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92/144379 (79%)
Visitors : 51193886      Online Users : 88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傳播學院 > 新聞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03557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3557


    Title: 從傳播科技發展看我國著作權問題
    Authors: 林奇芬
    Contributors: 汪琪
    林奇芬
    Date: 1985
    Issue Date: 2016-11-08 15:55:32 (UTC+8)
    Abstract: 論文提要
    近幾年來,科技發展時有新的突破,且使用範圍不只限於國防或太空層面;而漸能延伸至家庭或個人,成為個人生活與傳播的工具,對個人或社會帶來極大的衝擊。同時,由於生活的安定與富足,人們對於精神層面的追求更為段切。究竟這二者的交互影響,對人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或是會產生何種問題,都是令人關切的。
    本研究,就是要探討,傳播科技發展時,對保護人們精神創作的著作權帶來了什麼衝擊;同時,檢視我國實際社會發生的著作權問題,與法令的沿革;展望未來,對國家在長期發展中,應如何保護著作權提出一些建議。
    本研究分六章討論
    第一章,緒論。闡明本研究的動機,與所要探討的問題,並界定研究範圍。
    第二章,著作權簡介。對著作權的起源與立法目的;著作權權利內容;著作權的主體與客體;著作權的限制;著作權的侵害與救儕;及國際性著作權協定;作一概括的簡介,以能明瞭著作權的基本精神與目前發展趨勢。
    第三章,傳播與著作權。先釐清傳播的定義,再介紹傳播方式發展的歷史;並進一步探討傳播與著作權的關係;以及新傳播科技對著作權帶來的衝擊。
    第四章,幾種新傳播科技引發的著作權問題。針對有線電視,直接播放衛星及電傳視訊三者;分別探討與其有關的著作權問題,及目前科技先進國採取的立場或對策。
    第五章,我國著作權法的沿革與實際社會問題。首先談我國著作權法的起源與沿革;其次回顧我國實際社會發生的著作權問題;再介紹我國民間的著作權人團體;最後,對最近的一次著作權法修正草案作一簡介與檢討。
    第六章,未來發展的展望。首先提出在未來科技發展與著作權保護二者,所可能產生的衝突;再進而探討,處身於開發中國家,要同時發展科技與提昇文化水準,所應該努力的方向。
    論文提要 壹
    序言 叁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意義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5
    第三章 著作權簡介7
    第一節 著作權法的起源與目的7
    第二節 著作權的內容9
    第三節 著作權的主體與客體13
    第四節 著作權的變動與限制14
    第五節 著作權的侵害與救濟20
    第六節 著作權的國際協定23
    第三章 傳播與著作權33
    第一節 傳播的定義與演進33
    第二節 傳播與著作權的關係36
    第三節 傳播革命對著作權產生的衝擊41
    第四章 幾種新傳播科技引起的著作權問題49
    第一節 有線電視50
    第二節 直接播放衛星59
    第三節 電傳視訊服務67
    第五章 我國著作權法的沿革與實際社會的問題81
    第一節 我國著作權法的起源與沿革81
    第二節 我國社會實際產生的著作權問題86
    第三節 民間著作權人團體99
    第四節 著作權法的修正與檢討102
    第六章 未來發展的展望123
    第一節 科技發展與著作權保護二者的衝突123
    第二節 未來努力的方向126
    結語138
    參考書目140
    附圖目次
    附圖一48
    附圖二121
    附圖三122
    Reference: 中文部分:
    一、書籍
    1.王洪鈞著,新聞法規,台北:允晨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版。
    2.王洪鈞著,大眾傳播與現代社會(上)(下),台北: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民國六十四年版。
    3.呂光編纂,大眾傳播與法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年版。
    4.施文高著,著作權法制原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年版。
    5.徐佳士著,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民國六十八年版。
    6.張靜著,著作權法評析,台北:水牛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版。
    7.張宗棟著,新聞傳播法規,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七年版。
    8.楊崇森著,著作權法論叢,台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民國七十二年版。
    9.鄭瑞城著,電傳視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民國七十四年版。
    10.蕭雄淋著,著作權之侵害與救濟,台北:曉園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版。
    11.聯廣公司翻譯,日本著作權法,台北:台視文化公司,民國七十三年版。
    12. Alvin Toffler, The Third wave,黃明堅譯,第三波,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年初版。
    二、專論
    1.王洪鈞著,「以爭千秋的精神修正著作權法」,台北:中華民國著作權人協會第三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手冊,民國七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頁一 ― 七。
    2.白亞龍著,「版權問題淺談」(上,下)中央日報,民國六十一年三月一日二日。
    3.羊汝德著,「翻印洋書,西風送潮」,聯合報,民國五十三年六月十日。
    4.呂光著,「談談著作權有關登記保障問題」,新生報,民國五十七年四月廿八日。
    5.呂基弘著,著作人格權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一年。
    6.汪琪主持,第四頻道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國科會七十三年度資助專題研究報告,政大新聞研究所,民國七十三年。
    7.邱秀貴著,台北市民使用錄影機的行為與動機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三年。
    8.徐火明著,「解開保護著作權的幾個難題」聯合報,民國七十四年一月廿日。
    9.曾華松著,「談著作權的限界」中央日報,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廿一日 ― 廿四日。
    l0.涂敏恆著,「錄影帶可以在什麼地方公開放映?」民生報,民國七十三年十二月廿四日。
    11.陶希聖著,「著作權的三重保障」中華日報,民國六十二年二月六日。
    12.賀德芬著,「從一九七六年美國新著作權法案探討著作權立法的新趨勢」台大法學論叢七卷二期,台北:台大法律系,民國六十六年:頁三三九 ― 三六四。
    13.賀德芬著,「著作權審查的商榷」中華日報,民國六十八年九月十日。
    14.賀德芬著,「科技發展與法律―從電腦官司談起」,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三年十月卅一日。
    15.賀德芬著,「我對著作權的認識―若干觀念的澄清」聯合報,民國六十八年七月十三日。
    16.賀德芬著,「言論自由與著作權的保護―兼顯著作權的限制」,台大法學論叢八卷二期,台北:台大法律系,民國六十八年:頁一一三 ― 一四四。
    17.賀德芬著,「著作權侵害的責任與損害賠償」台大法學論叢十卷一期,台北:台大法律系,民國七十年:頁二一三 ― 二四八。
    18.賀德芬著,「著作權法也應保護外國人的作品」聯合報,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
    19.葉潛昭著,「中華民國著作權人協會的籌立和作用」台北:中華民國著作權人協會第一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手冊,民國六十六年十一月廿日:頁一 ― 九。
    20.楊崇森著,「對於著作權修正的期望與建議」中央日報,民國六十九年四月廿二日
    21.漆敬堯主持,台澎地區住民文化生活素質之研究,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民國七十二年。
    22.鄭中人著,「電腦軟體應受著作權法保護?」聯合報,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廿日。
    23.劉梅君著,開發中國家對國際資訊輸入所持的立場研究―探討國際資訊平衡的真實意義及其達成途徑,台北:政大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二年。
    24.顧茜茜著,「國際傳播新秩序:平衡的資訊流通」,新聞學研究第二十九集,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民國七十一年:頁一九六 ― 二三六。

    英文部分
    一.書籍
    1. Bittner, John R. Broadcast Law and Regulation,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Inc., 1982.
    2. Johnston, Donald F. Copyright Handbook, New York: R. R. Bowker Company, 1978.
    3. Kaser, David, Book Pirating in Taiwan,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69.
    4. McGillem, Clare D, and William P. McLauchlan, Hermes Bound-the policy and telenology of telecommunications, West Lafayette: Purdue University, 1978.
    5. Nelson, Harold L., and Dwight L. Teeter, Jr., Law of Mass Communications freedom and control of print and broadcast inedia, New York: The Foundation Press, Inc., 1973, 2nd.
    6. Pember, Don R. Mass Media Law, Dubugue: Wm. C. Brown Company Publishers, 1977.
    7. Rice, Ronald E., and Associates, The New Media-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Beverly Hill: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84.
    8. Strong, William S. The Copyright Book: A Practical Guide,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1981.
    9. Schramm, Wilbur, and Donald F. Robert ed. The Process and Effects of Mass Communication, Urbana: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71.
    10. Williams, Frederick the communication revolution, Beverly Hills: Sage Publications, 1982.
    11. Williams, Frederick The New Communication, Belmont: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84.
    12. Woodard, charles C. Cable Television, New York: McGraw-Hall Book Company, 1974.
    13.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New Technological Uses of Copyrighted Works, Final Report, Library of Congress, 1978.
    14. Direct Broadcasting by Satellite-Report of a Home Office study London Herjesty’s Stationary Office, 1981.

    二、期刊
    1. Clement-Jones, Time “Cable and Satellite TV in the UK and Europe”,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Sep. 1983): 204-214.
    2. Dock, Mare-Claude “Unesco, Copyright, and broadcasting(II)”, EBU Review, XXXIII:2 (March 1982): 48-55.
    3. Hunnings, Neville “Where copyright ends and marketing begins” Intermedia , Vol 9, No. 4, (July 1981): 36-37.
    4. Jokubowicz, Karol “Mass and Communication Revisited”, Intermedia, Vol 13, No. 1, (Jan. 1985): 37-41.
    5. Kelman, Alistair “A Cartesian Approach to Copyright-Transmutation” Media Law and Practice, Vol 2, No. 1, (May 1981): 84-91.
    6. Ploman, Edward “The Communication Revolution”, Intermedia, Vol 9, No. 5, (Sep. 1981): 7-11.
    7. Smith, Delbert “The USA’s new Video Option”, Intermedia, Vol 9, No. 4, (July 1981): 74-78.
    8. Tsui, Anne S., and Chester A. Schriesheim, “Information as a power source in organization: A conceptual viewpoint” Proceeding of the 43rd ASIS Annual Metling, Vol 17, New York: Knowledge Industry Publication, Inc., 1980: 378-381.
    9. Tongeren, Herbert Van. “Eusuring the proper use of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flow” Intermedia, Vol 10, No.6, (Nov. 1982): 42-43.
    10. Wedell, George “The End of Media nationalism in Europe” Intermedia, Vol 11, No. 4/5, (July/Sep. 1983): 80-81.
    11. ORE “Satellite have special benefits for a small country” Intermedia, Vol 9, No. 4, (July 1981): 63-65.
    12. “The Role of’ Telecommunications” ed. by. Intermedia, Vol 13, No. 1, (Jan. 1985): 15-16.
    Relation: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碩士
    7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新聞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6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