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0114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93/144380 (79%)
Visitors : 51239125      Online Users : 85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典藏 > College of Law > Department of Law > Theses >  Item 140.119/101145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1145


    Title: 大法官審查法院判決之研究-併論引進德國裁判憲法訴願制度之可行性
    A Study on Judgements of the Court under Judicial Review: Feasibility of Introducing German Institution Constitutional Complaint
    Authors: 陳芃諭
    Contributors: 林佳和
    陳芃諭
    Keywords: 裁判憲法訴願
    人民聲請釋憲
    大法官審理案件法修正草案
    釋憲客體擴張
    補充性原則
    Date: 2016
    Issue Date: 2016-09-02 00:18:00 (UTC+8)
    Abstract: 大法官審理案件法已經23餘年未修正,聲請釋憲的要件,包含主體、客體都由大法官透過實務運作加以塑造,於大法官審理案件的過程中,依照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第5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釋憲客體本應只及於所適用之「法律或命令」,也就是抽象法規範的部分,然而大法官透過數次的解釋,將判例、最高法院及最高行政法院決議、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之案例,這些原本為法院裁判、內容為法院認事用法之見解者,均納入大法官審查的範疇之中,當大法官依照現行制度,只有審查抽象法規範的權限,但是大法官在這樣的運作模式下,實質上早已在審查法院見解,另外,大法官時常自行解讀法院裁判的內容,以與具體事件相關聯且必要、具有重要關聯性、實質援用某一法令等理由,擴張審查客體到非確定終局裁判所直接適用的法律、命令函示或判例上,此時大法官審理案件的範圍也已經及於法院的裁判內容,也就是對於法院的認事用法加以審查。面對這樣的狀態,我國現行制度似乎應該有所因應,考量將法院見解的審查納入大法官的審理範圍中。
    我國大法官並有數次,採取「抽象法規範合憲,但適用於具體個案上違憲」的解釋方式,此時,大法官已經就法院認事用法是否違憲加以審查,屬於就一般法院裁判是否違憲加以審查,大法官雖未明說,但這種解釋方式,如同源自於德國法上的「裁判憲法訴願」的解釋方式,此時,已到了認真考量是否要引進德國法上裁判憲法訴願的制度的時刻,本文接著介紹德國法上的裁判憲法訴願制度,從該制度的歷史起源開始,再介紹法源基礎、聲請要件,最後將裁判憲法訴願實施後所生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式做出說明,使讀者對於德國的裁判憲法訴願制度能有簡單的認識。
    最後就我國大法官審理案件法修正草案的歷程加以說明,裁判憲法訴願在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的修正過程中,一直是重點項目,也是數次修正草案沒有通過的關鍵,是否引進裁判憲法訴願的制度,實務與學界有不同的觀點,爭論不休,而本文認為,若能引進裁判憲法訴願制度,將可以解決目前制度上,無法排除違憲裁判的缺漏,並保障人民權利,使得基本權得以落實,因此認為應開始著手評估我國應如何引進裁判憲法訴願,以及所需配合的各項條件和措施。
    Reference: (一)中文文獻
    【專書】
    Klaus Schlaich, Stefan Korioth著,林麗真譯,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之地位、程序與裁判,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1991年6月。
    Klaus Schlaich, Stefan Korioth著,劉飛譯,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地位、程序與裁判,法律出版社,2007年3月。
    吳志光,比較違憲審查制度,神州出版,2003年4月。
    吴庚、陳淳文,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三民書局,2015年9月。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三民書局,1998年9月。
    施啟揚,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論,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1971年10月。
    施啟陽,西德聯邦憲法法院總論,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許宗力,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元照出版,2007年1月。
    楊子慧,憲法訴訟,元照出版,2008年4月。
    劉兆興,德國聯邦憲法法院總論,法律出版社,1998年5月。
    【專書論文】
    Peter Badura、Horst Dreier著,蘇永欽等譯,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聯經出版,2010年10月。
    吳信華,「法院裁判」作為大法官違憲審查的客體,載於憲法訴訟專題研究(一)-「訴訟類型」,元照出版,頁49-67,2009年10月
    吳信華,人民聲請解釋憲法之程序上所謂「確定終局裁判」之探討,載:憲法訴訟專題研究(一)-「訴訟類型」,頁,2009年10月
    吳信華,我國憲法訴訟制度之繼受德國-以「人民聲請釋憲」為中心,載:憲法訴訟專題研究(一)-「訴訟類型」,頁69-96,2009年10月。
    吳信華,論大法官釋憲程序中的「補充解釋」,憲法訴訟專題研究(一)-「訴訟類型」,元照出版,頁305-336,2009年10月。
    林紀東,大法官會議制度之研究,載:憲法論文集(一),國民大會秘書處,頁264-267,1961年9月
    陳惠馨,從大法官會議第二四二及第三六二號解釋看我國一夫一妻婚姻制度之困境,戴東雄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固有法制與當代民事法學,三民書局出版,頁397,1997年8月。
    【期刊論文】
    尤英夫,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89號解釋,法令月刊,第62卷,第12期,頁81-98,2011年12月。
    王文玲,689號解釋差一點流產,2011年7月30日,聯合報 A3版。
    石世豪,國家為保護隱私限制新聞自由的合憲界限-賦予一般國民新聞採訪自由的釋字第689號解釋評析,法令月刊,第62卷,第12期,頁99-121,2011年12月。
    立法院公報,第102卷,第23期。
    立法院公報,第102卷,第28期。
    立法院公報,第102卷,第58期。
    立法院公報,第104卷,第49期。
    立法院公報,第104卷,第54期。
    立法院公報,第105卷,第15期。
    立法院公報,第95卷,第29期。
    立法院公報,第95卷,第3期。
    立法院公報,第97卷,第69期。
    吳志光,人民直接提起憲法訴願之方式,月旦法學教室,第49期,頁100-103,2006年11月。
    吳志光,人民直接聲請釋憲之可能性,月旦法學教室,第37期,頁8-9,2005年11月。
    吳志光,裁判違憲審查?,月旦法學教室,第41期,頁8-9,2006年3月。
    吳明軒,重婚效力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70期,頁116-126,2001年3月。
    吳明軒,試論大法官釋字第六五六號解釋之當否,台灣法學雜誌,第127期,頁253-255,2009年5月。
    吳信華,「人民聲請釋憲」:各項爭議問題(下),月旦法學教室,第72期,頁38-48,2008年10月。
    吳信華,「人民聲請釋憲」:各項程序要件(上),月旦法學教室,第69期,頁28-40,2008年7月。
    吳信華,「實質援用」的主觀判斷,月旦法學教室,第133期,頁9-11,2013年11月。
    吳信華,「確定終局裁判」的實質認定,月旦法學教室,第103期,頁8-9,2011年5月。
    吳信華,「憲法訴訟法」草案評析(下),月旦法學雜誌,第142期,第142期,頁203-230,2007年3月。
    吳信華,二〇一三年「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修正草案」評析(三),台灣法學雜誌,第229期,頁33-56,2013年8月。
    吳信華,人民聲請釋憲「裁判上所適用」之法令,月旦法學教室,第40期,頁8-9,2006年2月。
    吳信華,人民聲請釋憲之「窮盡救濟途徑」與「補充性原則」,月旦法學教室,第22期,頁8-9,2004年8月。
    吳信華,人民聲請釋憲之「聲請權能」,月旦法學教室,第27期,頁10-11,2005年1月。
    吳信華,人民聲請釋憲程序中「確定終局裁判」與「所適用」法令之認定,台灣法學雜誌,第203期,頁170-175,2012年7月。
    吳信華,人民聲請釋憲程序中「窮盡救濟途徑」的例外思考,月旦法學教室,第94期,頁8-9,2010年8月。
    吳信華,大法官案件審理中的「實質適用」與「重要關聯性」,月旦法學教室,第89期,頁8-9,2010年2月。
    吳信華,主觀程序與聲請權能,月旦法學教室,第101期,頁8-9,2011年3月,。
    吳信華,對「法院裁判」的聲請釋憲,月旦法學教室,第57期,頁10-11,2007年7月。
    吳信華,釋憲實務中「重要關聯性」的問題與思考,月旦法學教室,第81期,頁8-9,2009年7月。
    李念祖,重訪釋字第一七七及三七一號解釋-論大審法修正草案排斥憲法訴願政策背後的價值配置,月旦法學雜誌,第224期,頁151-170,2014年1月。
    李建良,強迫公開道歉與人性尊嚴之憲法保障:民事侵權事件中不表意自由與名譽權之法益權衡/釋字第六五六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第127期,頁221-232,2009年5月。
    李建良,新聞採訪自由與個人生活保護的衝突與調和?-簡評釋字第689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第184期,頁29-49,2011年9月15日。
    李玲玲,我國民法上之善意重婚,東吳法律學報,第21卷1期,頁73-94,2009年7月。
    李玲玲,論婚姻之自由與重婚-試評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三六二號解釋,東吳法律學報,第10卷1期,頁93-106,1997年1月。
    林佳和,內部新聞自由的幾點法學觀察,新聞學研究,第52期,頁3-16,1996年1月。
    徐璧湖,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第五條第一項第二款規定「所適用」之研析,月旦法學雜誌,第222期,頁133-144,2013年11月。
    徐璧湖,釋憲實務有關「重要關聯性」理論之研析,月旦法學雜誌,第228期,頁74-88,2014年5月。
    涂浩如,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法釋論,法學叢刊,4卷1期,頁40-60,1959年1月
    涂懷瑩,大法官釋憲制度的「演變」、「貢獻」及「改進問題」,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四十週年紀念論文集,司法院出版,頁49-98,1989年9月。
    翁岳生,我國憲法訴訟制度之展望,中研院法學期刊,創刊號,頁1-62,2007年3月。
    張宏誠,魔法師的門徒:從美國經驗看我國大法官助理制度與審理案件程序之興革,台大法學論叢,第45卷,第2期,頁501-597,2016年6月。
    張志偉,人民聲請釋憲審理程序改進之可能性-以德國「憲法訴願」制度為參考與借鏡,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26期,頁177-244,2009年5月。
    張嘉尹,人性尊嚴的重量-評析大法官釋字第656號解釋,世新法學,第2卷2期,頁1-33,2009年6月。
    張嘉尹,違憲審查中之基本權客觀功能,月旦法學雜誌,第185期,頁17-38,2010年10月。
    許宗力,基本權主體,月旦法學教室,第4期,頁80-88,2003年2月。
    郭欽銘,論重婚之界定與信賴保護原則,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3期,頁43-59,2006年9月。
    陳怡如,司法院大法官違憲審查標的之研究-以第一屆至第六屆大法官為中心(上),軍法專刊,第15卷,第1期,頁17-29,1969年1月。
    陳淳文,人民聲請釋憲制度的改革展望,政大法學評論,第142期,頁281-343,2015年9月。
    陳惠馨,憲法解釋對身份法制發展之影響,憲政時代,第32卷,第1期,頁37-70,2006年7月。
    陳愛娥,司法院大法官憲法解釋之標的-以聲請外解釋的認定困難為中心,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9期,頁109-119,2004年6月。
    陳愛娥,憲法解釋、立法與普通司法的權限互動: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六二七號解釋-以司法院大法官的論述方式為檢討重點,月旦法學雜誌,第148期,頁98-115,2007年9月。
    陳新民,如何強化憲法與基本人權「維護者」的體系功能,軍法專刊,第61卷,第3期,頁1-32,2015年6月。
    黃士洲,人民提起憲法訴願須知,月旦法學教室,第71期,頁84-90,2008年9月。
    黃士洲,德國憲法審判權與憲法之間的關係(二),月旦法學教室,第69期,頁86-93,2008年7月。
    黃士洲,德國憲法審判權與憲法之間的關係,月旦法學教室,第67期,頁84-89,2008年5月。
    黃舒芃,再論「二分」與「三分」之爭:從憲法觀點檢討職權命令的存廢問題,東吳法律學報,第23卷,第2期,頁1-30,2011年10月。
    楊子慧,人民聲請判例違憲解釋,月旦法學教室,第22期,頁10-11,2004年8月。
    楊子慧,人民聲請法令違憲解釋之程序要件(一)-窮盡審級救濟途徑,法學講座,第19期,頁35-49,2003年7月。
    楊子慧,人民聲請法令違憲解釋之程序要件(二)-聲請客體之擴張,法學講座,第24期,頁52-62,2003年12月。
    楊子慧,人民聲請釋憲之客體,月旦法學教室,第80期,頁8-9,2009年6月。
    楊子慧,判例之違憲審查程序,法學講座,第31期,頁19-34,2005年1月。
    楊子慧,法規範、法解釋與適用之違憲審查--大法官釋字第六五六號解釋之釋憲客體評析,月旦裁判時報,第5期,頁5-16,2010年10月。
    楊子慧,裁判重要關聯性作為憲法訴訟中限制的程序要件(上),憲政時代,第31卷2期,頁123-156,2005年10月。
    楊子慧,裁判重要關聯性作為憲法訴訟中限制的程序要件(下),憲政時代,第31卷3期,頁261-284,2006年1月。
    楊與齡,加強解釋功能應如何修正司法院組織法之研究,建設雜誌,第28卷8期,頁6-12,1980年1月。
    楊與齡,司法院解釋與訴訟審判之關係,法令月刊,第39卷2期,頁3-6,1988年2月。
    楊與齡,德、奧憲法法院組織與我國司法院組織之改進,法律評論,第55卷8期,頁2-9,1989年8月。
    詹森林,海峽兩岸雙重婚姻之抗爭:最高法院判決撤銷在台重婚於方法論上之檢討,萬國法律,第44期,頁14-24,1989年4月。
    廖元豪,外人做頭家?─論外國人的公民權,政大法學評論,第113期,頁245-306,2010年2月。
    廖元豪,憲法訴訟法草案的幾點評析-從「活化憲法」的角度出發,月旦法學雜誌,第149期,頁40-55,2007年10月。
    劉文仕,釋字第689號-社維法不當跟追處罰條款合憲,月旦裁判時報,頁77-87,2011年10月。
    劉淑範,憲法審判與一般審判權間之分工問題,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出版,頁199-248,1998年6月
    劉靜怡,大法官保護了誰?-釋字六八九號的初步觀察,月旦法學雜誌,第197期,頁27-61,2011年10月。
    劉靜怡、林明昕、尤伯祥,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9條第2款vs.新聞採訪自由-司法院釋字第689號解釋案釋憲聲請紀實,法令月刊,第62卷12期,頁1-49,2011年12月。
    蔡宗珍,第五單元:基本權主體,月旦法學雜誌,第46期,頁107-110,1999年3月。
    蔡震榮,由釋字第689號解釋論法適用與新聞自由的界限,法令月刊,第62卷,第12期,頁67-80,2011年12月。
    蔡震榮,新聞採訪跟拍權與憲法爭議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195期,頁5-35,2011年8月。
    戴東雄,二十八年的老公怎麼沒了-從鄧元貞重婚撤銷案談起,法學叢刊,第133期,頁25-35,1989年1月。
    戴東雄,從釋字第三六二號到五五二號之解釋-論重婚後前婚與後婚之效力,萬國法律,頁74-84,2003年8月。
    蘇永欽,人民聲請憲法解釋的裁判關聯性,司法週刊,第858期,1997年12月24日,第2版。
    蘇永欽,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修正芻議(上),月旦法學雜誌,第156期,頁158-186,2008年5月。
    蘇永欽,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修正芻議(下),月旦法學雜誌,第157期,頁126-145,2008年6月。
    蘇永欽,再論司法權的分權問題-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六二七號解釋程序法上的商榷,月旦法學雜誌,第148期,頁78-97,2007年9月。
    蘇永欽,法內情怎麼才能維繫,律師通訊,第112期,頁16-18,1989年1月。
    蘇永欽,夏蟲語冰錄(六十五)人權救濟的漏洞,法令月刊,第64卷6期,頁110-116,2013年6月。
    蘇永欽,裁判憲法訴願?-德國和台灣違憲審查制度的選擇,法令月刊,第58卷,第3期,頁4-22,2007年3月。
    蘇永欽,憲法裁判的評決與書寫,載於:法治斌教授逝世十週年學術研討會:公法研究的傳承與開展-世代間的對話,,政大公法中心,頁1-22,2013年6月。
    【研究計畫】
    吳信華,大法官釋憲制度中『程序』與『實體』之交錯問題,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2012年。
    吳信華,大法官釋憲程序中擴張審理標的之研究,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2009年。
    吳信華,論違憲審查程序中之「抽象」與「具體」審查,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2007年。
    楊子慧,大法官審查司法行為之研究,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2010年。
    楊子慧,引進裁判憲法訴願制度之研究,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2012年。
    【學位論文】
    郭宇文,論憲法審判權與專業法院審判權之區分,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黃經綸,論憲法法院審判權與一般法院審判權對人權保障之制度性分工─從憲法法院審判權的功能演變及憲法訴訟程序之特性出發,國立臺灣大學法研所,2006年。
    賴伶君,韓國憲法訴願制度之研究-兼與我國人民聲請釋憲比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網路資料】
    司法改革基金會(2016),最大塊的憲法牛肉:『憲法訴願』-人民要「憲法訴願」制度記者會,http://www.jrf.org.tw/newjrf/index_new2014.asp?id=4411。
    數位時代雜誌(2005),苗華斌不開賽車專心創事業,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570。
    司法院大法官網站所公布之統計資料,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05.asp。
    林朝億(2016),違憲審查德國1年4千件,台灣9件,http://newtalk.tw/news/view/2015-06-17/61312。
    (二)外文文獻
    【專書】
    【專書論文】
    Dörr, Dieter, Die Verfassungsbeschwerde in der Prozesspraxis, Band II, 1990.
    Gusy, Christoph, Die Verfassungsbeschwerde : Voraussetzungen und Verfahren, 1988.
    Gusy, Christoph, Die Verfassungsbeschwerde, in: Badura, Peter/ Dreier, Horst(Hg.), Festschrift 50 Jahre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2001, Bd. I, S. 641ff.
    Jahn, Matthias, Die Aufgaben des Strafverteidigers im Verfassungs-beschwerdeverfahren, in: Matthias Jahn/ Christoph Krehl/ Georg-Friedrich Güntge/ Markus Löffelmann, Die Verfassungsbeschwerde in Strafsachen, 2011,S. 1ff.
    Kleine-Cosack, Michael, Verfassungsbeschwerden und Menschen- rechtsbeschwerde, 3. Aufl., 2013.
    Korioth, Stefan,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und Rechtsprechung (,, Fachgerichte”), in: Badura, Peter/Dreier, Horst(Hg.), Festschrift 50 Jahre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2001, Bd. I, S. 55ff.
    Lenz, Christofer/ Hansel, Ronald,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sgesetz : Handkommentar, 1. Aufl., 2013.
    Pieroth, Bodo/ Silberkuhl, Peter, Die Verfassungsbeschwerde : Ein- führung, Verfahren, Grundrechte, 2008.
    Robbers, Gehard, Verfassungsprozessuale Probleme in der öffent- lich-rechtlichen Arbeit, 2. Aufl., 2005.
    Sachs, Michael, Grundgesetz : Kommentar, 6. Aufl., 2011.
    Schlaich, Klaus/ Korioth, Stefan, Da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 Stellung, Verfahren, Entscheidungen, 6. Aufl., 2004.
    Starck, Christian, Kommentar zum Grundgesetz , Band III, 6. Aufl., 2010.
    Stark, Christian, Da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in der Verfassungs- ordnung und im politischen Prozeß, in: Peter Badura/ Horst Dreier(Hg.), Festschrift 50 Jahre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2001, Bd. I, S. 1ff.
    Tomuschat, Christian, Das BVerfG im Kreise anderer nationaler Verfassungsgerichte, in: Peter Badura/ Horst Dreier(Hg.), Festschrift 50 Jahre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2001, Bd. I, S. 245ff.
    Upermann, Robert, Annahme der Verfassungsbeschwerde zur Entscheidung, in: Peter Badura/ Horst Dreier(Hg.), Festschrift 50 Jahre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2001, Bd. I, S. 673ff.
    von Münch, Ingo/ Kunig, Philip (Hg.), Grundgesetz Kommentar, Band II, 6. Aufl., 2012.
    Wahl, Rainer, Die Reformfrage, in: Badura, Peter/Dreier, Horst(Hg.), Festschrift 50 Jahre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2001, Bd. I, S. 461ff.
    Zuck, Rüdiger, Das Recht der Verfassungsbeschwerde, 4. Aufl., 2013.
    【網路資料】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網站:http://www.bundesverfassungsgericht.de/DE/Verfahren/Jahresstatistiken/2015/statistik_2015_node.html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065101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0651012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Law]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12201.pdf1846KbAdobe PDF291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