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677
|
Title: | 我國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研究 |
Authors: | 張仁敦 |
Contributors: | 陳國鈞 張仁敦 |
Date: | 1984 |
Issue Date: | 2016-11-09 17:34:07 (UTC+8) |
Abstract: | 論文提要 自民國四十二年以來,我國接連實施了六期的四年經濟建設計劃,造成經濟建設的輝煌成就,帶來民生富裕與社會繁榮,國家也朝向現代化途徑邁進。然而,由於經濟的高度成長,社會的快速變遷,法令的未能及時配合與事業主的認識不足,以致勞工問題隨之叢生。近年來,在勞工問題日形複雜化與深刻化的趨勢中,如何保障勞工基本權益,提升勞工生活素質,增進勞工社會地位,逐漸引起各界人士的關切。 立法院為我國最高民意代表機構,以立法委員代表「菁英份子」或「有勢之士」應該是適宜的。立法委員個人對政府某些政策或措施有所意見時,最能表達出來的方式就是透過「質詢權」的行使。勞工問題是現階段重要的社會問題,從其被發現,被注意,被討論,其嚴重性的被公認,從一般少數人的認知推進到多數人的認可,然後提昇到「合法化」的地位,也只有合法化地位確立之後,經過政策議題的設定(Policy Agenda Setting)過程,政府出面解決該勞工問題的行動也才可能被肯定。無容諱言的,立法委員在此一過程中透過對勞工問題的質詢而能夠發揮的力量,實有相當的影響力。 鑑於過去有關勞工問題的研究,是採取一種法制的,或針對特定勞工問題的研究。本文為補充此種研究的現況,因此就特定的立法委員團體為研究對象,以系統理論為分析架構,嘗試著從另一方向來分析勞工問題,並期望透過這類「有勢之士」職權上的運用,針對某些現象及關鍵性的問題,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功能,以便促使有關勞工行政的體系,更趨健全,而能造福於數百萬的勞工。 本論文共分七章十九節,約十萬餘言,內容重點為: 第一章,緒論,敘述本文研究的動機、研究的方法、研究範圍與架構,並對勞工問題的涵義與特性加以闡明。 第二章,立法委員的質詢制度與勞工問題質詢的環境。首先說明立法委員質詢制度,其次依系統理論分析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環境演變。 第三章,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綜合分析。分別就政府遷台後三十多年來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趨勢、內容、取向加以敘述,最後說明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認知來源與提出方式。 第四章,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實際內涵。主要討論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重點,包括勞動基準、勞工組織、勞資關係、勞工福利、就業安全。並就其中的次要類目、現況及缺失加以檢討。 第五章,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轉換過程、輸出及功效。分述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因應機構,並論及質詢的答覆,即轉換過程及輸出。最後探討勞工問題質詢的作用。 第六章,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檢討及改進建議。將前述各章做一綜合性的檢視,對勞工問題質詢運作現象上的偏差,以及質詢內容的重點,提出檢討與建議,以期有助於勞工問題的解決。 第七章,結論。說明研究上的限制,並提出心得。 本論文之完成,承陳國鈞老師之剴切指導,從觀念架構之釐定,到定稿後逐頁批注、逐字斧正,多方啟迪,指出不當及掛遺之處,使得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謹致最崇高敬意與謝忱。其次要感謝張天開老師及張家洋老師對本論文結構及內容方面的殷切指導。以及許許多多知名或不知名朋友直接或間接的提供資料、接受訪問。在寫作期間張治安老師,好友周唯中、吳秀光、吳紹開、及鄭瓊秋等不時的關照與鼓舞,在此一併致謝。家人的關愛,尤其二姊月琿、二哥仁俊或謄稿或校對,備極辛勞手足情深,難以言喻更為本論文完成的精神支柱。 勞工問題牽涉範圍很廣,勞工政策的複雜與多變,常使研究者不易把握重點。筆者由於學驗淺薄,初次嘗試論文的寫作,思慮不周,無法面面俱到,疏漏謬誤之處,在所難免,尚祈師長與先進,不吝指教,是所企盼。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研究方法1 壹、研究動機1 貳、研究方法及範圍3 第二節 相關概念及研究架構12 壹、相關概念12 貳、研究架構17 第三節 勞工問題的概念20 壹、勞工問題的涵義20 貳、勞工問題的特性30 第二章 立法委員的質詢制度及勞工問題質詢的環境43 第一節 立法委員的質詢制度43 第二節 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環境48 壹、政府對勞工政策的反應及勞工法規的制定48 貳、社會經濟結構的變遷54 第三章 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綜合分析71 第一節 歷年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趨勢71 第二節 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內容79 壹、勞工問題質詢的主要類目79 貳、質詢勞工問題立法委員的基本資料84 第三節 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取向97 壹、就整體言100 貳、就五個時期分別言110 第四節 立法委員勞工質詢的認知及提出113 第四章 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實際內涵131 第一節 勞動基準131 壹、童工、學徒、女工132 貳、工資、工時140 參、勞工退休146 肆、安全衛生、災害賠償、勞工檢查147 伍、勞動基準法153 第二節 勞工組織156 第三節 勞資關係159 壹、勞工契約、團體協約、工廠會議160 貳、勞資爭議161 第四節 勞工福利164 壹、職工福利164 貳、勞工教育168 叁、勞工保險168 第五節 就業安全172 第五章 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轉換過程、輸出及功效187 第一節 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轉換機構187 第二節 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答覆193 壹、勞工問題質詢答覆的方式194 貳、勞工問題質詢答覆的分析195 參、勞工問題質詢答覆的困難199 第三節 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作用202 第六章 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檢討及改進建議225 第一節 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檢討225 第二節 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的改進建議236 第七章 結論249 參考書目255 圖表目錄 圖 一 ― 1 :公共政策制訂的過程圖15 一 ― 2 :( David Easton ) 政治系統圖17 三 ― 1 :歷次會期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曲線圖75 表 一 ― 1 :遷台後歷次增額立法委員名額分配表11 一 ― 2 :主要國家受雇勞工比率表31 二 ― 1 :國內生產淨額各業所佔百分比統計表(按成本要素)56 二 ― 2 :按業別固定資本形成毛額百分比統計表56 二 ― 3 :就業者行業結構變動表58 二 ― 4 :台灣地區就業人口從業身份結構變動表60 二 ― 5 :台灣地區就業者教育程度分配表61 二 ― 6 :全國各級工會,會員數統計表64 三 ― 1 ;歷次會期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次數統計表72 三 ― 2 :不同時期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統計表78 三 ― 3 :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主要類目次數統計表(39年―72年)80 三 ― 4 :不同時期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主要類目統計表83 三 ― 5 :立法委員員勞工問題質詢集中情形統計表85 三 ― 6 :不同時期勞工問題質詢立法委員基本資料(性別)86 三 ― 7 :不同時期勞工問題質詢立法委員基本資料(籍貫)88 三 ― 8 :不同時期勞工問題質詢立法委員基本資料(黨籍)89 三 ― 9 :不同時期勞工問題質詢立法委員基本資料(資深、增額)91 三 ― 10:不同時期勞工問題質詢立法委員基本資料(代表性)94 三 ― 11:不同背景立法委員各期勞工問題質詢的人數及次數統計眾95 三 ― 12: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各會期取向次數統計表101 三 ― 13:不同時期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取向次數統計表112 三 ― 14:立法委員勞工問題口頭、書面質詢統計表120 四 ― 1 :不同時期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次要類目統計表133 四 ― 2 :七十年台灣地區製造業受雇員工每人每月平均工作日及工資表139 四 ― 3 :製造業平均日資與基本工資平均日資比較表142 四 ― 4 :勞工工作單位每週例假規定統計表145 四 ― 5 :勞工每週平均工作時數統計表145 四 ― 6 ;勞工瞭解在其工作單位有無依規定實施特別休假統計表145 四 ― 7 :各國製造業勞工因工死亡千人率統計表151 四 ― 8 :各國煤礦業勞工因工死亡千人率統計表152 四 ― 9 :台灣地區勞資爭議案件人數統計表161 四 ― 10:台灣區就業與失業人口統計表176 五 ― 1 :民國六十二年度至七十一年度內政部勞工行政年度預算表190 六 ― 1 :勞工和公務員勞動條件比較表231 六 ― 2 :一九五〇 ― 一九八〇年代西德工人福利增加情形比較表233 |
Reference: | 壹、基本資料 1.中華民國法規大全,七十年版。 2.內政部,七十一年勞工檢查及安全衛生年報,七十一年。 3.中央銀行經濟研究所編印,「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經濟圖表」,七十二年。 4.立法院,立法院公報。( 第五會期始-第七十二卷九○期止,有關勞工問題質詢部份。) 5.立法院,立法委員名鑑,四十二年,六十三年,六十四年,七十一年版。 6.台灣省,社會處,台灣省勞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第五期,七十二年。 7.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七十二年勞工統計年報,七十二年。 8.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七十二年勞工統計月報,七十二年九月。 9.行政院,主計處,七十一年統計提要,七十二年。 10.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國民經濟動向統計季報,七十二年。 11.行政院,民國六十二年度至民國七十一年度行政院施政計畫。 12.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民意代表選舉實錄,六十九年。 13.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加立法委員名額選舉公報,台北市選舉委員會編印。 貳、普通資料 一、中文部份: (一)書籍論文 1.丁幼泉,勞工問題,台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六十三年。 2.丁幼泉,企業內的勞工問題及其處理,台北:正中書局,六十六年。 3.丁幼泉,勞資關係概論,台北: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六十一年。 4.尤勞 (Heinz Eulau) 著,陳少廷譯,政治行為論,台北:商務印書館,六十三年。 5.中華民國六十九年「勞工生活與工作願望」調查研究報告,台北: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七十年。 6.艾伯特原著,卡爾增訂,徐懷瑩論述,英國國會制度,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四十九年。 7.江炳倫,政治學論叢續編,台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六十五年。 8.朱堅章主譯,黃紀、陳忠慶合譯,政治學的範圍與方法,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六十七年。 9.朱岑樓編,我國社會的變遷與發展,台北:東大圖書公司,七十年。 10.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六十八年。 11.吳玉鱗,三民主義勞工政策研究,台北:正中書局,七十年。 12.余堅,最新政治學,台北:商務印書館,六十五年。 13.林水波、張世賢,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七十一年。 14.法律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15.林清山,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七十二年。 16.拉斯基原著,王世憲譯,美國的總統制,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四十五年。 17.邱創煥,中國社會福利思想制度概要,上冊,台北:商務印書館,六十六年。 18.易君博,政治學論文集:理論與方法,台北:三民書局,六十六年。 19.胡春惠,「我國立法院質詢權之研究」,台北:嘉新水泥文化基金會,五十七年。 20.高雄市勞工心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七十一年。 21.陳繼盛,「建立勞工法規完整體系之研究」,行政院七十一年度研考經費補助專案。 22.陳國鈞,現代勞工問題及勞工立法,上下冊,台北:正光書局,七十年。 23.陳國鈞,中外社會運動比較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七十年。 24.陳國鈞,勞工研究論著,台北:國立中興大學工商學院,六十八年。 25.張金鑑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七十一年。 26.曾濟群,就法律案研究我國行政與立法兩院之關係,台北:嘉新文化基金會,五十七年。 27.曾濟群,中華民國立法院之組織與職權分析,台北:商務印書館,六十四年。 28.曾繁康,憲法論文集(二),國民大會秘書處編印,五十一年。 29.華力進,政治學,台北:經世書局,六十九年。 30.黃紀等譯,政治學名著精選,台北:洪流出版社,六十八年。 31.鄒文海,政治學,作者本人發行,五十年。 32.董來燦,美國壓力團體之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六十六年。 33.楊國樞等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台北:東華書局,六十八年。 34.葉啟政,楊國樞等編,當前台灣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七十年。 35.劉志宏,勞工問題及勞資關係論,台北:正中書局,五十六年。 36.謝徵孚,社會問題及社會政策,台北:正中書局,六十四年。 37.薩孟武,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五十二年。 38.薩孟武,中國憲法新論,台北:三民書局,六十三年。 39.薩孟武,孟武隨筆,台北:三民書局,六十二年。 40.鎮天錫,余煥模,張丕繼合著,人力政策的形成與實施,台北:聯經出版社,七十二年。 41.羅孟浩,論責任內閣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四十七年。 42.王切女,「台北市議會議員行使質詢權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六十六年。 43.辛玉舜,「我國勞工福利政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七十一年。 44.林清華,「台北市府會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六十一年。 45.柯景昇,「台灣省議會質詢權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六十九年。 (二)期刊雜誌: 1.王聖生,「公眾問題」―公共政策的研究對象,東方雜誌復刊,第十三卷三期。 2.任俠,「勞工基準法為誰延岩」,聯合月刊,第二十八期。 3.朱志宏,「國會功能分析之檢討」,憲政思潮,第四十期。 4.朱志宏,「美國立法系統之功能與結構」,憲政思潮,第四十期。 5.朱志宏,「當前立法研究途徑之評析」,思與言,第十八卷一期。 6.余煥模,「我國勞動力成長及其就業問題」,中央月刊,第十三卷七期。 7.李瑟,「工會穩定西德社會」,天下雜誌,第二十八期。 8.林水波,「政策繼續的內涵,類型與過程」,憲政思潮,第六十期。 9.范珍輝,「大眾傳播之社會學研究」思與言,第四卷一期。 10.徐佳士,潘家慶,趙嬰合著,「改進台灣地區大眾傳播國家之發展功能的研究」,新聞研究,第三期。 11.袁頌西,「大衛,尹斯頓之系統理論」,思與言,第六期。 12.高淑玲,「我國勞動基準法適用範圍之研究」,勞工研究,第七十期。 13.許雅媛,「勞工立法不容忽視」,時報雜誌,第一八八期。 14.陳國鈞,「論勞工行政問題」,勞工研究,第七十三期。 15.許介鱗譯,「現代立法過程的種種問題」,憲政思潮,第十七期。 16.陳國鈞,「我國勞動基準立法的探討」,勞工研究,第六十五期。 17.曹俊漢,「美國環境保護政策:結構與功能之研究」,美國研究,第九卷二期。 18.彭樹勳:「立法院立法委員之選學」,新出路,第六十三卷三期。 19.黃越欽,陳繼盛,「勞工定義問題」座談實錄,國際勞工評論,第五卷第一期。 20.郎裕憲,「第五屆台北縣市議會議員對質詢權之運用」,東方雜誌復刊,第一卷第八期。 21.湯瑞蘭,「勞動基準法草案送立法院審議以來反應意見之檢討」,勞工之友。 22.劉昆祥,「職工福利制度的探討與建議」,勞工研究,第七十三期。 23.劉昆祥,「勞工政策綜論」,勞工研究,六十五期。 24.燕萍,「勞動基準法草案制定經過及其內容概要」,勞工之友,第三七六期。 25.閻沁恆,「傳播內容之定量定質分析」,新聞研究第一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五十六年。 (三)報紙: 1.蕭新煌,「立法委員與台灣環境問題」,中國時報,七十二年九月十五日,第二版。 2.蕭新煌,「七十年代勞工政策的新取向」,工商時報,七十年五月一日,第九版。 3.張曉春,「勞工福利與權益受到重靦」,中國時報,七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第三版。 4.曹俊漢,從「政策窘境」看公共政策運作的無力感,中國時報,七十二年二月二十日,第二版。 5.曹俊漢,「建立有效偵測制度作為制定決策基礎」,聯合報,七十二年九月十六日,第二版。 6.戒撫天,「國會政治對話面臨一個嶄新局面」,聯合報,七十一年二月二十日,第二版。 7.林聖芬,「龐大而有效率的諮詢體系」,中國時報,七十二年六月一日,第二版。 8.聯合報,七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第二版。 9.聯合報,七十二年十月二十二日,第二版。 10.聯合報,七十二年十二月五日;第三版。 11.聯合報,六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第二版。 12.聯合報,七十二年十二月十一日,第二版。 13.聯合報,七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第二版。 14.聯合報,七十二年十月九日,第二版。 15.台灣新生報,五十四年六月七日,第二版。 16.中國時報,六十九年十二月八日,第二版。 17.中國時報,七十二年十一月十日,第二版。 18.中國時報,七十二年七月一日,第二版。 19.中國時報,七十二年十二月四日,第三版。 二、英文部份: 1. Berlson, Bernard,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nd. ed. Glencoe, Illinois: The Free Press, 1952. 2. Holsti, OLe R. Content Analyst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1969. 3. Doob, Leonard W. Public Opinion and Propaganda.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1948. 4. Allport, Fl yd H. “Toward A Science of Public Opinion.” In Public Opinion and Propaganda, Edited by Daniel Kitz.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1954. 5. Cantwell, F. V. “Public Opinion and Legislative Process.” In Readings and Communication, Edited by B. Berelson & M. Janowitz. Illinois : Frees Press, 1950. 6, Katz, Daniel, “Attitude Formation and Public Opinion ”Annals 367 (Sept, 1960). 7. Easton, David, The Political System. N.Y.: Knopf, 1973. 8. Easton, David, A System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 Inc., 1967. 9. Dye, D. R.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78. 10. Jones, C. O. An Introduction to Study of Public Policy, 2nd, ed. North Soituate, Mass Duxbury Press, 1977. 11. Lindblom, C. E. Policy-Making Process,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1968. 12, Maslow, A. H. “ A Theo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yical Review (July, 1943). 13. Mauss, Armand. Social Problems as Social Movements, Philadelphia: J.B. Lippin-Cott Company, 1975. 14. Almond, G. A. awl. Powell, G, B, Jr. Comparative Politics, 2nd, ed., Boston Toronto,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78. 15. Kast, F. E. and Rosenzweig J. 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 System Approach,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 1974. |
Relation: |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碩士 72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公共行政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index.html | | 0Kb | HTML2 | 240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