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105/145137 (79%)
Visitors : 52166289      Online Users : 73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604


    Title: 三民主義倫理思想的現代意義
    Authors: 劉煥雲
    Contributors: 黃奏勝
    劉煥雲
    Date: 1985
    Issue Date: 2016-11-09 15:58:45 (UTC+8)
    Abstract: 論文提要
    本文旨在呈現三民主義倫理思想的內涵及其價值,並結合現實環境,申論三民主義倫理思想所展現的現代意義。計分六章。全文逾二十萬字(不含註)。
    第一章緒論,先用現象學的方法描述三民主義及倫理思想的現代處境,進而用詮釋學方法來賦予吾人所建構之「當前三民主義的意義」及「研究倫理思想的現代意義」。並說明本文之研究方法。
    第二章,用溯原決論述三民主義倫理思想的淵源及其演進。並建構出三民主義倫理思想「責任與服務結合」、「內聖與外王合一」、「溝通民主與科學」等三項特性。
    第三章,論述「倫理的民族主義之現代意義」,指出「發揚光大中國道統」、「發展弘揚人文精神」、「融匯中西文化精粹」、「實踐王道文化理想」等四大現代意義。
    第四章。論述「倫理的民權主義之現代意義」,以倫理思想為經,民主政治為緯,分別論述「倫理的民權政治文化」、「倫理的政治社會化」、「完整的民權政治體系」、「民權政治發展的理想趨向」。
    第五章,論述「倫理的民生主義之現代意義」,以倫理思想為經,以科學為緯,分別論述「養民為目的的民生主義」、「倫理的民生經濟原理」、「民生經濟發展的正確途徑」、「理想的自由安全社會」。
    第六章論述「三民主義倫理思想的現代使命」,做為全文之終結。
    第一章 緒1
    第一節 當前三民主義的意義1
    一、三民主義是中國思想的主流2
    二、三民主義是世界潮流的趨勢4
    三、三民主義是統一中國的大道7
    第二節 研究倫理思想的現代意義11
    一、就統一中國問題而言12
    二、就民主政治而言15
    三、就當前世界科技而言19
    四、就當前中國社會而言2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內容27
    一、研究方法27
    二、名詞界定30
    三、本文結構33
    第二章 三民主義倫理思想的形成及其內涵46
    第一節 三民主義倫理思想的淵源46
    一、因襲中國固有的倫理思想47
    (一)、儒家倫理思想的要義47
    (二)、儒家倫理思想的實踐49
    (三)、儒家倫理思想的體驗52
    二、擷取西洋倫理學說之精華55
    (一)、達爾文的進化論55
    (二)、克魯泡特金的互助論57
    (三)、約翰穆勒的功用主義60
    (四)、基督教的博愛精神62
    三、融鑄之三民主義倫理思想63
    (一)、國父盡己利他與服務造福的倫理思想64
    (二)、先總統 蔣公服務人生的倫理思想66•
    第二節 三民主義倫理思想的特性68
    一、責任與服務結合68
    二、內聖與外王合一71
    三、溝通民主與科學74
    第三章 倫理的民族主義之現代意義93
    第一節 發揚光大中國道統93
    一、中國道統之要義93
    二、中國道統之使命97
    三、中國道統之發展101
    第二節 發展弘揚人文精神105
    一、人文精神之要義106
    二、人文精神之重要109
    三、人文精神之實踐113
    第三節 融匯中西文化精粹117
    一、文化融匯之主張118
    二、文化融匯之途徑121
    三、文化融匯之表現125
    第四節 實踐王道文化理想129
    一、王道文化之意義129
    二、王道文化之特質132
    三、王道文化之實踐136
    第四章 倫理的民權主義之現代意義157
    第一節 倫理的民權政治文化157
    一、民本思想159
    二、政治意義--服務意志162
    三、政治動力--誠166
    第二節 倫理的政治社會化170
    一、主權在民171
    二、全民參與175
    三、革命民權179
    第三節 完整的民權政治體系183
    一、五權憲法184
    二、均權制度187
    三、建國大綱194
    第四節 民權政治發展的理想趨向199
    一、萬能政府200
    二、政治溝通206
    三、民主法治210
    第五章 倫理的民生主義之現代意義235
    第一節 養民為目的的民生主義236
    一、正德、利用、厚生237
    二、開發農、工、商、礦241
    三、實行國營企業244
    第二節 倫理的民生經濟原理248
    一、建設均富社會249
    二、私有財產與公有財產並存252
    三、民營企業與國營企業兼顧255
    第三節 民生經濟發展的正確途徑258
    一、平均地權259
    二、節制資本262
    三、保護生態環境266
    第四節 理想的自由安全社會270
    一、民生主義育樂兩篇271
    二、增進民生樂利275
    三、國家責任論277
    第六章 結論--三民主義倫理思想的現代使命294
    第一節 以倫理的民族主義來綿延民族不朽生命295
    第二節 以倫理的民權主義來保障全民政治權利298
    第三節 以倫理的民生主義來維護國民經濟利益301
    第四節 以倫理的三民主義來建設和諧正義世界304
    參考書目310
    Reference: 壹、中文著作
    (一)專書
    一、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編訂,國父全集,全六冊,台北,編者印行,民國七十年再版。
    二、中國大陸研究叢書編輯委員會編,共產主義與共產策略批判選輯,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五年二月出版。
    三、王文俊,人文主義與教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二年七月初版。
    四、王作榮,台灣經濟發展論文選集,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年八月出版。
    五、王作榮,財經文存,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六十六年初版。
    六、王臣瑞,倫理學--理論與實踐,台北,學生書居,民國七十二年十月再版。
    七、王邦雄,中國哲學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二年八月初版。
    八、王金標,謝徵學校,社會安全制度,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四十八年台初版。
    九、王昇,三民主義與其他主義之比較研究,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七年四月出版。
    一○、王章陵,共產主義與中華文化,台北,作者自印,民國五十九年十一月出版。
    一一、王船山,讀通鑑論,台北,里仁書局,民國七十一年三月出版。
    一二、王雲五主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心理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二年八月台八版。
    一三、王爾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論,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十一月三版。
    一四、田立樺,國父思想與傳統道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二年三月初版。
    一五、方東美,中國人生哲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九年九月四版。
    一六、任卓宣等著,民族與歷史,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五十一年十月出版。
    一七、任卓宣,三民主義新解,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五十三年出版。
    一八、任卓宣,國父底道德學說,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一年六月出版。
    一九、江炳倫,政治文化研究導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二年一月出版。
    二○、江炳倫,政治學論叢(上冊),台北,自印,民國六十二年六月初版。
    二一、朱榮治,國父人性互助論闡微,台南,國父遺教研究會台南分會,民國七十二年六月初版。
    二二、牟宗三,政道與治道,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六十九年四月出版。
    二三、牟宗三,道德的理想主義,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六十九年四月,修訂四版。
    二四、牟宗三,中國文化的省察,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十一月出版。
    二五、牟宗三,生命的學問,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七年六月三版。
    二六、牟宗三,時代與感受,台北,鵝湖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三月初版。
    二七、牟宗三,歷史哲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一年二月七版。
    二八、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六十九年元月六版。
    二九、李玉彬,節制資本要論,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六年初版。
    三○、李嗣璁,三民主義與中華文化之復興,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七年七月出版。
    三一、李磬,中國禮樂,台北,三三書坊,民國六十八年十月出版。
    三二、李國祈等著,周陽山,楊蕭獻編,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民族主義,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年七月二版。
    三三、呂亞力,政治發展與民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六十八年十月初版。
    三四、余英時,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三年三月十日出版。
    三五、余英時,史學與傳統,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出版。
    三六、吳仲良,三民主義的倫理思想,台北,中央文化供應社,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出版。
    三七、吳怡,中庸誠的哲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六十五年出版。
    三八、吳經熊等著,三民主義與中華文化,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七年七月出版。
    三九、吳經熊,哲學與文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四年四月初版。
    四○、吳鼎,民族主義與中國倫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年六月出版。
    四一:宋謙之,中國思想對於歐洲文化之影響,台北,台灣時代書局,民國六十六年四月出版。
    四二、沈清松,解決世界魔咒--科技對文化的衝擊與展望,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三年八月出版。
    四三、荊知仁,憲政論衡,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二年出版。
    四四、易君博,政治學論文集,理論與方法,台灣省教育會,民國六十九年三版。
    四五、周世輔、國父思想新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四年九月初版。
    四六、周世輔、三民主義的哲學體系,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九年一月再版。
    四七、周金聲,中國經濟發展史研究(一),作者自印,民國七十一年-月出版。
    四八、周道濟等著,三民主義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民國七十一年六月初版。
    四九、周開慶,節制資本論,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八年出版。
    五○、周,荀況撰,唐,楊倞注,荀子,卷五,王制篇第九,台北,台灣中華書局,珍倣宋版印,民國五十七年出版。
    五一、金耀基,中國民主之困局與發展,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三年五月三十日出版。
    五二、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六九年增訂六版。
    五三、金耀基,中國現代與知識份子,台北,言心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九月再版。
    五四、金耀基等著,三民主義與儒家思想,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七年七月初版。
    五五、金耀基,中國民本之史底發展,台北,嘉新文物基金會,民國五十三年出版。
    五六、帕米爾書店主編,文化建設與西化問題討論集上冊,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九年三月出版。
    五七、林白樂 ( Paul M. A. Linebarger ),孫文主義的世界性,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印行,民國五十四年十一月出版。
    五八、林桂圃,國父政治思想體系,第三冊,南京,現實出版社,民國三十六年四月出版。
    五九、林毓生,思想與人物,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出版。
    六○、胡秋原,文化復興與超越前進論上冊,台北,學術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三月出版。
    六一、胡秋原,一百三十年來中國思想史綱,台北,學術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五月四版。
    六二、胡秋原,古代中國文化與中國知識分子上冊,台北,學術出版社,民國六十七年十月四版。
    六三、柳貽徵,中國文化史(上),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一年一月台十四版。
    六四、梁兆康,三民主義思想體系,作者自印,民國五十五年八月初版。
    六五、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五十一年台三版。
    六六、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台北,啟業書局,民國六十一年十二月台一版。
    六七、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八年十月台十版。
    六八、孫志文主編,人與科技,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第三次印行。
    六九、孫震,民生主義的經濟政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年台初版。
    七○、徐復觀,學術與政治之間,甲乙集合訂本,香港九龍,南山書屋,一九七六年三月港初版。
    七一、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印行,民國六十八年九月五版。
    七二、徐復觀,儒家政治思想與民主自由人權,台北,八十年代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八月出版。
    七三、徐育珠等著,經濟觀念與經濟問題演講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年三月第二次印行。
    七四、徐育珠,節制資本論,台北,正中書局,青年理論叢書第六輯,民國六十四年四月出版。
    七五、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五十四年十月十版。
    七六、浦薛鳳,現代西洋政治思潮,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七版。
    七七、范錡,倫理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四年一月台一版。
    七八、秦孝儀主編,蔣總統集,共三冊,台北,中華大典編印會,民國五十七年三版。
    七九、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嘉言總輯,全六冊,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民國七十年。
    八○、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四十九年十一月台再版。
    八一、唐君毅,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二年三月六版。
    八二、唐君毅,人文精神之重建,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六十六年八月三版。
    八三、唐君毅,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七年七月三版。
    八四、馬問耕,中國正統思想史概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五年四月初版。
    八五、馬起華,政治學精義,上冊,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七十年二月五版。
    八六、馬起華、三民主義政治學,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年一月再版。
    八七、韋政通,儒家與現代中國,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三年七月出版。
    八八、韋政通編著,中國哲學辭典,台北,大林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出版。
    八九、高思謙,中外倫理哲學比較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出版。
    九○、曹永祥等編,徐復觀教授紀念文集,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三年八月三十日出版。
    九一、曹伯森,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五十七年三月修訂三版。
    九二、馮炳奎,中國文化與嶺南文化,作者自印,民國六十一年六月一初版。
    九三、馮滬祥,中國哲學與三民主義,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三年一月三十日出版。
    九四、馮滬祥、文化哲學面面觀,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四月出版。
    九五、陸民仁,經濟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三年一月出版。
    九六、崔書琴,三民主義新論,台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四十九年三次修訂台北五版。
    九七、崔垂言,國父思想申論,台北,幼獅文化公司,民國五十四年出版。
    九八、程明道、程伊川,二程遺書卷二(上),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七年十一月台一版。
    九九、陳立夫,陳立夫儒學研究論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七月出版。
    一○○、陳立夫,人理學,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七十年九月修訂一版。
    一○一、陳立夫等著,我是中國人,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一年十月。
    一○二、陳春生,國父政權思想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民國七十年。
    一○三、陳儀深,中山先生的民主理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年。
    一○四、陳嘉猷,國父思想,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年九月初版。
    一○五、陳壽昌,三民主義哲學,台北,幼獅書店,民國六十三年二月初版。
    一○六、國立編譯館主編,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課本上,台北,正中書局,幼獅文化公司合印,民國七十一年八月改編本初版。
    一○七、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主褊,民權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七十一年出版。
    一○八、曾守湯,三民主義與新世紀,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九年十一月出版。
    一○九、曾昭旭,道德與道德實踐,台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公司,民國七十二年四月一日出版。
    一一○、曾繁康,比較憲法,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五十一年七月初版。
    一一一、曾繁康,中華民國憲法概要,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五十二年十月初版。
    一一二、曾繁康,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民國五十七年八月再版。
    一一三、曾繁康,中國政治制度史,台北,華岡出版有限公司,民國六十八年七月新一版。
    一一四、傅啟學,中山思想本義,台北,國父遺教研究會,民國七十年三版。
    一一五、黃俊傑,儒家傳統與文化創新,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二年二月初版。
    一一六、黃建中,比較倫理學,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一年四月台六版。
    一一七、黃奏勝,蔣總統倫理思想之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六年。
    一一八、黃奏勝,三民主義倫理學,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年五月十五日出版。
    一一九、黃奏勝,倫理與政治之整合與運作,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一年十二月出版。
    一二○、張金鑑,動態政治學,台北,七友出版傳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六十九年九月初版。
    一二一、張金鑑,現代政治學,中華文化出版事業社,民國五十三年十一月四版。
    一二二、張金鑑,均權主義與地方制度,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三十七年一月初版。
    一二三、張則堯;財政學原理,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七年四月增訂第廿六版。
    一二四、張東蓀,理性與民主--思想與社會,台北,盧山出版社,民國六十三年八月台初版。
    一二五、張載宇,先總統 蔣公思想體系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父遺教研究會,民國七十一年四月初版。
    一二六、張載宇,先總統 蔣公的倫理道德思想與實踐,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一年十一月出版。
    一二七、華力進,政治學,台北,經世書局,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四版。
    一二八、彭堅汶,國文建國三程序之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七年八月出版。
    一二九、楊君邁,中華倫理思想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二年七月初版。
    一三○、湯慎之,現代經濟思潮,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六十六年十月出版。
    一三一、鄒文海,代議政治,台北,中華文化事業出版委員會,民國四十四年十一月再版。
    一三二、鄒文海,鄒文海先生政治科學論文集,台北,鄒文海先生六十華誕受業學生慶祝會發行,民國五十六年二月出版。
    一三三、楊幼烱,政治科學總論,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五十六年五月台一版。
    一三四、楊承彬,孔、孟、荀的道理思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七年六月初版。
    一三五、楊慧傑,仁的涵義與仁的哲學,台北,牧童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三月初版。
    一三六、賈豐臻,中國理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三年十一月台一版。
    一三七、鄔昆如,三民主義哲學,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年五月出版。
    一三八、葉啟政,理想與現實--對當前問題的一些看法,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三年三月十日出版。
    一三九、葉紹鈞點註,王陽明傳習錄,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九年五月台六版。
    一四○、葉祖灝,政治學新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四年十一月台初版。
    一四一、廖樞,國父社會安全制度,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四年再版。
    一四二、劉述先等合著,先總統蔣公倫理思想之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九年十月出版
    一四三、劉高陳,民生主義與現代經濟思潮,台北,黎明圖書公司,民國五十五年十月出版。
    一四四、蔡文輝,社會學理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八年十月初版。
    一四五、蔡仁厚,新儒家的精神方向,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一年三月初版。
    一四六、鄭小傑,民族精神教育與心理健康,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七年八月出版。
    一四七、錢穆,中國思想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一年三月三版。
    一四八、錢穆,中國歷史精神,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六十五年十二月修訂初版。
    一四九、錢穆,歷史與時代,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民國六十五年七月出版。
    一五○、錢穆,中國文化叢談②,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三年九月六版。
    一五一、戴季陶,孫文主義之哲學基礎,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四十一年八月三版。
    一五二、謝幼偉,倫理學大綱,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十六年六月台四版。
    一五三、謝扶雅,當代道德哲學,香港,亞洲出版社,民國四十四年十二月初版。
    -五四、謝君韜,福利經濟與均富社會,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四年台初版。
    一五五、羅剛,「中共」企圖滅華鐵證,自印,民國六十三年八月再版。
    一五六、羅光,歷史哲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二年五月初版。
    -五七、羅時實等著,民生主義經濟論文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六十七年九月出版。
    一五八、顧翔群,危機時代的中西文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二年出版。
    一五九、龔寶善,倫理民主科學的契合與建構,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年三月出版。
    一六○、鍾源德、鍾泰德編著,國父思想,台北,力行圖書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年九月再版。
    (二)專文
    一、于宗先,「經濟發展是自然生態之敵?」,聯合報,民國七十四年五月二十九日,第二版。
    二、王作榮,「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的角色」,中國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民國七十年十一月。
    三、王道,「論天命所歸」,人生之嚮往第一集,香港,人生出版社,民國四十九年十月。
    四、王冠青,「民族主義的思想與淵源」,三民主義研究論文,台北,國防研究院中華大典編印會,民國五十四年一月。
    五、王邦雄,「從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看當代新儒家的精神開展」,鵝湖月刊,第一百期,台北,鵝湖月刊社,民國七十年十月。
    六、毛樹清,「從國際情勢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必然性」,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論集,台北,東方文物出版社,民國七十年再版。
    七、尹仲容,「從台灣及亞洲落後地區的經驗看經濟發展問題」,中央日報,民國五十二年三月十二日。
    八、牟宗三,「從儒家當前使命說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牟宗三先生等著,中華文化論文集(二),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九年五月。
    九、牟宗三,「宋明儒學概述」,中國文化論文集第四集,台北,東海大學哲學系主編,台北,幼獅文化公司,民國七十一年五月。
    一○、朱堅章,「民權主義與當代憲政思潮」,憲政思潮季刊第五六期,台北,憲政思潮雜誌社,民國七十年十二月。
    一一、成中英,「論工業化與倫理化--為現代化倫理建設建言」,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
    一二、任德厚,「監察功能與政治防腐」,民權主義與政治建設,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主編,國立編譯館印行,民國七十年。
    一三、呂亞力、「民權主義與政治現代化」,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三民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民國七十年九月。
    一四、余英時,「二次戰後人類社會的變遷與調適」,中央日報,民國七十四年三月十九日,第三版。
    一五、余英時,「中國文化與民主生活座談會記實」,台北,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二年八月二十一日,第三版。
    一六、沈清松,「科技時代道德哲學新探--道德基礎、規範動機」,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十五卷,第十一期,民國七十一年十一月。
    一七、沈清松,「省察社會正義的倫理基礎」,台北,聯合報,民國七十四年三月二日,第三版。
    一八、沈清松,「方法、歷史、與存有--一種對比的哲學思考」,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八卷三期,民國七十年三月。
    一九、宋協邦,「國父對於人性論的偉大貢獻」,革命思想第五十四卷第五期,台北,革命思想月刊社,民國七十二年五月十五日出版。
    二○、李亦園,「與青年談文化」,台北,聯合報,民國七十二年十月十八日,第三版。
    二一、林裕祥,「發揚三民主義文化,達成統一中國任務」,革命思想第五十五卷,第四期,台北,革命思想月刊社,民國七十二年十月十五日。
    二二、林俊義,「沒有生態和未來倫理的社會--論公害與生態危機的解決」,台北,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三年三月十五日,第八版。
    二三、何沙崙,「新匱乏時代的政治哲學--評介『生態匱乏學與匱乏政治學』」,中華學報第九卷第二期,台北,中華學報社,民國七十一年七月。
    二四、金耀基,「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韋伯學說的重探」,聯合月刊,第二十五期,台北,聯合月刊社,民國七十二年八月。
    二五、周道濟,「論三民主義與中國之長治久安」,中央月刊第十三卷第九期,民國七十年三月出版。
    二六、周道濟,「我國民本思想的分析與檢討」,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專題選刊(四),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民國六十六年四月。
    二七、周道濟,「我國一治一亂思想的探討」,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專題選刊(十五),台北,中央研究所,三民主義研究所,民國六十七年七月。
    二八、周道濟,「民權主義與中西政治思想之關係」,人文學報第一期,台北,人文學報社,民國六十四年七月。
    二九、周應龍,「我對三民主義研究方向的若干體認」,三民主義方法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三民主義學術研究資料中心編印,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
    三○、周應龍,「中國的現代化與開放的社會」,中華學報第九卷第一期,台北,中華學報社,民國七十一年一月。
    三一、吳演南,「論民生主義經濟政策的指導原理」,中華學報第八卷第二期,台北,中華學報社,民國七十年七月出版。
    三二、吳經熊,「邁向宇宙進化的太極」,中央月刊,第七卷第二期,民國六十三年十二月一日。
    三三、吳經熊,「國父的人格及其根本思想」,中華學報第一卷第一期,台北,中華學報社,民國六十三年。
    三四、吳經熊,「蔣公是一位標準儒者、模範教友--偉人的精神生活」,中央日報,民國六十四年四月十五日,第二版。
    三五、吳經熊,「蔣公的思想是個偉大的綜合」,綜合月刊五月號,綜合月刊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五月。
    三六、洪鎌德,「青年馬克斯倫理思想的批判(下)」,台北,中華雜誌第一九卷二一一期,民國七十年二月。
    三七、馬起華,「以民權主義統一中國之必然與必要」,台北,中華學報第九卷第一期,台北,中華學報社,民國七十一年一月。
    三八、孫雄,「國軍退除役官兵與民生經濟建設(民國四十三年 ― 六十七年)」,政大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八年六月。
    三九、高旭輝,「當代政治思想與權能區分」,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三民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民國七十年九月。
    四○、高承恕,「三民主義與社會發展--理論與實踐」,牟宗三等著,中國文化論集,東海大學哲學系主編,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年六月。
    四一、馮滬祥,「中華文化之現代化與三民主義」,台北,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三民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民國七十年九月。
    四二、許倬雲,「由中國文化談統一問題」,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台北,時事周報社,民國七十年五月。
    四三、許倬雲,「社會倫理的崩壞與重建」,台北,中國時報,民國七十四年二月十六日,第三版。
    四四、郭婉容,「經濟發展與社會福利」,中華學報第九卷第一期,台北,中華學報社,民國七十一年一月。
    四五、郭仁孚,「民權主義的民主純度」,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三民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民國七十年九月。
    四六、崔載陽,「三民主義研究方法的管見」,三民主義學報,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民國七十年六月六日。
    四七、曾昭旭,「論中華民族的根及夢魘之消解」,鵝湖月刊第五卷第四期,台北,鵝湖月刊社,民國六十六年十月。
    四八、甯明傑,「關於中國前途、環境污染問題的討論會」(下),中華雜誌第十八卷二○六期,台北,中華雜誌社,民國六十九年九月。
    四九、陳曉林,「『意圖倫理』與『責任倫理』合一的可能性--從中國哲學看現代的道德困境」,第一屆世界中國哲學會議論文,台中,中華民國哲學會及東海大學,民國七十三年八月。
    五○、陳曉林,「玉壘浮雲變古今--從歷史架構透視中國統一問題」,聯合月刊第九期,台北,聯合月刊社,民國七十一年四月。
    五一、陳大齊,「二十世紀之哲學」,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十五年台一版。
    五二、陳昭南等著,「民生主義研究與現代經濟理論」,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方法研討會論文,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
    五三、陳宗熙,「均權制度與地方自治之研究」,三民主義研究論文集,國防研究院,中華大典編印會,民國五十四年十月台初版。
    五四、傅宗懋,「政治文化漫談」,憲政思潮合訂本六,第廿一期,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發行,民國六十二年一月。
    五五、喬寶泰,「民族主義的時代意義」,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三民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民國七十年九月。
    五六、黃奏勝,「三民主義與中國倫理思想的關係」,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三民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民國七十年九月。
    五七、張劍寒,「民權主義之服務政治」,台灣新生報,民國六十五年十一月四日,第二版。
    五八、張茂柱,「多元社會的和諧基礎--衝突利益的協調」,台北,中國時報,七十三年十月十日,雙十國慶特刊,第十五版。
    五九、彭文賢,「萬能政府的真義」,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三民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民國七十年九月。
    六○、潘皓,「均富社會與經濟發展」,社會建設第三十六、三十七聯號,台北,中國社會福利事業協進會發行,民國六十八年六月。
    六一、賀麟,「儒家思想的新開展」,儒家思想新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四十七年六月台二版。
    六二、楊樹藩,「民族主義的精神與內涵」,主流選集第二輯,台北,中央日報社,民國六十九年一月。
    六三、錢穆,「維新與守舊--民國七十年來學術思想之簡述」,幼獅學誌,第十六卷第二期,民國六十九年二月。
    六四、鄔昆如,「三民主義的進化理論」,中華學報第八卷第二期,台北,中華學報社,民國六十九年一月。
    六五、劉脩如,「中國人要以三民主義統一全國更而促進國際和平人類和諧與世界大同」,中韓學者孫中山先生學術思想會議論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國七十年八月十五日。
    六六、鄭正忠,「論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必勝必成」,政治評論,第四十二卷,第九期,政治評論社,民國七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
    六七、蔡仁厚,「儒家倫理思想的反省」,梅貽寶、牟宗三等著,中國文化論文集(四),東海大學哲學系主編,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年十一月。
    六八、蔡仁厚,「談傳統與文化變遷」,謝扶雅、牟宗三等著,中華文化論文集(六),東海大學主編,台灣省教育廳印行,民國七十三年八月。
    六九、魏鏞,「孫中山先生國家建設之理論」,中華學報第一卷第二期,台北,中華學報社,民國六十三年七月。
    七○、謝延庚,「現代政治思潮及其趨向」,中華學報第八卷第一期,台北,中華學報社,民國七十年十一月。
    七一、蕭新煌,「剖析八○年代台灣社會範型的一些轉變」,台北,中國時報,七十三年十月十日,雙十國慶特刊,第十五版。
    七二、蕭新煌,「民生主義中的國家發展策略」,中華學報第九卷第一期,台北,中華學報社,民國七十一年一月出版。
    七三、羅光,「道統與法統」,中華文化復興論叢,第六集,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編印,民國六十三年八月。
    七四、羅香林,「歷代治亂的因果」,東方雜誌第四十四卷第十一號,上海,民國三十七年十一月。
    貳:外文著作
    (一)中譯本
    一、三浦藤作著,張宗元,林科棠譯,中國倫理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三年台一版。
    二、史懷哲者,鄭泰安譯,文明的哲學,台北,志文出版社,民國六十七年再版。
    三、托爾斯泰 ( Ler Nikolaveich Tolstoi )著,鄭捷雲譯,人生論,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民國六十一年。
    四、法,杜瓦傑原著,張保民譯註,政治之解析,台北,長橋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
    五、柏拉圖著,張雄俊譯,柏拉圖理想國,台北,正文書局,民國六十年再版。
    六、彼得,克魯泡特金著,帕米爾書店譯,互助論,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二年。
    七、約翰穆勒著,唐鉞譯,功用主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九年台一版。
    八、海耶克 ( F. V. Hayek ) 著,周德偉譯,自由的憲章,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民國六十二年初版。
    九、斯普蘭格 ( Eduand Spranger ) 著,董兆孚譯,人生之型式,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六年台一版。
    一○、涂克超譯,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台北,自由太平洋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五十四年再版。
    一一、恩格爾著,張明貴譯,意識形態與現代政治,台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年。
    一二、德國 • 宋巴特著,張丕介譯,論人,台北,大漢出版社,民國六十七年。
    一三、德 • 泡爾生著,蔡元培譯,倫理學原理,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民國六十三年台影印初版。
    一四、寇琪編,徐高阮譯,危機時代的哲學 ( Philosophy for a Time of Crisis ) ,台北,幼獅書店,民國五十八年。
    一五、Abrabam Ribicoff and Ton Newman著,陳國新譯,美國的政治方式,台北,新亞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五十七年八月。
    一六、A. Toffler, The Third wave黃明堅譯,台北市,經濟日報社印行,民國七十年。
    一七、Barry Commoner著,宋尚倫譯,環境的危機(The Closing Circle)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三年。
    一八、Dr. Anthong Kubek著,陳國儁譯,遠景是怎樣失去的,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五年再版。
    一九、Dr. William Ophuls著,何沙崙譯,生態學與匱乏政治學,台北,華泰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年十月。
    二○、G. E. Moore著,蔡坤鴻譯,倫理學原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七年。
    二一、Robert Nisbet原著,徐啟智譯,西方社會思想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六十八年。
    二二、William Ebeustein, Today sisms,萬德群譯,當代各種主義之比較研究,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九年五月。
    (二) 英文書籍
    1. Allen, Francis R., Social-Cultural Dynamics: A Introduction to Social Change. (1971 ) ,台北,開發圖書公司翻印本。
    2. Almond, G. A. and Powell, G. B. Jr., Comparative Politics, Boston: Little Brown & Co., 1978.
    3. Almond, G. A. & Verba, S., The Civic Culture, Boston: Brown & Co., 1965.
    4. Brandt, R. B., Ethical Theory-The Problems of Normative and Critical Ethics. Prentice-Hall, Inc. Eu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1959.
    5. Bertalanffy, L. Von, General System Theory, Penguin University Books, 1973.
    6. Bowers, Patricia F., Private Choice and Public Welfare: The Economics of Public Goods. Colleg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1974.
    7. Douglas, Paul H., Ethics in Government, Greenwood Publishers, Connecticut, 1972.
    8. Dawson, R.E. and Prewitt K.,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Boston: Brown, 1969
    9. Easton, David,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台北,虹橋書店,一九六五年。
    10. Easton, D. and Hess, R., Some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Unpublished Manuscript).
    11. Ellul, J., The Technological Society,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64.
    12. Eisenstadt, S. N., The Political Systems of the Empires: The Rise-Fall of the Historical Bureaucractic Societie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63-1969.
    13. Friedrich, Carl J.,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Theory, Harper, and Rom, New York, 1967.
    14. Gadamer, H. G., Truth and Method, London: Sheed and Ward, Ltd., 1975.
    15. Jaguaribe, Helio, Economic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Harwa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16. Jay, M., The Dialectical Imagination: A History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and The Institute of Social Research, 1923-1950, Boston: Little Brown, 1973.
    17. Kast, Fremont E. and Rosenzweig, James 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 Systems Approach, Second Edition, N.Y.: McGraw-Hill Book Co., 1974.
    18. Karts Paul, Moral Problem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Essay in Humanistic Ethics, Prentice-Hall, Inc., Euglewood Cliff, New Jersey, 1969.
    19. Laugton, K. P.,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20. Linebarger, P. M. A., The Political Doctrine of Sun Yat-Sen, 台北,文星書店,民國五十三年三月翻印第一版。
    21. Marchal, J. H., On the Concept of System,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41 1975
    22. Mill, John Stuart, Utilitarianism, edited with notes by M. Kohmo, The Hokuseido Press, 1936.
    23. Mcluhan, H.M., 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 of Man, New York: Mc raw- Hill, 1964.
    24. Meadows, Donella H. et,al, The Limits of Growth: A Report for the Club of Rome’s Project on the Predicament of Mankind ,New York: The New American Library Inc., 1972
    25. Milbrath, Lester M. and Goel, M. L.,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How and Why Do People Get Involved in Politicis Chicago 1976.
    26. Moore, G. E., Eth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1969.
    27. Meier, Gerald M., Leading Issu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3r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28. Organski, A. F. K., World Politics, N. Y.: Alfred A. Knopf, 1958
    29. Pye, Lucian W. and Verba Sindey,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Jersey, 1965.
    30. Pye, Lucian W., Aspect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台北,虹橋書店,一九六六年。
    31. Pye, L. W., “Political Culture”, D. L. Sills, ed ;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N.Y.: Macmillan, 1968.
    32. Ricoeur, P., Hermeneutics and the Human Sciences, Edited, translated and introduced by J.B. Thomps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33. Saluadori, Massimo, Liberal Democracy, Gardon City: Dobleday Co., 1957.
    34. Thomson, J. A. K., (translated): Aristole’s Ethics* The Nicomachean Ethics, The Whitefairs Press Ltd., London, 1966.
    35. Verba, S., Small Groups and Political Behavio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1.
    36. Weber, M., Economy and Society, An Outline of Interpretive Sociology by G. Roth and C. Wittich,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8.
    37. Winseman, H, V., Political Systems: Some Socialogical. Approaches N.Y.: Praeger, 1967
    (三)英文期刊
    1. Almond, G. A., “Comparative Political Systems”, Journal of Politics, Vol. 18. No. 3, Aug. 1956.
    2. Diamaut, Afred, “The Nature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Joson L, Finkle & Richard W. Gable (ed.) , Political Development & Social Change, John Willey & Sons, Inc., 1966.
    3. Eisenstadt, S. N., “Sociological Theory and an Analysis of The Dynamics of Civilizations and of Revolutions,” Daedalu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Vol. 11 fa11, 1977.
    4. Frey, F. W., “Political Development, Power, and Communications in Jurkey”, in Pye, (ed.), Communications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5. Hobbus, Dayy J., “Some Contemporary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Reading Social Change,” in George M. Beal, Ronald C. Powers, and E, Walter Coward Jr., (eds.) Socialogical Perspectives of Domestic Development , Iowa: The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71.
    6. Huntington, Samuel P. and Dominguez, Jorge I.,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Greenstein and Polsby(eds.) Handbook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Ⅲ, Reading, Mass.: Addition-Wesley, 1975.
    7. Macrids, R., “Interest Groups in Comparative Analysis”, Journal of Politics February, 1961.
    8. Neumann, S,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Politics”, 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 Vol. I, No. 2, January, 1959.
    9. Nye, J. S., “Corruption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A cost-Bifit Analysis,” in Arnold J. Heidenheimer (ed), Political corruption: Reading in Comparative Analysis,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1970.
    10. Riggs, Fred W.,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James C. Charles-worth (ed.) Contemporary Political Analysis, N.Y.: The Free Press, 1967.
    11. Sachs, Ignacy, “The logic of Development,” In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Vol. XXIV, No. 1, 1972.
    Relation: 國立政治大學
    三民主義研究所
    碩士
    7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804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