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 中文文獻 尤品琇、林燦螢(2014)。人資策略夥伴職能之研究。就業與勞動關係,第四卷第一期,97-113。 尤品琇(2011)。人資策略夥伴職能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碩士論文,26-39。 王文科(1990)。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冠軍(2015)。策略夥伴關係管理。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HR策略夥伴認證班,第2期,10-21。 石銳(2003)。人力資源管理與職涯發展。台北市:楊智文化。 江明修(2003)。以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推動政府再造。T&D飛訊,第10期,1-3。 江明修、陳秋政(2004)。高階行政主管培訓與進用之研究 :理論與國際經驗析探。考銓季刊,第37期,5-51。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5)。行政院推動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說明資料簡報,2005年8月,取自:法務部官方網站/電子報馬仔(所屬機關) (http://www.moj.gov.tw/ct.asp?xItem=16026&ctNode=14498&mp=001) 李芳齡(譯)(2001)。人力資源最佳實務(原著Dave Ulrich)。台北市:商周出版。(原著出版年:1997)。 李美雲(2001)。政府中高階管理人才之培訓與養成。人事月刊,第33第3期,63-69。 李淑君(2006)。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y)的內涵、發展與運用。人事月刊,第42卷第1期,48-53。 李隆盛、蘇容萱(2007)。國營事業民營化後人力資源發展人員的角色與職責。T&D飛訊,第54期,1-2。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原著Michale Q. Patton)。台北縣:桂冠。 吳奕慧、聞玲玲、甄立豪(譯)(2004)。金融時報大師系列「人力資源管理」(原編James. Pickford)。台北市:台灣培生。 吳瓊恩、張世杰、許世雨、董克用、蔡秀涓、蘇偉業(2006)。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智勝文化。 吳偉文、李右婷(2006)。讀解職能密碼=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台北市:普林斯頓。 吳泰成、周威廷(2011)。公部門推動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架構芻議,研考雙月刊,第35卷第3期,113-120。 何永福、楊國安(1993)。人力資源策略管理。台北市:三民書局。 沈建亨(2011)。人力資源事業夥伴角色職能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25。 尚容安(譯)(2001)。個案研究法(原著Robert K.Yin)。台北:宏智文化。 林怡嫺(2005)。人力資源管理角色量表之建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8-25。 林文政(2007)。CEO期待的人資新定位。人力資本,第7期,15-17。 林文政(2008)。人力資源與直線主管的新策略夥伴關係。經理人月刊,第44 期,141-150。 林揚程(2008)。溝通力,決定明日競爭力,2008年11月,取自:http://www.sudu.cc/front/bin/ftdetail.phtml?Part=AA9A03&Seq=53487。 施能傑(2002)。能力模式與人力資源訓練發展。人事月刊,第34卷第233期,5-19。 施能傑(2006)。文官體系能力與政府競爭力: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觀點。東吳政治學報,第22期,5-17。 紀乃文、張火燦(2006)。人力資源主管角色、人力資源部門績效指標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第六卷第三期,71-93。 范維恩、陳貞毓、陳美齡、楊靜宜、黃冠智、賴聽柔(2012)。2020年人力資源管理角色之趨勢調查與未來挑戰。第十八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資料,1-2。 孫本初(2002)。公務人員核心能力建構之探討。公訓報導,第100期,55-57。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出版。 陳秀如(2015)。人資客服代表在組織設計的策略角色職能。國立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碩士論文,33-41。 許慈倩(2007)。以飯店業的精緻服務為師:導入HR前中後台分工。人力資本,第9期,15-17。 黃志良、黃家齊、溫金豐、廖文志、韓志翔(2010)。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市:華泰文化。 溫金豐、謝孟蓉(2013)。公務機關的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文官培訓季刊,第2期,37-38。 管麗娟(2010)。策略性人力資源對組織文化轉型的影響~以類比IC設計L公司為個案研究。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管理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6-34 銓敘部人事管理司(2011)。建立以能力為取向之人事人員陞任評分標準表個別選項之研究-能力評鑑法的運用。銓敘部人事制度改進專案小組研究報告,5-10。 蔡侑容(2009)。人力資源事業夥伴角色類型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9-62。 盧瑞山(2012)。學校行政人員如何去建構核心能力。休閒保健期刊,第八期,269-277。 魏梅金(譯)(2005)。才能評鑑法-建立卓越績效的模式(原著Lyle M. Spencer & Signe M.Spencer)。台北市:商周出版。 魏佳卿(2009)。職能理論探討:人力資源客戶經理職能之個案研究。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在職專班管理科學組碩士論文,16-21。 龐寶璽(2006)。企業人力資源跨部門服務角色與服務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80-84、140-144。 二 英文文獻 Becker, Brain and Barry Gerhart. (1996) The Impac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Progress and Prospect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779-801. David C. McClelland.(1973).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American Psychologist,28,1-14. Delaney, John T. and Mark A. Huselid. (1996). The Impac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39,949-969. Derouen, C.& Kleiner, B. H.(1994). New developments in employee training, Work Study, 43(2),13-16. Delery, John E. and D. Harold Doty.(1996). Modes of Theorizing in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est of Universalistic, Contingency, and Configurational Performance Predic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39, 802-835. Gary Hamel & C.K. Prahalad.(1994). 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Edward E. Lawler III & Susan A. Mohrman(2003). HR as a Strategic Partner:What Does It Take to Make It Happen? Human Resource Planning,26(3),17-21. John W. Creswell.(2007). Qualitative inquiry & research design: Choosing among five approaches. London: SAGE Pulications. Katz, R. L.(1955).Skill of effective administrato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33,P33-42. Kates, A.(2006). Designing the HR Organization, HR. Human Resource Planning,29(2),22-30. Kesler, G. C.(1995). A model and process for redesigning the HRM role, competencies, and work in a major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34(2),229-252. Platt, J.(1992).”Case study” in American methodological thought. Current Sociology,40(1),17-48. Schuler, R. (1990). 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New York: West Publishing co. Ulrich, D. (1997). Human Resource Champion. 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Ulrich,D.&Brockbank,W.(2005). Role Call. People Management,11(12),24~28 Wright, P.M., McMahan, G. C., Snell, S.A.,&Gerhart,B.(2001).Comparing line and HR executives’ perception of HR effectiveness: Services, Roles, and contribution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40(2),11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