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1097
|
Title: | 探險家精神上身- 傳統海產批發商之跨界發展策略 Explorer spirit - Cross-border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traditional seafood wholesalers |
Authors: | 陳若淮 Chen, Angela |
Contributors: | 郭維裕 Kuo, George 陳若淮 Chen, Angela |
Keywords: | 五力分析 安所夫矩陣 傳統海產批發商之跨界發展策略 |
Date: | 2016 |
Issue Date: | 2016-09-01 23:59:31 (UTC+8) |
Abstract: |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修習了三年政大課程後,一直在思考人生及事業的轉型,而在2016年3月,有了一個特別的機會,讓我轉戰及投入一個我以前沒接觸過的領域,而轉入一個傳統海鮮批發及餐廳產業.這個傳統批發產業在很短的時間,業績快速成長,第一年ㄧ億,第二年2億,第三年3億,這樣倍數成長的數字,是讓人驚訝,而當然企業主的高度企圖心跟做法,也讓我對這產業有更多想法,並希望能用我在以往大型企業的工作經驗,協助此傳統產業能更制度化及穩健成長,並能協助企業主在本業成長後做下一步策略發方向制定及執行。
企業要能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前提是要能建立並且維持與競爭者間的差異。
*策略定位的本質,強調與競爭對手不同的活動, 或用不同方式進行與競爭者相似的活動 。
*策略的本質,選擇不做哪些事。
1.營運效能不等於策略:在跟競爭者做相近似的活動時,比競爭者的績效更好,但也容易被競爭者模仿,競爭趨同,因此(比如提供品質更好的產品,或更快速開發商品,改善營運效能,有可能要資本投資或運用不同人才,或新的管理方式) 。
2.策略仰賴獨特活動:定位出來之後 才能談策略,競爭策略所探究的本質,最重要的是差異性問題,也就是刻意去設計選擇一種不同於競爭者的活動, 來提出獨特的價值組合 。
3.有取捨才能維繫策略定位:若不懂得放棄,不做取捨,企業無法保有優勢,跑得再快還是停留在原地,有三種狀況,必須做出取捨抉擇。
<1.形象或聲譽不一致時:若外界認定企業提供的是某種價值,但企業提供的卻是另一種價值,或想同時提供兩種彼此不一致的事物,企業就很有可能失去可信度或者讓顧客混淆,甚至傷害企業聲譽,在重要的產業裡,企業要塑造新形象要花費許多錢,這也提高模仿障礙,比方說象牙(Ivory)肥皂的定位是平價日用肥皂,要轉型成像露得清這種高價醫療用產品,則困難重重。
<2.企業活動間必須有所取捨:不同定位所需要的產品結構配置,設備,員工行為,技能,管理系統,也都不會一樣,如果某項活動的變化不大,生產力會提高,業務人員持續提供高度的協助,讓業務持續學習並達到規模效率 。
<3.內部協調或控制的限制上也必須取捨:管理階層做出選擇,限制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若企業想爭取所有顧客並且提供所有服務,反而會陷入混亂 。
4.”契合“(fit)帶動永續競爭優勢:營運效能是要讓每一個設計出來的個別活動有卓越的表現,因為每個活動都重要, 而策略最重要的是把這些活動組合再起,而成功的關鍵因素就是把每個活動當作最重要,而把活動每一個個別活動匯整在一起後,讓活動彼此契合(fit) ,互相強化,提高競爭優勢. 而活動之間的契合可以創造一個緊密的活動鏈,而契合有三個層次 (三種型態的契合檔翁,整體的重要性高於任一單一活動,而任何一個各別單一活動的的競爭價值,相關技能,能力或資源的價值,也是整套策略中不可或缺的) 。
第一層次契合:單純一致性 (simple consistency): 各項活動(功能)與整體策略之間的單純一致性,則確保各項活動的競爭優勢都能,累積不會減少或抵銷.
第二層次契合:活動之間互相強化: 將所有單一活動都執行並且互相結合,絕對比單獨採取其中一項更能提升業績 。
第三層次契合:心力最適化: (optimization of effort): 個別活動的競爭價值,是整個系統或整套策略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許多活動間的策略契合,不只是競爭優勢關鍵,也是持續這優勢的根本之道。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五力分析 5
第二節 安索夫矩陣 1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8
第一節 觀念性研究架構 18
第二節 研究設計 19
第三節 個案資料選取 22
第四章 個案研究 23
第一節 產業現況 23
第二節 個案廠商比較分析 27
第三節 個案公司研究分析 4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9
第一節 結論 49
第二節 建議 50
參考文獻 52 |
Reference: | 一、中文文獻:
1. Michael E.Porter與Jan Rivkin與 Joan Magretta,2008,「波特新論競爭武力」,哈佛商業評論。
2. David撰稿, 2013,「Ansoff 市場產品矩陣與運用」,科技產業資訊室。
3. 周秩年與何宜霖,2015, 「產業分析:餐飲業(2015)」,台灣趨勢研究
所。
4.陳嘉星,2012, 「Top5000產業風雲:冷凍食品業」,中華徵信所。
5. Michael E.Porter,2007,「策略是什麼?」,哈佛商業評論。
6. 邱奕嘉,2014, 「策略是什麼?」,政大策略管理上課講義。
7. 邱奕嘉,2014, 「機會的辨認:產業結構分析」,政大策略管理上課講義。
二、英文文獻:
1. Michael E.Porter (1980), The Five Force
2.Ansoff (1975), Ansoff Matrix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102932049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932049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index.html | 0Kb | HTML2 | 340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