pdf2762KbAdobe PDF242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