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56/144643 (79%)
Visitors : 51728514      Online Users : 44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00519


    Title: 容積移轉環境補償機制之探討-以台北市公共設施保留地為例
    A Study on Environment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TDR:Application on Reserved Lands for public facilities in Taipei City
    Authors: 蔡宗諺
    Contributors: 賴宗裕
    蔡宗諺
    Keywords: 公共設施保留地
    容積移轉
    環境補償
    Date: 2016
    Issue Date: 2016-08-22 13:10:30 (UTC+8)
    Abstract: 政府為紓解財政負擔及公共設施保留地得以順利興闢而鼓勵容積移轉,使得都市容積總量增加,恐引發整體環境品質衝擊。接受基地容積總量增加,公共設施需求也相對增加,導致環境與設施容受力下降,造成環境品質、公共設施、交通停車、建築景觀等方面問題。本文期藉由建構環境補償機制來控管適當移入之容積與環境容受力,避免損及公共利益並維護良好居住環境品質。首先透過文獻與理論回顧了解容積移轉引發日照、陰影、採光、景觀等環境問題,其次由探討開發業者移入容積增量獲取利得,是否應提供環境補償或貢獻,其比例與對價關係為何等公平問題。至於審議應核給開發基地多少比例移入容積增量,核准比例是依基地條件差異或者是通案固定比例核給;而環境補償與審議核准比例之間的比例原則與對價關係要如何取得平衡,才符合公平正義之精神。
    本文採德爾菲法,蒐集專家學者、政府相關單位承辦與專業設計者意見,目的在確認問題的共識,以及專家學者對環境補償方式的想法及內容之認同。期望藉由建構容積移轉環境補償機制,確立合理的環境補償比例規範,來改善開發基地周邊環境品質,達到都市永續之發展,並使開發業者審議時,有明確標準得以依循。然現行容積移轉制度不當導致都市環境品質低落,故首應對都市環境進行管控,容積移轉造成環境外部性問題應透過設計手法內部化方式處理,而開發行為者應從移入容積增量樓地板所獲取額外增加開發利得中,提供一定比例之環境貢獻作為基地周邊環境維護及公共設施之興建或補償,以改善基地周邊環境容受力及設施容受力,來避免民眾居住權益受到損害,期能解決環境衝擊與社會公平困境。
    本研究所建構的環境補償機制分為下列補償措施及配套措施兩部分:(1)補償措施為基地開發規模及完整性、基地周邊境界線退縮與公共設施之供給、增加地面層廣場式或沿街式步道開放空間、交通問題改善方式、地面層綠覆率、基地保水設計、送出基地位置選擇、送出基地本身開闢時程、移入容積增加建物量體退縮、基地周邊環境改善項目、基地協助公共設施改善(高齡者簡易健檢站或婦幼安全照護站)等,據此,本文製作成環境補償方式容積衡量表依基地提供環境貢獻核給移入容積。(2)配套措施包含建議短期內政府應將環境補償機制法制化以確立其法治地位,加強大型基地容積移入審查,重視協商環境補償措施內容達到控制居住環境品質,設置管理維護基金做為環境補償措施之管理維護,並進行不定期追蹤查核。中長期則應進行環境補償方式成效追蹤及實證,並建立環境品質衡量指標,透過量化標準做為使用管理階段衡量補償措施執行成效之評估分級,其目的是作為日後增修法令或調整項目核給移入容積比例之參考。
    Reference: 壹、中文參考文獻
    Earl&Babbie,2010,『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初版(劉鶴群、林秀雲、陳麗欣、胡正申、黃韻如譯),臺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
    丁慧華,2008,「容積移轉接收基地對其周邊地區公共設施環境承載之探討」,逢甲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內政部營建署,1999,『容積移轉相關法規彙編』,臺北市:內政部營建署。
    內政部營建署,2010,『我國都市容積率管制與獎勵政策專案報告』,臺北市:內政部營建署。
    王春木,2007,「我國公共設施保留地容積移轉市場建立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王昱智,2001,「容積移轉制度中關於轉換率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吳憶如,2008,「容積外部對房價影響之實證-以臺北市為例」,臺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呂衛青,1980,「發展權觀念在土地使用計劃上可行性之研究」,政治大學政治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宋東鉉,1997,「容積移轉接收區之實施範圍及移轉量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李建德、羅興貴,2007,「我國容積移轉制度之研究」,臺北縣政府地政局暨各地政事務所96年度專題報告,7-12,新北市:政府地政局。
    李家儂,2007,「容受力應用於都市地區建築容積總量管制之探討」,『土地問題研究季刊』,6(3):82-97。
    林永成,2007,「以『權利價值』轉換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之研究」。臺中市政府96年度自行研究發展報告,18-24,臺中市:中興地政事務所。
    林建元,2002,「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制度面臨的挑戰與機會」,『都市計畫容積移轉作業研習實錄』,臺北市:內政部營建署。
    林建元,2005,「臺北市發展為適當容積都市之規劃」,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研究報告,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林莉婷,2001,「建構容積移轉接收基地選址之研究」,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胡宏昌,1997,「TDR 在美國的發展與檢討」,『空間雜誌』,90:65-74。
    涂子平,1998,「容積移轉與都市品質:紐約市古蹟保存與擴大使用發展權移轉辦法爭議」,『空間雜誌』,108:33-44。
    張剛維,2008,「土地使用分區管制制度之執行與制度變遷-財產權觀點之分析」,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連淑芬,2001,「新都市計畫地區以容積移轉方式規劃取得公共設施用地之研究」,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新竹市。
    陳春生,1986,「環境容受力分析與都市成長管理之研究-以臺北都會區水資源為個案」,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彭耀華,1998,「發展權移轉機制何故不能取代道路地之徵收」,『空間雜誌』,108: 20-22。
    華昌宜,2010,「容積移轉制度-容積銀行操作機制可行性研究」,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財團法人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專業服務委託案,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黃冠仁,1979,「利用發展權移轉辦法保留都市開放空間問題之研究」,『土地改革』,29(10):14-15、22-23。
    黃書禮,1987,「應用生態規劃方法於土地使用計劃之研究」,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國科會研究報告,61。
    黃書禮,2012,『生態土地使用規劃』四版,臺北市:詹氏書局
    黃書禮、陳春生,1987,「環境客受力分析與都市成長管理:臺北都會區個案研究」,『工程環境』,8:1-19。
    黃舜銘,2004,「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容積移轉機制之研究」,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葉乃齊,1992,「古蹟及古蹟保存區之發展權移轉」,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詹益勝,1997,「由財務評估觀點探討"建築容積轉移辦法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方案"可行性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劉厚連,2004,「我國實施古蹟容積移轉制度之問題檢討」,『土地問題研究季刊』,3(2):65-74。
    劉厚連,2010,「公共設施保留地容積移轉市場交易機制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系暨私立中國地政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
    蔡玉娟,2012,「建築鄰人生活環境權益-日本東京都國立市國立大廈興建紛爭案例與景觀利益」,『臺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2012.09(3):134-147。
    蔡碧雲,1999,「容積移轉接收區劃設之研究-以公共設施保留地為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鄭婉玉,1997,「發展權移入地區社會經濟環境影響評估指標之建立-以古市街保存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賴世剛、王昱智、韓昊英,2012,「都市自我組織-制度與空間演變的模擬比較」,『地理學報』,67:49-71。
    賴宗裕,1998,「容積移轉技術問題之探討」,『臺北建築月刊』,259:11-13。
    賴宗裕,2001,「以成長管理觀點探討現行容積策略合理性」,『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住宅學會聯合年會及論文研討會論文集』,1-15。
    賴宗裕,2011,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成長管理課堂講義』,14。
    賴宗裕,2013,「臺灣容積政策之再省思」,『不動產學之課題與展望』,地政學訊特刊,9-19。
    賴宗裕、李家儂,2000,「現行容積移轉制度與容積可移轉量評估之探討」,『土地經濟年刊』,11:69-98。
    賴宗裕、胡宏昌,1999,「建構容積移轉機制之探討-對都市計畫容積移轉辦法草案之評論」,『經社法制叢論』,22:311-328。
    謝秀蓉,2014,「容積移轉對接受地外部性衝擊之研究-臺中市新市政中心專用區為例」,逢甲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謝琦強,2006,「臺中市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制度的檢視與展望」,『建築與環境』,69:12-17。
    謝琦強、莊翰華,2006,「臺灣容積移轉制度的潛在開發區位特性-臺中個案研究」,『華岡地理學報』,19:39-57。
    謝琦強、莊翰華,2009,「臺中市都市土地使用強度"區位特性"之研究-以容積移轉制度為例」,『地理研究』,51:23-44。
    鍾麗娜2009,「都市計畫變更與容積移轉之財產權保障分析」,『經社法制論叢』,43:59-88。
    邊泰明,2000,「容積移轉經濟分析」,『土地經濟年刊』,11:27-37。
    邊泰明,2008,『土地使用規劃與財產權』二版,臺北市:詹氏書局。
    貳、英文參考文獻
    Bishop, A. B., Fullertun, H. H., Crawford, A. B., Chambers, M. D. & Mckee, M., 1974, Carrying Capacity in Region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PA-600/5-74-021.Washington, D. 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Burgess, J., Harrison, C.M. & Limb, M., 1988, "People, Parks and the Urban Green: A Study of Popular Meanings and Values for Open Spaces in the City," Urban Studies, 25(6): 455-473.
    Costonis, 1975, "Development Rights Transfer: Description Perspectives for a Critique," Urban Land, 34:1-8.
    Godschalk, D.R. & Parker, F.H., 1977, Carrying Capacity:A Key to Environmental Planning,"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30:160-165.
    Godschalk, D.R.,1977, Carrying Capacity Applications in Growth Management: A Reconnaissance,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Gottsegen, A.J., 1992, Plannang for Transfer of Development Rights: A Handbook for New Jersey Municipalities, Burlington County Board of Chosen Freeholders.
    Julian, C.J., James, C.N. & Brian, D.L., 1998, "Transferable Development Rights and Alternatives After Suitum," The Urban Lawyer, 30(2):441-475.
    Kyushik, O.h, Yeunwoo, J., Dongkun, L., Wangkey, L., & Jaeyong, C., 2005, "Determining Development Density Using the Urban 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t System,"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73:1–15.
    McHarg, I.L., 1969, Design With Nature, New York:Naturaln History Press.
    Nieswand, G.H. & Pizor, P. J., 1977, How to Apply Carrying Capacity Analysis,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Growth, Washington, D.C.:the Urban Land Institute Prex.
    Odum, E.P., 1971, Fundamentals of Ecology. Philadelphia, PA:W.B. Saunders.
    Odum, H.T., 1971, Environment, Power, and Society, 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Pizor, P. J., 1986, Making TDR Work-A Study of Program Implement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 52(2):203-211.
    Ress, W.E., & Wackernagel, M.,1994, "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 Measuring the Natural Capital Requirememts of the Human Economy," In : Ecological Economics : th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ustainability, 362-390,edited by R.Costanza.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ose, J.G., 1975, The Transfer of Development Rights, New Jersey: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New Brunswick Press.
    Schneider, D.M., Godshalk, D.R. & Axler, N., 1978, The Carrying Capacity Concept as a Planning Tool Report 338:629-640, Chicago, IL: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Press.
    參、網頁資訊參考文獻
    內政部地政司,2014,「法規查詢系統」。 http: //www.land.moi.gov.tw/chhtml/ index.asp,取用日期:2014年11月19日。
    內政部營建署,2014,「法規查詢系統」。 http : //www.cpami.gov.tw/lawdata/
    l1_index.php,取用日期:2014年11月19日。
    行政院文建會,2014,「文資法」。http://www.cca.gov.tw/law/html/4-1.html,取用日期:2014年11月19日。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2015,「工務統計月報資料查詢系統」。http://pwd.gov.taipei/lp.asp?ctNode=23431&CtUnit=13131&BaseDSD=7&mp=106001,取用日期:2015年4月24日。
    臺北市政府主計處,2015,「臺北市統計資料庫查詢系統」。http://210.69.61.217/pxweb2007-tp/dialog/statfile9.asp,取用日期:2015年4月24日。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2015,「容積移轉公告查詢系統」。http://www.udd.gov.taipei/pages/detail.aspx?Node=35&Page=1305&Index=4,取用日期:2015年4月24日。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10292300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923007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地政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300701.pdf12869KbAdobe PDF221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