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852
|
Title: | 中共與美國經貿關係之研究( 一九七二- 一九八二) |
Authors: | 鄭義爲 |
Contributors: | 陸民仁;潘家聲 鄭義爲 |
Date: | 1984 |
Issue Date: | 2016-11-11 16:46:37 (UTC+8) |
Abstract: | 前言 表次 圖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的範圍與途徑2 第二節 研究的架構與資料來源4 第二章 中共的外貿政策與體制11 第一節 中共對外貿易的政策12 第二節 中共對外貿易的體制27 第三章 中共與美國經貿關係的回顧43 第一節 中共對美國的戰略與策略44 第二節 由禁運到解凍51 第三節 由「上海公報」到建交56 第四節 由建交到「八一七」公報62 第四章 中共自美輸入與對美輸出75 第一節 一般趨勢77 第二節 商品結構93 第三節 中共輸美商品的績效121 第五章 展望、影響與對策133 第一節 雙方經貿關係未來的發展與限制134 第二節 雙方經貿關係發展對我國之影響140 第三節 我國因應之對策與作法165 第六章 結論173 參考文獻179 附錄(一) 一九八三年中共與美國的經貿關係189 附錄(二) 中共與美國經貿關係大事紀要( 1950 ~ 1983 ) 193 附錄(三) 中共與美國貿易協定205 附錄(四) 中共與美國穀物貿易協定213 附錄(五) 中共與美國工業與技術合作協定215 表次 表2 - 1 中共的外貿取向與貿易依存度( 1952 ~ 1982 ) 25 表3 - 1 美蘇軍力之比較( 1950s ~ 1970s) 52 表4 - 1 中共與美國貿易收支( 1972 ~ 1982 ) 79 表4 - 2 中共與美貿易成長比率( 1973 ~ 1982 ) 80 表4 - 3 美國、日本與港澳地區在中共外貿地位之比較( 1972 ~ 1982 ) 87 表4 - 4 中共在美國對外貿易中之地位( 1972 ~ 1982 ) 90 表4 - 5(a) 中共與亞洲國家對美貿易之比較( 1972 ~ 1982 ) 91 表4 - 5(b) 中共與共產國家對美貿易之比較( 1976 ~ 1982 ) 92 表4 - 6 中共與美國貿易之商品結構( 1972 ~ 1982 ) 94 表4 - 7 中共與美國貿易商品結構之歷年成長率( 1973 ~ 1982 ) 95 表4 - 8 中共與美國貿易商品結構之歷年比例( 1972 ~ 1982 ) 97 表4 - 9 中共與美國貿易商品結構之比較( 1972 , 1977 , 1982 ) 99 表4 - 10 中共對外貿易之商品結構( 1975 ~ 1982 ) 101 表4 - 11 中共與美國貿易商品結構佔總外貿商品結構之比例( 1975 ~ 1982 ) 102 表4 - 12 中共自美輸入之商品結構( 1972 ~ 1982 ) 104 表4 - 13 中共自美輸入商品結構之歷年成長率( 1973 ~ 1982 ) 105 表4 - 14 中共自美輸入商品結構之歷年比例( 1972 ~ 1982 ) 106 表4 - 15 中共自美輸入商品結構之比較( 1972 , 1977 , 1982 ) 107 表4 - 16 中共總輸入之商品結構( 1975 ~ 1982 ) 110 表4 - 17 中共自美輸入商品結構佔總輸入商品結構之比例 ( 1975 ~1982 ) 111 表4 - 18 中共對美輸出之商品結構( 1972 ~ 1982 ) 112 表4 - 19 中共對美輸出商品結構之歷年成長率( 1973 ~ 1982 ) 113 表4 - 20 中共對美輸出商品結構之歷年比例( 1972 ~ 1982 ) 114 表4 - 21 中共對美輸出商品結構之比較( 1972 , 1977 , 1982) 116 表4 - 22 中共總輸出之商品結構( 1975 ~ 1982 ) 118 表4 - 23 中共對美輸出商品結構佔總輸出商品結構之比例 ( 1975 ~ 1982 ) 119 表4 - 24 中共主要商品在美市場之相對績效指數( 1972 ~ 1981 ) 123 表4 - 25 中共主要出口商品在美國市場競爭能力強弱之商品項目( 1972 , 1975 , 1978 , 1981 ) 125 表4 - 26 1972 ~ 1981年中共商品在美國市場相對出口績效指數時趨勢129 表5 - 1 中華民國與中共外貿概況之比較( 1972 ~ 1982 ) 143 表5 - 2中華民國與中共在世界貿易中之地位( 1972 ~ 1982 ) 144 表5 - 3中華民國與中共外貿依存度之比較( 1972 ~ 1982 ) 145 表5 - 4中華民國與中共平均每人貿易額之比較( 1972~1982 ) 147 表5 - 5中華民國與中共對美貿易之比較( 1972 ~ 1982 ) 149 表5 - 6中華民國與中共對美出口貿易比重之比較( 1972 ~ 1982 ) 155 表5 - 7中華民國與中共出口結構之比較( 1975 ~ 1982 ) 157 表5 - 8中華民國與中共商品對美國出口結構之比較( 1975 ~ 1982 ) 159 附表1 八○年代中共與美國貿易狀況 191 附表2 1983年美國與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狀況 192 圖次 圖 1 - 1 經貿活動投入與產出之關係5 圖 2 - 1 中共中央外貿組織的變遷31 圖 4 - 1 中共對美國外貿的趨勢81 圖 4 - 2 中共與美國進出口狀況83 圖 4 - 3 中共與美國貿易收支85 圖 4 - 4 中共與美國貿易商品結構之比較( 1972 , 1977 , 1982 ) 100 圖 4 - 5 中共自美輸入商品結構之比較( 1972 , 1977 , 1982 ) 108 圖 4 - 6 中共對美輸出商品結構之比較( 1972 , 1977 , 1982 ) 117 圖 5 - 1 中華民國與美國外貿的趨勢151 圖 5 - 2 中華民國與美國貿易差額的狀況153 |
Reference: | 一、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1)原始資料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 ,「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 (2)其他書籍 王師復,經濟學方法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八年)。 尹慶耀,中共外交與對外關係(台北:國際關係研究所,民國六十二年)。 高向皋編著,中共經濟(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四年)。 孫殿柏,現代經濟制度之發展的比較研究(台北:裕文公司,民國六十五年)。 張京育主編,中共現階段經濟政策- 1977 ~ 1982 (台北:政大國關中心,民國七十二年)。 張京育,國際關係與國際政治(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 許德明,文革後的中共經濟(香港:友聯研究所,一九七四年)。 邵玉銘,中美關係論文集(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 葉孔嘉,台灣與中共產品在美國市場之競爭(台北:經濟部國貿局印,民國七十年)。 陸民仁,經濟分析:總體理論(台北:財稅人員訓練所,民國六十四年)。 ______,經濟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三年)。 關中,中美關係的檢討(台北:自刊,民國七十一年)。 鄭竹園,中共經濟的診斷(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九年)。 嚴宗大,中共出口貿易的研究(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七十一年)。 §中共方面 天津財經學院外貿系編,「外貿知識手冊」(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一九八○年)。 北京經濟管理雜誌社編,「中國經濟年鑑」,(1981、1982、1983 ) (香港:現代文化企業公司) 南方十六所大學編寫組,「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成都: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徐禾等編,「政治經濟學概論」(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八年)。 許滌新,「論社會主義的生產、流通與分配-讀『資本論』筆記」(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薛暮橋,「當前我國經濟問題」(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 薜暮橋等著,「中國經濟發展新趨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二)英文部分 Alexander Eckstein, China’s Economic Revolution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Alexander Eckstein, Communist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Foreign Trade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66). Barnett A. Doak, China’s Economy in Global Perspective (Washington D.C. :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81). Christopher Howe, China’s Economy : A Basic Guide (New York : Basic Books, Inc., 1978). Chu-Yuan Che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 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 (Boulder Colorado : Westview Press, 1982). Daniel H. Bays, U.S.-China Trade Relations, 1983 : Six Essays (Kansas :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1983). Delbext A. Snider,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Homewood, Illinois : RD. Irwin, Inc. 1975). DuPre Jones ed., China : U.S. Policy since 1945 (Washington :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 1980). Egon Neuberger, and William Duffy, Comparative Economic Systems-A Deusion-Making Approach ( Taipei : Yeh-Yeh Book Co., 1976). Georges Sokoloff and Francoise Lemoine, China and the U.S.S.R. : Limits to Trade with the West (New Jersey : The Atlantic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82). H. Robert Heller, International Trade : 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 Taipei, Mei Ya Publications, Inc., 1977). Jan S. Prybyla,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st China (Scranton : Inter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1970). Joan E. Spero, The Politic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new York : St. Martin’s Press, 1981). John C. Kuan ed., Notes on Communist China’s Foreign Policy ( Taipei : Asia and World Institute, 1980). J. Wilczynski, The Economics of Socialism ( London : George Allen & Unwin, 1977). Kang Chao, Capital Formation in Mainland China, 1952-1965 ( Berkeley: Universit of Caiform’a Press, 1974). K. J. Holsti, International Politics :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New Jersey : Prentice-Hall Inc., 1977). Paul R. Gregory and Robert C. Stuart, Comparative Economic Systems ( Boston : Houghton-Mifflin Company, 1980). Rosalie L. Tung, U.S. -China Trade Negotiation ( New York : Pergamon Press, 1982). Shao-Chuan Leng ed., Post-Mao China and U.S.-China Trade ( Charlottesville :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1977). The Atlantic Council’s Committee on China Policy, China Policy for the Next Decade (Washington: The Atlantic Council of U.S., 1983). U.S. Congress,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 U.S.-China Economic Relations : A Reappraisal ( Washington D.C. : Ge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2). U.S. Congress, Joine Economic Commette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An Economic Assessment ( Washington D.C. :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2). ________, China : A Reassessment of the Economy ( Washington D.C. :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5). ________, Chinese Economy Post-Mao, (Washington D.C. :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8). ________, China under four Modernization ( Washington D.C. :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2). Yuan-Li Wu, The Economy of Communist China : An Introduction ( London : Pall Mall Press, 1965). Yu-min Shaw ed., ROC-U.S. Relations : A Decade After the "Shanghai Communique" ( Taipei : Asia and World Institute, 1983). 二、參考篇目 (一)中文部分 「大陸經濟現勢與前景」,中國時報,民國71年1月31日。 「試論美國對中共之新政策與我因應之道」(上)(下),中國時報,民國72年5月4日、5日。 「我國今後對外關係的一些問題」,中國時報,民國73年3月23日。 「中共統戰迷夢何時醒?」,聯合報,民國73年4月20日。 「美和中共經濟關係與雷根北平行」,聯合報。民國73年4月27日。 「美國與中共的經貿關係─老問題新局面」,中國時報,民國73年5月27日。 § 中共與香港方面 「努力增加出口,發展對外貿易」,人民日報, 1979年7月15日。 「中國進口商品結構及其貿易做法」,中國對外貿易,1980年第2期。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及其在八十年代的展望」,文匯報,1980年3月8日。 「中國對外經濟政策的發展」,七十年代,1981年1月。 「如何利用外資,引進技術設備」,社會科學,1981年2月號。 「論四個現代化」,人民日報。1981年2月14日。 「引技引進的方向必須轉變」,經濟管理,1981年4月號。 「國民經濟調整與發展勞動密集型產品」,社會科學輯刊,1981年第4期。 「我國當前經濟調整問題」,紅旗雜誌,1981年6月。 「充分發揮工貿結合優勢,迅速擴大機械設備出口」,經濟導報。第1734期,1981年10月28日。 「中國的進出口貿易」,中國對外貿易,1982年4月。 「發展出口貿易要有機動靈活的銷售策略」,世界經濟導報,1982年6月7日。 「進一步擴大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交流」,人民日報,1982年12月1日。 「為什麼要強調利用兩種資源、兩市場,學會兩套本領?」,理論與實踐,1982年12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六個五年計劃(1981~ 1985)」,人民日報,1982年12月13日。 「中國出口貿易的前景」,中國市場,1983年1月。 「國務委員兼對外經濟貿易部長陳慕華答記者間」,經濟導報,1983年3月28日。 (二)英文部分 Alexander Eckstein and Bruce Reynolds, "Sino-American Trade Prospects and Polic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 Vol. 64, No. 2 (May 1974). Christian Tyler, "A friendly dragon, Prefering those who bring gifts," Financial Times, May 8, 1984., P.7. Christopher S. Wren, " China Acts on Joint Ventures",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27, 1983., p.19. Donald S. Zagoria, "China’s Quiet Revolution," Foreign Affairs (Spning 1984). Harry Harding, "U.S.-China Relations Maturing", New York Times, May 3, 1984., A.27. Hobart Rowen, "China Spectacular : Beneath the Tinsel" New York Times, April 26, 1984., A.23. Harry Harding, "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Chinese Chinese Foreign Policy," Problems of Communism , Vol. 32., ( March-April 1983). James B. Stepanek,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The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 Sept-Oct 1982). Jan S. Prybyla, "Economic Problems of Communism : A Case Study of China," Asia Survey, Vol. 22 ( December 1982). Ji Chongwei, " Prospects for China’s Capacity to Absorb Foreign Investment," Beijing Review 25:17 ( April 16, 1982). J. Wilczynski,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Costs and Centrally Planned Economies," Economic Journal ( March 1965). Mark Baker, " Reagan takes a softer line with Peking" Financial Times, April 26, 1984., p.4. Michel Oksenberg and Richard Bush, "China’s Political Evolution : 1972-1982," Problems of Communism, Vol. 31 (Sept-Oct 1982). Nai-Ruenn Chen and Elaine M. DiFederico, "U.S. -China Trade : A Pecade of R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for Growth," Business America, June 28, 1982. Rowland Evans and Robert Novak, "Trade Wars", Washington Post, March 28, 1984., A.23. Shigeru Ishikawa, "China’s Economic Growth Since 1949-An Assessment," China Quarterly No. 94 (June 1983). |
Relation: |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碩士 72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index.html | | 0Kb | HTML2 | 428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