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1028748      Online Users : 88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01146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1146


    Title: 法‧力‧覺悟─賴和的文學批判
    Law, Power and Awareness:Lai He’s Literary Criticism
    Authors: 洪伯緯
    Hung, Po Wei Hung
    Contributors: 江玉林
    Chiang , Yu Lin
    洪伯緯
    Hung, Po Wei Hung
    Keywords: 賴和
    法律與文學
    覺悟
    文化焦慮
    Date: 2016
    Issue Date: 2016-09-02 00:18:13 (UTC+8)
    Abstract: 賴和生於1984年,逝世於1943年,終其一生幾近橫跨整個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賴和成長過程深受於漢學教育與日本教育的影響,輔以1918年世界上民族自決浪潮及1920年代以降逐步發展的臺灣新文學運動,均成為賴和文學創作的養分來源,也致使賴和文學創作形式呈現漢詩、散文、新詩與小說等不同風貌,內容題材上,多為描述於當時社會上各類人物的抵抗與服從;光明與黑暗。
    本文寫作經營上,除緒論外,先從賴和人生成長歷程與人格特色切入,藉此瞭解何以賴和作品能有如此特殊風格。再者則從賴和文本,找尋獨特的關懷與批判面向,最後則聚焦於賴和相當具有時代特色的回應策略,即「覺悟」二字。本文後半部分則著重於賴和的晚年情境,以及內心於晚年所遭受到的各種焦慮、吶喊,透過賴和內心煎熬的獨白,反倒使我們能夠看見賴和身而為人的欲求。文末則從賴和平反事件中,來更進一步的思索,「法」、「力」與「覺悟」三者交織互動的關係。
    本文以法律考古學的視角,梳理賴和的文本於法學中,所具有的時代意義,並且藉由賴和親身經歷後的文學書寫,透過「問法」、「尋法」與「看法」,來重新看待法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Reference: (一)賴和作品
    1. 賴和著,李南衡編,《日據下臺灣新文學選集 明集1.賴和先生全集》,明潭,1979年。
    2. 賴和著,施淑編,《賴和小說集》,洪範,1994年。
    3. 賴和著,林瑞明編,《賴和全集 一 小說卷》,前衛,2012年。
    4. 賴和著,林瑞明編,《賴和全集 二 新詩散文卷》,前衛,2000年。
    5. 賴和著,林瑞明編,《賴和全集 三 雜卷》,前衛,2000年。
    6. 賴和著,林瑞明編,《賴和全集 四 漢詩卷上》,前衛,2000年。
    7. 賴和著,林瑞明編,《賴和全集 五 漢詩卷下》,前衛,2000年。
    8. 賴和著,陳建忠選注,《賴和集》,國立臺灣文學館,2012年。
    (二)專書
    1. 林柏維,《台灣文化協會滄桑》,臺原,1998年。
    2. 林瑞明,《臺灣文學與時代精神:賴和研究論集》,允晨文化,1993年。
    3. 郝運、蕭甘譯,《法朗士小說選》,上海譯文,1992年。
    4. 許佩賢,《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遠流,2005年。
    5.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 上》,2版,聯經,2012年。
    6. 陳芳明,《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麥田,1998年。
    7. 游勝冠,《殖民主義與文化抗爭─日據時期台灣解殖文學》,群學,2012年。
    8.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台灣總督府》,2版,前衛,1998年。
    9. 葉石濤,《台灣文學入門》,春暉,1999年
    10.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鋼》,再版,春暉,2003年。
    11. 葉榮鐘,《日據下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上》,晨星,2000年。
    12. 彰化縣立文化中心編,《彰化縣口述歷史(三)》,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
    13. Richard A. Posner (Rev. and enl. ed.1998), Law And Literatur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三)專書論文
    1. 王曉波,〈台灣新文學之父〉,載:賴和紀念館編,《賴和研究資料彙編〈上〉》,頁108-127,1994年。
    2. 王錦江,明潭譯,〈賴懶雲論〉,載:賴和紀念館編,《賴和研究資料彙編〈上〉》,頁6-15,1994年。
    3. 周益忠,〈試說賴和的〈論詩〉詩〉,載:羅文玲編,《賴和‧台灣魂的迴盪─2014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3-128,2015年。
    4. 林明德,〈賴和新文學涵攝的民俗元素〉,載:羅文玲編,《賴和‧台灣魂的迴盪─2014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1-66,2015年。
    5. 林瑞明,〈永遠的賴和─《賴和研究資料彙編》序〉,載:賴和紀念館編,《賴和研究資料彙編〈上〉》,1994年。
    6. 林邊,〈忍看蒼生含辱─賴和的文學〉,載:賴和紀念館編,《賴和研究資料彙編〈上〉》,頁68-107,1994年。
    7. 張恆豪,〈覺悟者─〈一桿「秤仔」與克拉格比〉〉,載:江自得主編,《殖民地經驗與台灣文學─第一屆台杏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19-234,2000年。
    8. 張恆豪, 〈蒼茫深邃的「時代之眼」─比較賴和「歸家」與魯迅「故鄉」〉,載:陳建忠編,《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 1 賴和》,頁293-306,2011年。
    9. 陳明台,〈人的確認─試論賴和先生的人本意識〉,載:賴和紀念館編,《賴和研究資料彙編〈上〉》,頁156-167,1994年。
    10. 陳建忠,〈先知的獨白─賴和散文論〉,載:陳建忠編,《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 1 賴和》,頁267-292,2011年。
    11. 陳萬益,〈台灣魂─論賴和文學的抗議精神〉,載:《賴和全集 六 評論卷》,頁293-310,2001年。
    12. 陳萬益,〈從民間來,到民間去─賴和的文學立場〉,載:陳建忠編,《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 1 賴和》,頁225-238,2011年。
    13. 彭瑞金,〈開拓台灣新文學的─賴和〉,載:賴和紀念館編,《賴和研究資料彙編〈上〉》,頁128-133,1994年。
    14. 黃重添,〈台灣新文學的「奶母」─賴和〉,載:賴和紀念館編,《賴和研究資料彙編〈下〉》,頁502-515,1994年。
    15. 楊逵,涂翠花譯,〈憶賴和先生〉,載:陳建忠編,《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 1 賴和》,頁127-134,2011年。
    16. 毓文,〈甫三先生─諸同好者的面影之一〉,載:賴和紀念館編,《賴和研究資料彙編〈上〉》,頁2-5,1994年。
    17. 葉石濤,〈為什麼賴和先生是台灣新文學之父?〉,載:李篤恭編,《磺溪一完人─賴和先生百年紀念文集》,頁47-54,1994年。
    18. 葉連鵬,〈賴和文學地位的建構與形塑〉,載:羅文玲編,《賴和‧台灣魂的迴盪─2014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40,2015年。
    19. 蕭蕭,〈臺灣式史詩─賴和新詩的歷史位置〉,載:羅文玲編,《賴和‧台灣魂的迴盪─2014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55-188,2015年。
    20. 賴恆顏,〈我的祖父懶雲先生〉,載:賴和紀念館編,《賴和研究資料彙編〈上〉》,頁58-61,1994年。
    21. 嚴敏菁,〈識論賴和作品中的生死觀〉,載:羅文玲編,《賴和‧台灣魂的迴盪─2014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31-354,2015年。
    22. 〈慶賀賴和先生平反講演會〉,載:紀念賴和先生九十冥誕籌備會編,《賴和先生平反紀念集》,頁19-45,1984年。

    (四)期刊
    1. 江玉林,〈人、法的主體與法律考古─從張光直「番薯人的故事」也談法律
    的故事〉,月旦法學教室,12期,頁110-120,2003年。
    2. 江玉林,〈近代初期的警察〉,《月旦法學教室》,28期,頁36-37,2005年。
    3. 江玉林,〈司法圖騰與法律意識的繼受─在正義女神與包青天相遇之後〉,《法制史研究》,9期,頁275-291,2006年。
    4. 江玉林,〈「南無警察大菩薩」─日治時期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中的警察形
    象〉,《政大法學評論》,112期,頁1-44,2009年。
    5. 江玉林,〈後藤新平與傅柯的對話─反思臺灣日至初期的殖民警察政治〉,《中
    研院法學期刊》,7期,頁41-79,2010年。
    6. 陳芳明,〈賴和與台灣左翼文學系譜─殖民地作家的抵抗與挫折〉,《聯合文學》,11卷,6期,頁143-144,1995年。
    7. 陳昭瑛,〈一根金花:論賴和的〈一桿「稱子」〉,《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9期,頁23-36,1998年。
    8. 陳建忠,〈解構殖民主義神話:論賴和文學的反殖民主義思想〉,《中外文學》,
    366期,頁93-131,2002年。
    9. 陳惠馨,〈法律文學與法學研究的關係─談一個法學研究者跟法律文學的邂
    逅經驗〉,《月旦法學教室》,12期,頁87-102,2003年。
    10. 張良澤,〈賴和出土作品〉,《淡水牛津文藝》,5期,頁137-143,1999年。
    11. 彭明偉,〈賴和小說三論〉,《台灣文藝》,186期,頁50-58,2003年。
    12. 解昆樺,〈欲語還休顯隱不定的革命敘事─賴和小說中的法律經驗與反抗童話〉,《笠詩刊》,252期,頁111-115,2006年。
    13. 謝佩芬,《從賴和小說窺探日治時期的法律規範與實踐》,《臺灣文學評論》,11卷,2期,頁87-94,2011年。
    (五)學位論文
    1. 周信頡,《《審判》:卡夫卡的法律與自我塑造》,國立政治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2年。
    2. 謝美娟,《日治時期小說裡的農工書寫─以賴和、楊逵和楊守愚為中心》,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年。
    3. 蘇恆欽,《治警事件探討》,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2003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065105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0651058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58201.pdf1767KbAdobe PDF2107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