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史源及其譯注 (基於史源的相關性,爰依其性質集中排列;並以年代先後為序。) 司馬遷,史記,百衲本,台北:商務,民59年台二版。 范曄,後漢書,百衲本。 陳壽,三國志,魏志,百衲本。 魏收,聖晝,百衲本。 令狐德棻,周書,百衲本。 魏徵,隋書,百衲本。 宋濂,元史,點校本,台北:鼎文,民69年景印。 李文田注,元朝秘史,百部叢書成初編,漸西村舍叢刊本。 陳彬龢注,元朝秘史,台北:商務,民59年景印。 謝再善譯,蒙古秘史,上海:中華,1956年。 札奇斯欽譯註,蒙古秘史新譯並註釋,台北:聯經,民68年。 道潤梯步,新譯簡注蒙古秘史,香港:三聯,1980年港版。 鄭麟趾,高麗史,漢城:亞細亞,1972年重印。 洪皓,松漠紀聞,遼海叢書本。 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適園叢書本。 劉郁,西使記,學津討原本。 張德輝,嶺北紀行,浙江圖書館叢書本。(足本見:姚從吾,「張德輝『嶺北紀行』足本校注」,見:姚從吾先生全集,第七册)。 佚名,聖武親征錄,蒙古史料四種本,台北:正中,民51年景印。 孟珙,蒙韃備錄,蒙古史料四種本。 彭大雅,黑韃事略,蒙古史料四種本。 李志常,長春真人西遊記,蒙古史料四種本。(英譯:Lie C., A. Waley trans. Travels of an Alchemist .) 耶律楚材,西遊錄,台北:廣文,民58年景印。(足本見:姚從吾,「耶律楚材西遊錄足本校注」,見:姚從吾先生全集,第七册)。 張星烺譯,馬哥孛羅遊記,台北:商務,民68年台三版。 陶宗儀,輟耕錄,台北:木鐸,民71年。 葉子奇,草木子,清藍格精鈔本。 鄭思肖,心史,台北:世界,民54年景印。 蘇天爵編,元文類,台北:世界,民51年景印。 蘇天爵編,國朝名臣事略,台北:世界,民54年景印。 虞集,道園學古錄,四庫叢刊涵芬樓本。 王惲,秋澗先生大全文集,四庫叢刊涵芬樓本。 楊載,楊仲弘集,四庫叢刊涵芬樓本。 歐陽玄,圭齋文集,四庫叢刊涵芬樓本。 姚燧,牧庵集,四庫叢刊武英殿本。 程鉅夫,雪樓集,湖北先正遺書本。 蕭大亨,北虜風俗,台北:廣文,民61年。 金志奇,口北三廳志,台北:成文,民57年景印。 札奈斯欽譯,「弓手國族(蒙古)史」,大陸雜誌,二十卷一、二期(民50年)。(譯自:Blake , R. P. and R. N. Fryetrans. "History of the Nation of the Archers, " HJAS Vol .12 No . 3 , 4.) 札奇斯欽,蒙古黃金史譯註,台北:聯經,民68年。 二、一般研究及論著 (論文與專書並列,均依作者姓名筆劃為序。) 文崇一,「漢代匈奴人的社會組織與文化型態」,見凌純聲等,邊疆文化論集,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42年。 王明蓀,早期蒙古遊牧社會的結構--成吉思可汗前後時期的蒙古,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民65年。 王國維,「遼金時代蒙古考」,學衡,五十三期(民15年)。 巴爾托里德,耿世民譯,中亞簡史,新疆:人民,1978年。(譯自:Barthold , V. V. Four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Central Asia . Vol . I .) 白秀雄,吳森源,李建興和黃維憲,現代社會學,台北:巨流,民67年。 白寶謹,「成吉思汗怎樣教導幹部」,見蒙古研究,台北:中國邊疆歷史語文學會,民57年。 甘家馨,社會制度,香港:圖南,民55年。 札奇斯欽,北亞遊牧民族與中原農業民族間的和平戰爭貿易之關係,台北:正中,民62年。 札奇斯欽,蒙古史論叢,上下册,台北:學海,民69年。 札奇斯欽,「蒙古與中國本土歷史關係之演變」,見遼金元史研究論集,台北:大陸雜誌社,無出版日期。 布林,留金鎖,「略評成吉思汗的前半生」,見盧明輝等編,蒙古族歷史人物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 江上波夫,于景讓譯,「匈奴人的飲食」,見:邊疆論文集,第二册,台北:國防研究院,民53年。 江上波夫,于景讓譯,「匈奴奇畜駃騠騊駼驒騱考」,大陸雜誌,七六卷二,三期(民47年)。 伍軔,「薩滿教的演變和沒落」,社會科學戰線(1981年第3期)。 朱傑勤譯,中國與阿拉伯人關係之研究,台北:華世,民63年。 朱麗文譯,「明初蒙古習俗的遺存」,食貨,五卷四期(民64年)。 伊利阿底,札奇斯欽譯,「薩滿教」,新思潮,第四十五期(民44年)。 吉田禎吾,徐人仁譯,「文化接觸變遷的過程」,大陸雜誌,二十五卷八期(民51年)。 宇文懋昭,大金國志,掃葉山房本。 沃爾那德斯基,札奇斯欽譯,蒙古與俄羅斯,上下册,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44年再版。(譯自:G. Vernadsky , Mongol and Russia)。 李則芬,元史新講,全五册,台北:作者自印,民67年。 李則芬,成吉思汗新傳,台北:中華,民59年。 李思純,元史學,上海:中華,民15年。 李符桐,回鶻史,台北:文風,民52年。 李符桐,成吉思汗傳,台北:新動力,民54年再版。 余元盫,成吉思汗傳,上海:人民,1955年。 物拉底迷爾佐夫,張興唐、烏占坤譯,蒙古社會制度史,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46年。(Vladimirtzov , B. Y. 原著,據日譯本轉譯)。 林旅芝,匈奴史,香港:波文,1973年再版。 林旅芝,鮮卑史,香港:波文,1973年再版。 林恩顯,「略論我國邊疆社會」,見陳治世等,人文社會科學學術論文集─文教社會類,台北:商務,民72年。 林幹,「突厥社會制度初探」,社會科學戰線(1981年第三期)。 林韻濤,「蒙古用畏兀字之原因」,禹貢,五卷十二期(民25年)。 拉丁摩,徐仁之譯,「蒙古的王公,僧侶,與平民階級」,禹貢,三卷十期(民24年)。 胡志偉,「元帝國與印刷術的西傳」,見遼金元史研究論集,台北:大陸雜誌社,無出版日期。 范壽琨,「試論十三世紀蒙古對高麗的入侵」,社會科學戰線(1983年第4期)。 洪鈞,元史譯文證補,中華古籍刊本,台北:大西洋景印,無出版日期。 哈勘楚倫,「成吉思汗的宗教觀」,民族與華僑學報,第三期(民70年)。 柯紹忞,新元史,全五册,台北:藝文景印,無出版日期。 柳詒徵,「中國文化史」,學衡,第六十一期(民17年)。 唐屹,「『成吉思』釋義」,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二十六期(民66年)。 唐屹,「蒙古部族考初稿Ⅰ--十三世紀蒙古部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年報,第六期(民64年)。 唐屹,蒙古史研究筆記。 唐屹,蒙古文化研究筆記。 唐長孺,「蒙古前期漢文人進用之途徑及其中樞組織」,學原,二卷十期(民30年)。 馬起華,成吉思汗與拿破崙,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71年。 姚從吾,姚從吾先生全集,全七册,台北:正中,民70年二版。 郝經,續後漢書,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景印,無出版日期。 島田正郎,「遊牧民族文化的特質」,見蒙古研究,台北:中國邊疆歷史語言學會,民57年。 島田正郎,「亞洲北部遊牧民族的『法』的生活」,見宋遼金史研究論集,台北:大陸雜誌社,無出版日期。 陳寅格,元西域人華化考,台北:世界,民51年景印。 郭振芳,「值得國人崇敬的世界偉人--成吉思汗」,見成吉思汗紀念論文集,台北:蒙藏委員會,民64年。 從吾譯注,「蒙古史發凡」,輔仁學誌,一卷二期(民18年)。 符拉基米爾佐夫,劉榮峻譯,蒙古社會制度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年。(譯自:[ ])。 陶希聖,「元代西域及猶太人的高利貸與頭口搜索」,食貨,一卷七期(民24年)。 陶晉生,「略論邊疆民族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四卷一期(民60年)。 陶晉生,「歷史上漢族與邊疆民族關係的幾種解釋」,思與言,四卷一期(民55年)。 孫克寬,「元史百官志的工匠組織」,見元明史研究論集,台北:大陸雜誌社,無出版日期。 孫克寬,「斡脫錢與西域人對華的經濟剝削」,見書同上。 袁冀,元史研究論集,台北:商務,民63年。 曾問吾,中國經營西域史,上海:商務,民25年。 黃道琳,文化模式,台北:巨流,民65年。(譯自:R. Benedict , Patterns of Culture)。 黃麗澤,「元代的回教」,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十三卷四期(民69年)。 馮家昇,「匈奴民族及其文化」,禹貢,七卷五期(民26年)。 馮承鈞譯,多桑蒙古史,上下册,上海:商務,民28年。 馮承鈞譯,西域南海史地考證譯叢續編,上海:商務,民23年。 馮承鈞譯,「中亞史地譯叢」,輔仁學誌,三卷一期(民20年)。 馮承鈞譯,成吉思汗傳,台北:商務,民58年台一版。 馮承鈞,「遼金北邊部族考」,輔仁學誌,八卷一期(民28年)。 舒振邦,「"成吉思汗"稱號考釋」,民族研究(1980年四期)。 舒振邦,「關於成吉思汗南征的目的和作用問題」,見盧明輝等編,蒙古族歷史人物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楊遠,「張騫出使西域考」,幼獅學誌,十六卷四期(民70年)。 楊紹猷,「蒙古早期信仰和成吉思汗宗教政策」,民族研究(1983年一期)。 楊紹猷,「明代蒙古族婚姻和家庭的特點」,民族研究(1984年四期)。 張興唐,「成吉思汗和王罕、札木合恩怨係經過及其是非的研究」,民族與華僑論文集,創刊號(民63年4月)。 張興唐,「元史本紀太祖(成吉思汗)西征考異」,史學彙刊,第二期(58年8月)。 張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滙編,全六册,北平:輔仁大學圖書館,民19年。 張振珮,成吉思汗評傳,重慶:中華,民32年。 趙永春,「論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的原因」,見盧明輝等編,蒙古族歷史人物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 蔡美彪,「遼金石刻中之韃(達)靼」,學原,三卷三、四期(民30年)。 黎東方,細說元朝,上下册,台北:文星,民55年。 劉光義,「蒙古元帝室后妃信奉基督教考」,見宋遼金元史研究論集,台北:大陸雜誌社,無出版日期。 劉義棠,中國邊疆民族史,台北:中華,民60年二版。 劉學銚,「民族英雄成吉思汗」,見氏著,蒙古論叢,台北:金蘭,民71年。 衛惠林,社會學,台北:正中,民54年二版。 蕭啟慶,「北亞遊牧民族南侵各種原因的檢討」,食貨,一卷一期(民61年)。 謝劍,「匈奴宗教信仰及其流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四十二本,第四分(民60年)。 謝劍,「匈奴社會組織的初步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四十本,下册(民58年)。 謝劍,「匈奴政治制度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四十一本,第二分(民58年)。 韓儒林,「成吉思汗十三翼考」,中國文化研究所集刊,一卷一期(民29年)。 韓儒林,「蒙古荅刺罕考」,中國文化研究所集刊,一卷二期(民30年)。 韓儒林,「元朝秘史拉施德史集所載之雪你惕及合卜禿兒思氏」,中國文化研究所集刊,一卷二期(民30年)。 韓儒林,「突厥官號研究」,中國文化研究所集刊,一卷一期(民29年)。 韓儒林,「西北地理札記」,中國文化研究所集刊,一卷三期(民30年)。 韓儒林譯,「蒙古之突厥碑文導言」,禹貢,七卷一、二、三期(民26年)。 韓儒林譯,「突厥文苾伽可汗碑譯釋」,禹貢,六卷六期(民25年)。 韓儒林,「關于『蒙古史料四種』和古行記四種」,社會科學戰線(1984年2期)。 三、日文著作 (依作者姓氏發音為序) 青木富太郎,「古代蒙古人の共同狩獵と兵制」,見東洋史集說,東京:富山房,昭和16年。 青木富太郎,「古代蒙古の婦人の家庭內における地位.權力」,見內陸アジア史學會編,內陸アジア史論集,第一,東京:國書刊行會,昭和55年二版。 愛宕松男,アジアの征服王朝,東京:清水書院,昭和47年。 箭內互,蒙古史研究,東京:刀江書院,昭和41年復刊。 岩村忍,元朝秘史--チンギズ=ハン實錄,東京:中央公論社,昭和55年25版。 岩村忍,モンゴル會經濟史の研究,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昭和43年。(中文由思鹿譯,連載於中國邊政)。 羽田亨,「成吉思皇帝聖旨牌」,見:羽田博士史學論文集,上卷歷史篇,京都:同朋社,昭和50年2刷。 羽田亨,「元朝秘史に見ゆ蒙古の文化」,書同上。 內田吟風,「烏桓鮮卑の源流と初期社會構成--古代北アジア遊牧民族の生活」,見氏著,北アジア史研究--鮮卑柔然突厥篇,京都:同朋社,昭和50年。 江上波夫,騎馬民族國家,東京:中央公論社,昭和57年38版。 片山共夫,「怯薛と元朝官僚制」,史學雜誌,89篇12號(1980年)。 勝藤猛,成吉思汗,東京:清水書院,昭和47年。(中譯:劉秋岳譯,成吉思汗,台北:平凡,民68年)。 吉母順一,安齋和雄共譯,シンギズカン--征服者的生涯,東京:白水社,1974年。(原著:L. Hambis , Gengis-Khan) 駒井明義,「成吉思汗人物論」,見東洋史集說,東京:富山房,昭和16年。 小林高四郎,ジンギズカン,東京:岩波,1980年23刷。 外山軍治,金朝史研究,東京:東洋史研究會,1964年10月。 志茂碩敏,「イル汗國におるモンゴル人」,東洋史研究42卷4號(昭和59年3月)。 田村實造,中國征服王朝の研究(中),東京:東洋史研究會,昭和49年2版。 村上正二譯注,モンゴル秘史--チンギズ.カン物語,全三册,東京:平凡社,昭和45、47、51年。 護雅夫,遊牧騎馬民族國家,東京:講談社,昭和52年12刷。 護雅夫,古代遊牧帝國,東京:中央公論社,昭和54年3版。 肆、英文著作 Bibliography: Cited Works in Western Languages Allsen, T. T. "The Yuan Dynasty and the Uighurs of Turfan in the 13th Century." in M. Rossabi, ed., China among Equals. Berkeley.: U. of California P., 1983. Banzarov, D. "The Black Faith, or Shamanism among the Mongols." Mongolian Studies 7 (1981-82). Barfield, T. J. "The Hsiung-nu Imperial Confederacy: Organization and Foreing Policy."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16 (Nov. 1981). Barthold, V. V., V. and T. Minorsky trans. Four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Central Asia. 3 vols. Leiden: E. J. Brill, 1962. Barthold, W. Turkestan down to the Mongol Invasion. Philadelphia: Porcupine, 1977. Birket-Smith, K. The Paths of Cultures. Madison: The U. of Wisconsin P., 1965. Bretschneider, E. Mediaeval Researches from Eastern Asiatic Sources. 2 Vols. London: RKP, 1967 rep. Brent, P. The Mongol Empire. London: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1976 Chen, P. H. Chinese Legal Tradition under the Mongols. Princeton: Princeton U. P., 1979. Cleaves, F. W. "The Sino-Mongolian Inscription of 1362, in Memory of Prince Hindu," HJAS 12 (1949). Cleaves, F. W. "The Sino-Mongolian Inscription of 1240." HJAS 23 (1960-61). Dawson, C. Religion and Culture. Cleveland: World, 1948. Dawson, C., ed. The Mongol Mission. New York. Sheed and Ward, 1955. de Rachewiltz, I., trans.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s. " PFEH 14-26 (1971-82) de Rachewiltz, I., Papal Envoys to the Great Khans. Stanford: Stanford U. P., 1971. de Rachewiltz, I. "Turks in China under the Mongols.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Turco-Mongol Relations in the 13th and 14th Centuries.” in M. Rossabi, ed. China among Equals. Berkeley: U. of California P., 1983. Eberhard, W., Conquerors and Rulers. Leiden: E. J. Brill, 1970. Eliade, M. Patterns in Comparative Religion. New York: Meridian, 1958. Fairbank, J. K., E. O. Reisehauer and A.M. Craig. East Asia, 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73. Fried, M. H. The Evolution of Political Society. New York: Random, 1967. Haiden, M. "The Mongol Tradition and their Survival in Central Asia (XN-XV Centuries)." Central Asiatic Journal 28 (1984) Hung, C. "China and the Nomads, Misconceptions in Western Histography on Inner Asia." HJAS 41 (1981). Hung, W.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Book Known as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s." HJAS 14(1951). Issawi, C. trans. An Arab Philosophy of History. London: John Murray, 1969. Jachid, S. and P. Hyer. Mongolian Cultures and Society. Boulder: Westview, 1979. Juvaini, A. A., J. A. Boyle trans.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Conqueror. 2 Vols. Combridge: Harvard U. P., 1958. Krader, L. Social Organization of the Mongol-Turkic Pastoral Nomads. The Hague: Mouton, 1964. Krader, L. Formation of the State. Englewood: Prentice-Hall, 1968. Kwanten, L. "Chingis Khans’ Conquest of Tibet, Myth or Reality?" Journal of Asian History 8 (1974). Langlois, J. D., ed. China under Mongol Rule. Princeton: Princeton U. P.. 1981. Lattimore, O. "Chingis Khan and the Mongol Conquests." Scientific American 209 (Aug. 1963). Li, C., A. Waley trans. The Travel of An Alchemist. Westport: Greenwood. 1976 rep. Ligeti, L., ed. Mongolian Studies. Amsterdam: B. R. Gruner. 1970. Pao, K. Studies on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s. The Hague: Mouton, 1965. Phillips, E. D. The Mongols.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 1969. Prusek. J. Chinese Statelets and the Northern Barbarians in the Perild 1400-300 B. C. Dorderecht: D. Reidel. 1971. Rashid-Aldin, J. A. Boyle trans. The Successors of Genghis Khan, New York: Columbia U. P., 1971. Riasanovsky, V. A.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Mongol Law. Bloomington: Indiana U., 1965. Riasanovsky, V. A. Customary Law of Mongol-Turkic. Pastoral Nomads. The Hague: Mouton, 1964. Roasabi, M. "The Muslims in the Early Yuan Dynasty." in J. D. Langlois, ed. China under Mongol Rule. Rossabi, M., ed. China among Eaquals. Berkeley: U. of California P., 1983. Sagaster. K. "Die Bittreds des Kilügen Bagatur und des Cinggis-Khan-Kult." in L. Ligeti, ed. Mongolian Studies. Saunders. J. J. The History of the Mongol Conquests. London: RKP, 1971. Serruys. H. "The Dearth of Textiles in Traditional Mongolia. "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16 (1982). Sinor, D. Inner Aisa: A Syllalus. The Hague: Monton, 1969. Spuler, B., S. and H. Drummond trans. History of the Mongols. Berkeley: U. of California P., 1972. Spuler, B., G. Wheeler, trans. The Mongol in History. London: Praeger, 1971. Stavrianos, L. S. The World to 1500.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1970. Vernadsky, G. "The Scope and Contents of Chingis Khan`s Yasa." HJAS 3 (1938) Weber, M., T. Parsons trans.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N. Y. Charles Scribners, 1956. Wittfogel, K. A. and C. Feng. History of Chinese Society-Liao. Philadelphia: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1949. Wylie, T. V. "The First Mongol Conquest of Tibet Reinterpreted." HJAS 37 (19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